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及评价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 谢叶, 阿力木·艾尔肯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78-8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2  
    摘要 + 4762 )   HTML 2096 )    PDF ( 1224KB )( 13591 )   

    利用1991—2022年岳普湖国家一般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提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的方法,初步分析总结气象条件对其物候期的影响和气象因素、灾害气象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2022年样点果园中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岳普湖乡无花果园无花果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为特优。研究结论可为岳普湖无花果实品质的提高和未来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依据。

    新疆泽普县苹果花期冻害农业气象因素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热汗古力·库得热提, 汪俊, 李慧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97-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0  
    摘要 + 4757 )   HTML 2254 )    PDF ( 1210KB )( 13690 )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泽普国家一般气象站199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近年来苹果花期冻害灾情调查资料,分析了苹果花期冻害成因。结果表明:1991—2022年间,苹果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开花始期提前2.0~5.1 d/10 a;苹果花期气温骤降,日最低气温达-2.0℃,低于0℃的持续时间达0.5 h,苹果花期冻害显著;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冻害过程的最大日较差(≥22℃)、极端最低气温(≤-2℃)、倒春寒天气、降温剧烈、持续时间长、降水天气伴有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以及大风等。受冻后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苹果花期低温冻害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对泽普苹果产区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审玉米新品种‘MC278’的选育、不同生态区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王晓光, 瞿文洁, 刘春阁, 吴鹏, 王荣焕, 冯培煜, 陕红, 史桂清, 冷燕, 成广雷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5): 17-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52  
    摘要 + 2101 )   HTML 8 )    PDF ( 1068KB )( 64 )   

    针对不同生态区水热资源紧缺,风灾倒伏频发、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京X005’为母本、‘京27’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成玉米新品种‘MC278’。该品种在吉林、河北等地接种表明,对小斑病、弯孢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的抗性较强,易感染大斑病,中抗吉林地区玉米螟。在北京、内蒙等地不同年度的区试中,‘MC278’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CK),产量最高达16166 kg/hm2,平均产量增幅达8.3%;‘MC278’的粗蛋白质、粗淀粉、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郑单958’。2019年河北、山西、内蒙等地生产中,产量均高于12804 kg/hm2,产量最高达14283 kg/hm2;‘MC278’配套适宜播期、密度、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及收获技术。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90030),种植区域包括安徽、山西、山东等15个省级区域。

    大蒜秸秆饲喂对肉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
    任艳云, 刘国伟, 张龙平, 高园园, 楚惠民, 李印峰, 张成刚, 谭贺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35): 93-9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834  
    摘要 + 1526 )   HTML 1 )    PDF ( 1374KB )( 43 )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116'遗传背景及其高产优质稳定性分析
    王延训, 田纪春, 杨明, 彭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1): 7-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65  
    摘要 + 1330 )   HTML 3 )    PDF ( 1209KB )( 57 )   

    为了使新审定的高产稳产强筋小麦品种‘山农116'尽快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从其杂交亲本遗传背景和在国家、山东省区域试验中高产稳产性表现,多年份品质测试结果的强筋稳定性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农116'国家区域试验和山东省区域试验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国家试验比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4.0%,山东省试验比对照‘济南17'增产3.8%;2018—2021连续4年在全国小麦质量鉴评中,‘山农116'的品质测试指标均达GB/T17892标准强筋或中强筋小麦。‘山农116'株高76.9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熟相好,聚合了母本的强筋、抗病、早熟和父本的高产、节水、抗倒伏等优异特点,适宜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和市场订单种植利用。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朱锟恒, 段良霞, 李元辰, 李振炜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21): 86-9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604  
    摘要 + 1107 )   HTML 24 )    PDF ( 1065KB )( 193 )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选育及相关商业育种问题探讨
    费继飞, 孙招, 王行川, 高飞, 刘青培, 王爱芬, 原志强, 陈瑞杰, 刘东胜, 王义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18): 6-1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841  
    摘要 + 1076 )   HTML 15 )    PDF ( 1153KB )( 110 )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特征特性的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结合选育过程的体会,以期为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以自选系CT1668为母本、CT335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基于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试多年多点数据,对其产量表现及其农艺性状、抗旱性、耐高温性、耐密性、籽粒品质和青贮的饲用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种‘先玉335’平均提高3.4%,‘郑单958’平均提高8%以上,在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等穗部性状优于对照;抗旱性达到“极强”标准,耐高温性达到“中等”水平,同对照‘郑单958’相当;籽粒容重746 g/L,粗蛋白含量10.1%,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4.26%,赖氨酸含量0.3%;秸秆的相对饲用品质优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该品种为新型优良玉米杂交种,具备很强的推广前景和价值。在玉米商业育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新品种市场安全性评价、制种产量、茎腐病、穗腐病、大小斑病、南方锈病、合理密植与控制倒伏等因素,建立有限回交与大群体逆境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0.2%噻苯隆可溶液剂对金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钊阳, Shaukat Ali, 唐良德, 吴建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16): 33-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300  
    摘要 + 1073 )   HTML 8 )    PDF ( 1217KB )( 121 )   

    研究0.2%噻苯隆可溶液剂提高‘脆皮’金桔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在金桔的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不同质量分数(2、3、4、6 mg/kg)的0.2%噻苯隆可溶液剂,测定其对金桔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比较,喷施0.2%噻苯隆可溶液剂的金桔单株产量增加了16.5%~23%,果实质量增加10.2%~12.2%,果肉的可溶性物含量增加了5.9%~6.3%,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8.7%~9.3%,含糖量增加了7.9%~9.0%,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8.1%~13.5%。0.2%噻苯隆可溶液剂对金桔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当药液剂量达到4 mg/kg时,金桔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无显著差异,因此推荐生产中使用0.2%噻苯隆可溶液剂的适宜浓度为3~4 mg/kg。

    播种量对‘鑫麦296’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及转运的影响
    尹逊栋, 吕广德, 牟秋焕, 米勇, 殷复伟, 李宁, 钱兆国, 吴科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4): 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220  
    摘要 + 1048 )   HTML 13 )    PDF ( 1254KB )( 96 )   

    为研究播种量对‘鑫麦296’干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设计75、150、225、300、375 kg/hm25个播量条件,对5个播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结果表明,150 kg/hm2播量条件下,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量最高,且与其他播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其中收获期的穗部干物质量和花后各时期整株的干物质量也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鑫麦296’的产量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产量变化趋势为150 kg/hm2>75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本研究可以为不同品种小麦的播量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品种蓝靛果果实品质比较研究
    周琳, 李梦莎, 王化, 沈光, 吕品, 周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6): 44-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132  
    摘要 + 984 )   HTML 3 )    PDF ( 1380KB )( 32 )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蓝靛果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蓝靛果的开发利用方向,旨在为蓝靛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对5个品种的蓝靛果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蓝精灵’平均单果重最大,极显著高于‘L32’、‘蓓蕾’和‘L54’,并且‘蓝精灵’的感官综合评价最好;L系3个品种果实较大,但是苦涩味比较重、感官评分最低;但除铁含量之外,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蓝精灵’和‘蓓蕾’;‘蓓蕾’果实指数和果纵径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品种,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并且‘蓓蕾’的风味最好,其感官评分也仅次于‘蓝精灵’。5个蓝靛果品种中,‘蓝精灵’果实大、口感好,最适合鲜食;‘蓓蕾’风味好、矿物质和活性物质含量高,适合鲜食和加工;蓝靛果L品系矿物质含量高,适合用于开发矿物质饮料。

    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主要性状变化分析及综合评价
    余忠浩, 周伟, 李志刚, 李资文, 贾娟霞, 周亚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4): 14-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22  
    摘要 + 966 )   HTML 4 )    PDF ( 1418KB )( 45 )   

    综合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种选育中亲本选择及筛选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参考。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TOPSIS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09份大豆品种6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5964~2.8692,变异系数为6.79%~20.1%,其中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遗传最为稳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79.98%,并构建优良品种评价方程S=0.48S1+0.31S2+0.21S3。运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选出7个综合排名靠前的品种,可在新品种选育中作为优良亲本使用。通过聚类分析将109份大豆品种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良大豆品种,第Ⅴ类仅有‘登科2号’具有极短的生育期,可在无霜期短的地区进行推广或者参与极早熟品种的选育。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类型繁杂多样,大豆育种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是高品质大豆品种匮乏,还需着重关注大豆高油、高蛋白育种,并且选育亲本大多来源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而本地品种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也是限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育种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白蜡属植物的开花特性和动态观察
    燕丽萍, 刘翠兰, 王因花, 李丽, 刘蓉, 吴德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4): 23-3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14  
    摘要 + 898 )   HTML 5 )    PDF ( 3105KB )( 21 )   

    研究花器官形态结构和开花特性,为白蜡授粉受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了3个白蜡品种(‘鲁蜡2号’、‘鲁蜡5号’和‘金箭’),对其开花特性、花器官构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蜡品种雄株花期为11~13天,开花时间比雌株早13~15天;雌株‘鲁蜡2号’的花期为5~6天。3个白蜡品种的小花密集,开花后苞片2裂,花萼钟状4深裂,无花冠。雄花开花后露出舟形花药,花丝极短。雌花苞片开裂后露出雌蕊,柱头成熟时两裂,呈粉红色,花柱极短。扫描电镜下的3个白蜡品种苞片和花萼表面均有盾毛分布,不同品种间盾毛的形态有差异;‘金箭’、‘鲁蜡5号’的花药与花粉结构无显著差异;‘鲁蜡2号’整个雌蕊表面都有不规则褶皱分布。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白蜡属植物的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鲜食型紫薯新品种‘泰紫薯1号’的选育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陈路路, 孙哲, 田昌庚, 刘尚刚, 郑建利, 赵丰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30): 25-3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037  
    摘要 + 872 )   HTML 12 )    PDF ( 1464KB )( 68 )   

    为明确紫薯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加速紫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从而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紫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泰中6号’做母本,开放授粉,育成优质鲜食型紫薯新品种‘泰紫薯1号’,并以‘泰中11’作对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泰紫薯1号’在品比试验中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36867.9 kg/hm2和10911.5 kg/hm2,较对照‘泰中11’分别增产28.4%和27.7%;花青素含量26.21 mg/100 g FW,食味品质总评得分75.5分,明显优于‘泰中11’。‘泰紫薯1号’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在栽苗后8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大于对照品种‘泰中11’,单株鲜薯重在栽苗后40~80天明显小于‘泰中11’,但在80天后明显高于‘泰中11’,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泰中11’,商品薯率尤其中薯率明显高于‘泰中11’。综上所述,‘泰紫薯1号’产量较高,商品性好,食味品质优,且具有早中期地上部生长旺盛,晚期块根迅速膨大的特点。

    吡唑萘菌胺及混剂防治4种瓜类白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
    文君慧, 姚贝贝, 蔡健英, 朱祺, 钟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4): 112-1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133  
    摘要 + 872 )   HTML 3 )    PDF ( 1133KB )( 29 )   

    筛选防治瓜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明确吡唑萘菌胺及混剂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瓜类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参考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30—2000进行连续3年田间药效试验。11.2%吡唑萘菌胺EC 67.2 g(a.i.)/hm2(制剂600 mL/hm2)、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87~261 g(a.i.)/hm2(制剂300~900 mL/hm2)在白粉病初发时兑水675 L/hm2喷雾施药,根据不同作物及病害发展情况,连续施用2~4次,施药间隔期7~14天,防效可达80%以上,持效期可达10~14天,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10%苯醚甲环唑 WG、25%三唑酮WP或12.5%腈菌唑 EC的常规用量。11.2%吡唑萘菌胺EC和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对苦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安全高效,增产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发登记和推广使用。

    土壤氮矿化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
    徐翎清, 李佳佳, 常晓, 张云龙, 刘大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4): 97-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87  
    摘要 + 814 )   HTML 11 )    PDF ( 1234KB )( 154 )   

    无机氮是作物吸收利用氮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氮矿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土壤对作物的供氮能力。土壤有机氮矿化主要由土壤微生物驱动,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氮分解成氨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有机氮矿化速率的变化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变化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研究土壤氮矿化对土壤氮循环和土壤供氮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土壤氮矿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微生物的变化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研究可为探索土壤氮矿化过程和改善土壤供氮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代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贾利敏, 赵晓宇, 王雪娇, 苏二虎, 李强, 郭嘉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7): 10-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12  
    摘要 + 805 )   HTML 2 )    PDF ( 1390KB )( 26 )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度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促进内蒙古大豆育种,对2002—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主茎节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生育日数整体变化不显著,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百粒重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审定的大豆品种中有8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占总审定数的7.08%,有42个高油大豆品种,占总审定数的37.17%。2002—2020年审定的大豆品种产量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19年‘兴豆7号’产量达到最高的3531.0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生育日数呈正相关;与株高、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0.274;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4、0.414;与单株有效分枝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89、0.414。百粒重的提高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增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选育大豆的过程中,应注意百粒重较高、主茎节数适中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内蒙古自治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冶赓康, 俄胜哲, 陈政宇, 袁金华, 路港滨, 张鹏, 刘雅娜, 赵天鑫, 王钰轩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 96-10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41  
    摘要 + 786 )   HTML 28 )    PDF ( 1174KB )( 260 )   

    土壤中的磷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但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复杂,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形态占全磷含量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分级方法对提高磷的作物利用效率、探寻提高磷有效性的途径、减少磷损失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系统阐述了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影响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磷素分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2类,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是无机磷中的水溶态磷,其他形态的磷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使得磷在土壤中的利用效率很低。导致磷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钙、铁、铝等离子、其他有机质、pH、温度、水分等,研究清楚各因素影响的机制加以改进,能有效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同时,国内外学者不断对磷素分级方法进行完善改进,对磷有效形态的研究不断深入准确,目前,Bowman-Cole的有机磷分级法和Hedley的磷分级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2种方法。

    香型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的选育与应用
    吴子帅, 麻东进, 李虎, 罗群昌, 陈传华, 刘广林, 刘建灵, 黎卫新, 覃兆冠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36): 6-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138  
    摘要 + 756 )   HTML 5 )    PDF ( 1067KB )( 45 )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不同品种蝴蝶兰耐冷性评价
    冯小璐, 孔艳娥, 孙音, 姜楠南, 房义福, 李月苓, 牛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 59-6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164  
    摘要 + 705 )   HTML 3 )    PDF ( 1715KB )( 34 )   

    研究不同品种蝴蝶兰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差异,对不同品种蝴蝶兰的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蝴蝶兰抗冷栽培、抗冷品种选育及抗冷生理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式,观察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16个蝴蝶兰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及各项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6个蝴蝶兰品种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项生理指标与蝴蝶兰耐冷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阿里山’、‘花样年华’、‘婚宴’、‘一见钟情’、‘富乐之星’、‘1372’属于强耐低温品种;‘大辣椒’、‘蜡红花’、‘黑闪电’、‘满天红’、‘5064’属于中耐低温品种;‘黄金甲’、‘红蝴蝶’、‘红冠天’、‘wk1753’、‘冰山美人’属于弱耐低温品种。FoFmFv/Fm、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SOD与CAT活性以及MDA含量都与蝴蝶兰耐冷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蝴蝶兰耐冷性鉴定指标。

    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132’适宜种植密度的筛选
    李可可, 董永彬, 汪丽爽, 王寒, 李亚永, 张龙, 李玉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23): 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126  
    摘要 + 705 )   HTML 3 )    PDF ( 1245KB )( 38 )   

    为了筛选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132’的适宜种植密度,在长葛和原阳试验基地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000、64500、67500、72000、75000株/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豫单132’的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高,茎粗减小;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整体呈降低趋势,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在67500株/hm2时产量表现最高,呈近似抛物线状分布。因此,玉米新品种‘豫单13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这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