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生物技术科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一种基于PCR的水稻SNP标记检测方法
    王钰, 许学, 秦瑞英, 陆徐忠, 李莉, 杨剑波, 倪金龙, 马卉, 汪秀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9): 82-9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20040  
    摘要 + 490 )   HTML 9 )    PDF ( 2599KB )( 54 )   

    旨在找到一种简便的SNP检测方法用于水稻种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245份长江中下游主推杂交水稻品种及亲本为研究材料,从1319个SNP位点中筛选出124对多态性高的位点,建立SNP的高效检测体系。选用其中的1个标记sf0141821553和SSR的标记RM7120来检测水稻的纯度,分别利用Caps-AccI标记和SNP-sf0601764762扩增亲本及杂交后代Wx的基因型,两者结果完全一致。用124对位点对245份杂交水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245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97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64为阈值,可以将245个水稻品种分为2个类群,这2个类群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2和0.667处又可以分为2个亚群。结果表明材料间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能精确区分待测品种的基因型以及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实现SNP标记的检测,方法简便且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昂贵的试剂,便于实验室开展水稻品种的鉴定工作。

    糜子愈伤诱导及再分化最适条件研究
    王春芳, 刘晶晶, 李伟, 栾素荣, 史慎奎, 刘国庆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9): 94-9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20078  
    摘要 + 465 )   HTML 0 )    PDF ( 1455KB )( 83 )   

    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以期为糜子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采用5个糜子品种研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利用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茎尖愈伤组织,筛选出发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的品种,并对诱导愈伤最适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冀黍2号’出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适宜进行组织培养;2,4-D对‘冀黍2号’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最适浓度为2.5 mg/L,诱导率达86.67%,淡黄色块状,结构紧密,质地较硬,继代培养后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更好。再分化过程中,2.5 mg/L 2,4-D+3.5 mg/L TDZ时,出现明显的嫩芽。该试验获得‘冀黍2号’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可为糜子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红壤旱地一株自生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能力评估
    成艳红, 黄欠如, 武琳, 黄尚书, 李小飞, 张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9): 100-10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10061  
    摘要 + 654 )   HTML 9 )    PDF ( 1299KB )( 170 )   

    为了鉴定从红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固氮能力。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通过花生、玉米的幼苗盆栽试验研究菌株对土壤MBN、矿化氮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植于红壤的玉米根际,筛选出15株自生固氮菌,以菌株CM12固氮能力最强,初步鉴定CM12为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 sp.),固氮酶活性达C2H4 39.1 nmol/(h·mL)。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M12菌株的处理,花生和玉米土壤MBN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8和2.37倍,其中种植花生体系中,接菌处理与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固氮菌影响了旱地红壤NO3--N和NH4+-N比例,降低了土壤中NO3--N含量,且种植玉米体系中土壤NO3--N含量降低较明显。固氮菌短期接种增加了花生根系和玉米地上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红壤旱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赵红盈, 孙妍, 王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6): 64-6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900613  
    摘要 + 575 )   HTML 0 )    PDF ( 9554KB )( 137 )   

    为研究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其感觉器的种类问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短角曲姬蜂雌、雄成虫触角及感觉器进行差异性比较。观察表明,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为鞭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个部分组成。雌性成虫触角鞭节21个亚节,雄性成虫触角鞭节25个亚节。短角曲姬蜂成虫触角上有刺型、板型、毛型、腔锥形乳突状、钟形和B?hm氏鬃毛6种类型感觉器。短角曲姬蜂雌、雄成虫触角感觉器在形态和密度上存在性二型现象。

    苦荞麦不同部位干燥后DNA提取效果的比较及薄壳性状关联SSR引物筛选研究
    尹桂芳, 李春花, 孙道旺, 卢文洁, 王艳青, 王莉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6): 69-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116  
    摘要 + 432 )   HTML 1 )    PDF ( 1301KB )( 51 )   

    旨在为扩大苦荞麦DNA提取材料范围提供依据,筛选与薄壳性状相关联SSR引物,为苦荞麦特异性状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分别以苦荞麦植株的子叶、嫩茎、嫩叶、老叶、老茎、叶柄为材料,40℃烘箱烘干后,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苦荞麦6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并进行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利用70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与苦荞麦薄壳性状相关联引物。结果表明:子叶提取的DNA浓度最高,为70.6 ng/μL;嫩茎次之,为69.6 ng/μL;老茎和叶柄获得的NDA浓度偏低,分别为20.0 ng/μL和7.2 ng/μL。采用子叶、嫩茎、嫩叶、老叶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清晰,采用老茎和叶柄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暗。SSR扩增效果除叶柄不能达到扩增要求外,其他没有明显差异都能达到扩增要求,可用于后续的分子实验。采用烘干组织提取DNA浓度虽然没有新鲜组织高,但除叶柄外都不影响后续分子试验。初步筛选出在薄壳和厚壳苦荞麦中具有多样性的SSR引物1对。

    拉萨市林周县白朗村农田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靳贵梅, 德吉, 央桑, 白玛曲旺, 格桑玉珍, 郭小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6): 74-8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10035  
    摘要 + 418 )   HTML 0 )    PDF ( 1266KB )( 64 )   

    开展拉萨市林周县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以期探究不同农田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从林周县农田土壤分离细菌和放线菌,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经典分类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细菌分属为6个属15个种,放线菌分属于13个种。出现频率和相对丰度显示,林周县白朗村农田土壤细菌优势种为Bacillus cereusBacillus simple,放线菌的优势种为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Streptomyces ciscaucasicusStreptomyces flavogriseus。农作物类型对林周县白朗村农田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影响。

    87份中熟棉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彦波, 尹国, 路正营, 孙璐, 李世云, 杨玉枫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6): 82-8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900649  
    摘要 + 420 )   HTML 1 )    PDF ( 1481KB )( 236 )   

    为了阐明不同中熟棉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优势杂交组合选配亲本材料,最终得到目标优良种质及审定品种,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7份中熟棉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用于供试材料的PCR扩增。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68个位点,其中90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2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达53.57%。利用NTSYS-pc2.11软件数据分析显示,87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61~1.00,平均值为0.82。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可将87份棉花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群包含65个材料,第Ⅱ类群包含22个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本文中选用的中熟棉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比较狭窄,今后结合分子标记结果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创制新的中熟棉种质资源。

    东乡野生稻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肖伟,徐梅珍,谷丰,蒋伦伟,王义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6): 127-1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002  
    摘要 + 296 )      PDF ( 1399KB )( 167 )   
    过氧化物酶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和逆境适应性反应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浸提、盐析、透析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POD蛋白,采用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蛋白,利用愈创木酚法研究POD的活性和酶学特性。结果表明,经磷酸缓冲液浸提、40%~80%硫酸铵盐析、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从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分离制备得到POD1同工酶组分,酶蛋白的纯化倍数为16.49,比活力为568.80 U/mg。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仅呈单一POD1同工酶带,属于单一组分。经测定,POD酶Km为1.26 mmol/(L?min),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7.51 mmol/(L?min),最适宜的pH为5.0,最适宜温度35℃~45℃,Cu2+和Zn2+对POD有较强的激活作用,而Fe3+对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OD酶活性受2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试剂抑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POD抗氧化功能和东乡野生稻抗寒生理提供了基础材料和依据。
    北京地区两种鹬类羽毛的扫描电镜对比观察
    夏晓飞,刘磊,王俊杰,曾朝辉,刘刚,李湘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6): 133-13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70036  
    摘要 + 389 )      PDF ( 1582KB )( 88 )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的鹮嘴鹬Ibidorhyncha struthersii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不同部位羽毛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飞羽、尾羽和体羽主要有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相互啮合形成坚实的羽面来减少飞行阻力。两种鸟类的飞羽、尾羽及体羽的有钩羽小枝中的小钩、纤毛及腹齿数目恒定且相同,可以作为科级鉴定标准。无钩羽小枝中的疣状突起为新发现,数目恒定且不同,可以与绒羽中节状羽小枝节间长度指标作为属级鉴定标准。
    能源甜菜BvGST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对镉逆境的应答特性分析
    刘大丽,李林,王锦霞,马龙彪,鲁振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6): 116-1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600329  
    摘要 + 462 )      PDF ( 1482KB )( 92 )   
    为了进一步研究BvGST基因(LOC104898671)在能源甜菜耐受重金属镉逆境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明确其在细胞解毒镉离子中的作用和应答特性,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植物材料,通过RT-PCR的方法将BvGST基因克隆并构建于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ASY-Blunt E1上,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SDS-PAGE电泳表明,通过1 mmol/L IPTG诱导,在重组菌BL21总蛋白的25.9 kDa左右的位置上,获得了大肠杆菌his tag-BvGST的融合蛋白。当施加0.5 mmol/L CdCl2逆境胁迫后,表达BvGST蛋白的重组菌表现出优于对照菌的生长状态;与此同时,大量表达BvGST的大肠杆菌体内的GST酶活性也要远高于对照。这说明,能源甜菜BvGST基因通过在E. coli体内大量表达高活性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来解毒细胞内由镉胁迫带来的氧化伤害,从而提高大肠杆菌的Cd耐受性。研究结果暗示了能源甜菜BvGST在镉逆境胁迫分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种米香基因型鉴定方法比较研究
    陈晓军,白海波,惠建,马洪文,马静,王昕,殷延勃,李树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6): 122-1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600297  
    摘要 + 281 )      PDF ( 1652KB )( 63 )   
    本文以11份香稻材料,1份对照材料以及13份回交材料为试验材料,建立了三种方法对米香基因BADH2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尝试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米香基因型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熔解曲线法较其它方法具有灵敏、高效、简单等特性,开发了包含目的基因在内的79个碱基为目标扩增区域的引物,建立了鉴定方法,能够达到快速分型的目的,为高通量定向培育米香水稻材料提供了技术手段。
    利用SRAP引物组合构建甜菜品种的指纹图谱
    闫彩燕,邹奕,马龙彪,邳植,王茂芊,兴旺,吴则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4): 40-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10054  
    摘要 + 365 )      PDF ( 1234KB )( 335 )   
    为了构建甜菜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对183对SRAP引物组合的筛选,筛选出多态性好、条带清晰易于识别的SRAP引物组合两对(EM4-ME8和EM7-ME10)。利用筛选出的两对引物组合构建17份已经登记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引物组合EM7-ME10可以鉴别15个品种,扩增产生15种不同的带型;引物组合EM4-ME8可以鉴别14个品种,扩增产生14种不同的带型;这两对引物组合结合到一起就可以鉴别全部的17个品种。利用SRAP引物组合构建甜菜品种指纹图谱的成功为快速鉴定甜菜品种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也为保护农民和育种家的权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家蚕化学感受蛋白CSP9的抗体制备及表达分析
    魏博帆,王景娅,孙妍妍,王露,李晓哲,邱礽,乔惠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4): 44-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0400023  
    摘要 + 457 )      PDF ( 1280KB )( 90 )   
    为了制备家蚕CSP9的多克隆抗体,研究该蛋白在家蚕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利用PCR扩增家蚕csp9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诱导CSP9蛋白表达并纯化。纯化后的CSP9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杂交检测CSP9在家蚕中的表达特征。最终成功构建csp9/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获得与预测分子量一致的CSP9蛋白;成功制备了CSP9多克隆抗体;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CSP9在家蚕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都有特异表达。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并制备了家蚕CSP9多克隆抗体,分析了CSP9在家蚕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该蛋白在家蚕中的功能和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对尾草履虫急性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
    葛畅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3): 131-1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10035  
    摘要 + 431 )      PDF ( 1711KB )( 224 )   
    [目的][方法] 本研究以原生动物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实验对象, 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纳米材料,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氧化锌(ZnO)的24小时急性毒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草履虫在两种纳米材料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并结合两种纳米材料的超微形态,探讨了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机制,为两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性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结果]结果显示:对尾草履虫的24小时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51.580mg·L-1(TiO2)、0.444mg·L-1(ZnO);最低有影响浓度(24h-LOEC)分别为1.712mg·L-1(TiO2)、0.352mg·L-1(ZnO);以EC50浓度24小时胁迫尾草履虫,获得抗氧化酶活性改变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成对检验分析,两种纳米材料对尾草履虫的POD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上述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草履虫的24小时急性毒性大于纳米二氧化钛,这与纳米氧化锌对草履虫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更强,以及纳米氧化锌(30nm)的超微形态相较于纳米二氧化钛(25nm)更加纤细和尖锐有关;本研究获得的24小时急性毒性指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两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性,并为纳米材料的环境容量和生态安全阈值确定提供参考。
    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杨超,白莉,梁锐婷,接伟光,孙海冰,蔡柏岩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0): 91-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50153  
    摘要 + 1049 )      PDF ( 1443KB )( 235 )   
    本研究以黑农48(高蛋白型)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在根系周围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以空间代替时间进行连作处理,应用酸性品红方法检测F. mosseae侵染大豆根系情况并按后列分级标准计算根腐病发病率;运用化学滴定法和比色法检测处理后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试验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1年、2年和4年)进行盆栽试验,并设定不接种F. mosseae为对照组(C),接种F. mosseae为处理组(T)。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大豆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呈上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土壤脲酶(URE)、CAT、蔗糖酶(SUC)、磷酸酶(PHO)和PPO活性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酶(CEL)的活性逐渐降低。接种F. mosseae诱导大豆根系产生防御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F. mosseae可以缓解连作障碍、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植物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徐利剑,梁晶,李泽宇,刘博洋,孟威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0): 78-8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50150  
    摘要 + 394 )      PDF ( 1351KB )( 102 )   
    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yl-coenzyme A-binding proteins,ACBPs)是一类脂类转运蛋白。它们对酰基辅酶A和磷脂具有高度的结合能力,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功能结构域和分子量大小不同,将植物ACBPs家族分为四类。随着已知基因组序列物种的增多,在越来越多的植物中发现了ACBPs。来自不同植物来源的ACBPs家族呈现出多样化的亚细胞定位和生物学功能。为了发现植物ACBPs基因家族功能在陆地植物进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单、双子叶分离后发生的变化,总结了已报道的植物ACBPs的亚细胞定位和基因功能,并有针对性地对84种植物第四类ACBPs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和进化关系分析。单、双子叶第四类ACBP除了具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序列,还拥有各自独特的序列特征。以上序列差异为将在植物中研究第四类ACBP亚细胞定位及基因功能提供重要信息。最后提出随着单双子叶植物的分离,ACBP的功能也发生了分化。
    隐甲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研究进展
    贾文斌,辛富刚,孙玉霞,姚川,丁汉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30): 84-9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50042  
    摘要 + 381 )      PDF ( 1332KB )( 112 )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而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一类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是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理想原料之一。本文为了将来开展隐甲藻规模化生产DHA研究,综合分析了隐甲藻种质、DHA生物合成途径、培养条件对DHA积累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具体为(1)组成隐甲藻的同胞体DHA产量不同,可利用诱变的方式筛选突变体获得新的优良品系;(2)隐甲藻DHA的生物合成与其他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不同,对其合成途径进行了推测,可能为PKS途径;(3)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pH值、溶氧量、接种量、消泡处理等,以及培养基组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培养条件均会影响藻体中DHA的含量。诱变是获得高产DHA藻株的可行性方法,以此提出了对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展望。
    蜈蚣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
    冷懿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28): 52-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00003  
    摘要 + 326 )      PDF ( 1262KB )( 98 )   
    蜈蚣藻是广泛分布在中国浅海的一种大型红藻,其多糖具有优秀的生物活性,笔者着重研究蜈蚣藻多糖的益生效应,以期将蜈蚣藻多糖开发为一种新型且更为高效的益生元,起到调节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使其能够作为双歧杆菌的促生长因子应用于酸奶的发酵工业中。实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蜈蚣藻多糖,使用96孔板法对蜈蚣藻多糖进行益生菌增殖实验研究,以低聚果糖组与其作对照。对蜈蚣藻多糖进行体外益生效应测试,发现蜈蚣藻多糖益生效应显著,并明显优于低聚果糖;进行抑菌效应测试,发现蜈蚣藻多糖和低聚果糖都不存在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的作用,反而具有较弱的促进作用,但都处于身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初步判断蜈蚣藻多糖具有较好的益生效应,可以作为益生元进一步研究。
    紫苏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迷迭香酸的条件优化
    李会珍,李 娜,谭永兰,张志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28): 32-3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50085  
    摘要 + 417 )      PDF ( 1822KB )( 203 )   
    [目的]本研究以紫苏愈伤组织为原材料,对液体悬浮培养生产迷迭香酸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激素浓度及苯丙氨酸浓度对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细胞液体悬浮培养生产迷迭香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为:6-BA浓度2.34 mg/L、NAA浓度0.96 mg/L、2,4-D浓度0.60 mg/L、苯丙氨酸浓度0.1 g/L,迷迭香酸含量可达23.61 mg/g。
    香蕉根系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王静毅,刘菊华,王卓,金志强,徐碧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 (28): 38-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50026  
    摘要 + 430 )      PDF ( 1179KB )( 255 )   
    分析香蕉根系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并设计SSR引物,为开发新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利用MISA工具对香蕉根系转录组unigene序列进行SSR检索。从25158条unigene中共发现4663个SSR,分布在3820条unigene序列中,出现频率为18.53%,平均每7.77 kb含有1个SSR位点,共有58种重复基元。香蕉根系转录组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50%和40.63%;二者分别以AG/CT和AGG/CCT重复基元为主,分别占该重复基元的88.03%和30.83%。SSR重复次数以5~9次为主,基序长度主要分布于12~20 bp,平均长度为18.80 bp。香蕉根系转录组SSR位点频率、密度较高,类型多样,在香蕉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有较大应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