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新疆泽普县苹果花期冻害农业气象因素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热汗古力·库得热提, 汪俊, 李慧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97-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0  
    摘要 + 4717 )   HTML 2247 )    PDF ( 1210KB )( 13639 )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泽普国家一般气象站199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近年来苹果花期冻害灾情调查资料,分析了苹果花期冻害成因。结果表明:1991—2022年间,苹果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开花始期提前2.0~5.1 d/10 a;苹果花期气温骤降,日最低气温达-2.0℃,低于0℃的持续时间达0.5 h,苹果花期冻害显著;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冻害过程的最大日较差(≥22℃)、极端最低气温(≤-2℃)、倒春寒天气、降温剧烈、持续时间长、降水天气伴有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以及大风等。受冻后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苹果花期低温冻害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对泽普苹果产区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及评价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 谢叶, 阿力木·艾尔肯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78-8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2  
    摘要 + 4696 )   HTML 2096 )    PDF ( 1224KB )( 13578 )   

    利用1991—2022年岳普湖国家一般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提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的方法,初步分析总结气象条件对其物候期的影响和气象因素、灾害气象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2022年样点果园中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岳普湖乡无花果园无花果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为特优。研究结论可为岳普湖无花果实品质的提高和未来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依据。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赵凯, 黄玲, 冯维营, 邵敏敏, 王福玉, 陈贵菊, 张玉丹, 杨本洲, 孙雷明, 闫璐, 王霖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2): 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83  
    摘要 + 167 )   HTML 9 )    PDF ( 1258KB )( 121 )   

    为解决鲁西南地区因播期推迟影响小麦产量的实际问题。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播量为副区,2018—2019年播期设10月18日(S1)、10月23日(S2)、10月28日(S3)3个水平;播量设2.70×106株/hm2(D1)、3.75×106株/hm2(D2) 2个水平;2019—2020播期设10月22日(S4)、10月27(S5)、11月1日(S6)、11月6日(S7)、11月11日(S8)5个水平;播量设2.25×106株/hm2(D3)、3.375×106株/hm2(D4)、4.50×106株/hm2(D5)3个水平,研究播期、播量对小麦冬前分蘖、叶龄、春季分蘖、叶龄、株高、穗长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量,随播期推迟,小麦的冬前叶龄、冬前分蘖,春季叶龄及次生根条数逐渐减少,春季分蘖逐渐增加;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冬前叶龄、冬前分蘖,春季叶龄及次生根条数、春季分蘖均在减少。播期、播量显著影响了小麦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播期对基部第二节间影响显著,播量对千粒重影响极显著。两者互作对有效穗数和产量影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鲁西南地区‘山农28’适期晚播时间为10月18日—22日,播量为3.75×106株/hm2为宜,播期在11月左右,播量在4.50×106株/hm2以上,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辣椒主要病害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韩梅梅, 段青青, 谭延肖, 张绍丽, 李腾飞, 李华, 张超, 常培培, 王静静, 张自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4): 27-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38  
    摘要 + 118 )   HTML 1 )    PDF ( 1103KB )( 99 )   

    辣椒病害是辣椒生产的大敌,从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基因定位、抗性品种选育对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和白粉病4个主要病害进行了综述研究,以期为今后辣椒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甘肃省1980—2021年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于海跃, 刘新雨, 张玉香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3): 95-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35  
    摘要 + 140 )   HTML 3 )    PDF ( 4477KB )( 85 )   

    地温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为全面掌握甘肃省近年来地温变化特征,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甘肃省2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0—2021年地温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Morlet小波变换能量谱和M-K突变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甘肃省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0~20 cm地温空间分布特征呈东西高中部低的特点;浅层地温为逐年上升的趋势,1980—2021年平均地温升幅2.0℃左右;0~20 cm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深度增加,温度的变幅越小;浅层地温存在8~10年震荡周期,1999年地温存在突变;5 cm地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东部在1月底,西部在3月初,祁连山边坡地带在3月上旬末,春小麦等作物适宜播种期相差大,最长可达40 d左右。10 cm地温稳定通过8℃的日期东部在3月中旬之初,西部在3月末,祁连山边坡地带在4月上旬,马铃薯、玉米、棉花等作物适宜播种期相差近25 d左右。气温与浅层地温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在白天0~5 cm温度变化要大于气温的变化,在夜间仅地表温度变化要大于气温,而5~20 cm地温变化要小于气温的变化。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周萍, 崔岭, 王海燕, 钱素菊, 崔亚坤, 陈艳萍, 袁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4): 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29  
    摘要 + 173 )   HTML 32 )    PDF ( 1177KB )( 84 )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杆率逐渐提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夹角和产量逐渐降低;在60000株/hm2密度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产量最高分别为:6299、5431 kg/hm2,且倒伏、倒折、空杆率最低;在67500、75000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提高,生产风险加大。品种间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苏科玉1705’的叶宽、叶面积、叶片夹角、倒折率、秃尖长较低,穗长和粒重较高,产量显著高于‘江玉877’。综上,在江苏沿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可实现高产。

    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
    高文辉, 杨柳, 赵利妮, 张虹虹, 任波, 丁玉国, 李新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6): 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61  
    摘要 + 188 )   HTML 15 )    PDF ( 1252KB )( 84 )   

    为了筛选出‘金刚青贮50’和‘铁研53’2个粮饲兼用青贮玉米品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本试验对2个品种分别设置了52500、60000、67500、75000株/hm2等4个种植密度,对每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叶重占比、穗重占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总产草量以及总营养量呈上升趋势,且在75000株/hm2时最高。因此适宜的种植密度都为75000株/hm2

    甜菜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张于, 邳植, 李胜男, 吴则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1): 7-1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56  
    摘要 + 158 )   HTML 7 )    PDF ( 1164KB )( 78 )   

    甜菜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其产糖量较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是解决中国食糖安全问题不可或缺的作物,也是杂种优势利用非常成功的作物之一。为了快速选育出丰产、高糖和抗逆性强的甜菜品种,甜菜育种正在由常规育种为主逐步向生物育种迈进,生物育种将成为未来甜菜育种的方向。对近些年已经应用的甜菜生物育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分子标记技术、单倍体诱导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学技术,并对甜菜生物育种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鹏兵, 周留艳, 代金平, 王志方, 谢玉清, 张慧涛, 王小武, 谈疆, 牛宽让, 杨新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7-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04  
    摘要 + 169 )   HTML 5 )    PDF ( 1322KB )( 75 )   

    为评价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与化肥对棉花产量与部分纤维品质的影响。统计试验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与对比田(施用化肥)棉花产量,并测定其品质。在产量方面,试验田棉花产量低于对比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品质方面,试验田棉花纤维长度、衣分均高于对比田,较对比田棉纤维和衣分平均增加5.03%、1.19%,试验田与对比田的棉花马克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肥料在不同示范区对棉花马克隆值和公制支数的差异不同,在新湖县和106团,施用复混肥棉纤维马克隆值低于常规施肥,而在乌苏县高于常规施肥;马克隆值与公制支数呈负相关关系,影响与马克隆值相反。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能满足棉花生产需要,相比常规施肥籽棉产量略低,但可以增加衣分,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小;其次可适当增加棉纤维长度,提高棉纤维品质。

    不同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兰慧青, 张向前, 程玉臣, 师晶晶, 陈宣伊, 步恒通, 白东星, 路战远, 刘雅杰, 陈丽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5): 1-1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26  
    摘要 + 164 )   HTML 12 )    PDF ( 1246KB )( 75 )   

    研究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对玉米适宜施氮水平选择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8年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以耐密宜机收玉米‘广德5’为供试材料,设置0 kg/hm2(N0)、120 kg/hm2(N8)、180 kg/hm2(N12)、240 kg/hm2(N16)、300 kg/hm2(N20)、360 kg/hm2(N24)等6个施氮水平,分析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阐明开花后(抽雄—吐丝期向成熟期)的干物质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在施氮量为0~24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大喇叭口期后更为明显。(2)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氮肥施用量对干物质积累速率影响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高峰提前。(3)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转运发生变化,施氮有利于生育后期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促进籽粒的发育和形成。(4)综合比较2年数据得出,施氮处理N20(2020年)和N16(2021年)产量比其他施氮水平较高,分别高出4.35%~45.50%、0.57%~57.19%。综合分析产量、干物质积累、各器官的分配及转运等因素,得出玉米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

    基于GIS的秦巴山区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
    张皓源, 杨粉莉, 杨联安, 张家铭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7): 37-4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17  
    摘要 + 156 )   HTML 6 )    PDF ( 1684KB )( 73 )   

    茶产业是秦巴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也是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全面评价秦巴山区茶树种植适宜性是推动秦巴山区茶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通过结合茶树生长因子,由气候、土壤、地形三大影响因子中的8项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通过GIS技术对秦巴山区各项因子进行空间分析,最终得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实现对秦巴山区茶树种植的整体评价。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面积约占参评区域总面积的4.78%,主要分布在宣汉县、万源市、通江县、南江县、城固县、西乡县、云阳县、利州区等,适宜种植区占参评土地面积的13.05%,主要分布在奉节县、丹江口市、青川县、旺苍县等地,适宜区均集中在秦岭以南的区域。秦巴山区的茶树种植适宜区空间分布较为明显,合理规划茶叶种植,避免盲目扩张,以提升秦巴山区茶产业发展水平。

    1961—2016年果洛天然牧草生长季降水时空变化
    贾绪芝, 蔡忠周, 向雯, 窦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77-8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24  
    摘要 + 81 )   HTML 1 )    PDF ( 1467KB )( 67 )   

    为详细突出反映牧草生长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降水和天然牧草生长、降水及旱涝之间的关系,采用目前最先进和简便的方法对果洛牧草生长季的侯降水时空分布以及和牧草、旱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果洛主要降水时间段分为1961—1969、1970—1979、1980—1991、1992年以后;从空间上看,降水从东南至西北呈减少趋势明显,最多降水量分布在久治,最少分布在玛多,最多降水量是最少降水量的2.3倍,中部地区降水量接近最多降水和最少降水量的平均值;(2)牧草产量与平均气温、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明显高于PCD趋势线的阶段和发生暴雨洪涝高频次时段相吻合,明显高于PCP趋势线的阶段和干旱发生高频次的时段相吻合。

    密度和氮肥对青稞‘云大麦12号’品质的影响
    王志龙, 王志伟, 乔祥梅, 程耿, 程加省, 于亚雄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1-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18  
    摘要 + 177 )   HTML 8 )    PDF ( 1394KB )( 66 )   

    为探讨不同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青稞品质的影响,以全国冬青稞高产纪录新品种‘云大麦1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蛋白质、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生物碱和脂酸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大麦12号’的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脂酸受密度和施氮量影响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总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受施氮量和密度的影响均较大。‘云大麦12号’作为食品特别是功能食品时最佳密氮组合为D1N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其在江苏沿江地区的应用进展
    严旖旎, 单海勇, 刘旭杰, 石晓旭, 杨美英, 刘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0): 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40  
    摘要 + 145 )   HTML 13 )    PDF ( 1095KB )( 66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在江苏沿江地区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综述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上取得的关键进展,分析该模式在江苏沿江地区推广种植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良种选用、适期播种、绿色防控等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江苏沿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978—2019年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粮食产量响应
    李涛辉, 张文翔, 吕爱锋, 刘永毫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7): 55-6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41  
    摘要 + 100 )   HTML 2 )    PDF ( 2562KB )( 66 )   

    云南省是中国典型的“雨养农业”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探讨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及粮食产量响应,对于“雨养农业”地区的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利用云南省1978—2019年气象站点数据,通过气候倾向率、M-K检验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研究云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及粮食产量响应。结果表明:在时间系列上,1978—2019年云南省气温、降水的多年平均均值分别为16.3℃、1098.1 mm,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ytyrye的年均值分别为1953、1550、1477 kg/(hm2·a),其中ytye呈现波动上升趋势,yr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气温、降水的分布趋势与ytyr相似,均呈现出由滇西南往滇西北递减的趋势,且yeyt的空间分布近似程度高于yr,其空间范围分别为843~1861、1065~2470、980~2287 kg/(hm2·a)。气候资源利用率整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1978—1987年的16.94%提升到2018—2019年的31.71%,平均每10 a以3.66%的速度增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呈现暖干的趋势,气候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其中降水是制约气候生产潜力的主因。

    种植密度对四川丘陵区玉米抗倒粒收的影响
    金容, 李钟, 李仕伟, 夏清清, 杨云, 王鹏, 姚平, 蒲全波, 郑祖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8): 1-1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41  
    摘要 + 127 )   HTML 3 )    PDF ( 1389KB )( 64 )   

    为明确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特性和机收质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先玉1171’和‘仲玉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密度开展大田试验: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茎秆形态、力学强度、倒伏率及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和穗位增加、基部节间变长变细,节间穿刺强度和压折强度降低,植株倒伏风险大大增加,相关分析发现压折强度可作为机械抗倒粒收的判定指标。玉米倒伏率、籽粒含水率、杂质率、破碎率和产量总损失率同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范围为17.83%~25.76%。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先增后降,二者呈二次函数关系。本试验条件下,‘先玉117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08万株/hm2,而‘仲玉3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99万株/hm2,生产中可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衔接情况适时晚收,来提高四川丘陵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植物间化感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王月彤, 耿贵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17-2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23  
    摘要 + 106 )   HTML 0 )    PDF ( 1191KB )( 63 )   

    化感作用是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归纳了化感物质的分类,总结了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同时针对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分别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综述,为后续有关化感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水稻冠层温度对环境温度的响应及其调控机制
    陈涨, 李渊, 王嘉琪, 吴云飞, 蒋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42  
    摘要 + 136 )   HTML 15 )    PDF ( 1302KB )( 63 )   

    环境温度对于水稻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冠层温度反映了水稻冠层各器官表面温度的平均值,由其热学特性及对环境的生理反应构成,与环境温度显著关联,可以表征水稻内部生理活动变化,是环境条件与作物遗传特性相联系的产物。研究水稻冠层温度的影响机理和相关调控机制,可以更好地解释水稻植株和外界环境的能量物质交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基本特征、对环境温度的相应调控机制,并对未来的水稻冠层温度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将冠层温度应用到水稻生长监测工作中。

    卫星遥感提取烟田种植面积应用分析
    李莉, 王丽丽, 李长军, 陈秀斋, 谭效磊, 高强, 张超, 田洪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3): 146-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06  
    摘要 + 176 )   HTML 6 )    PDF ( 3866KB )( 62 )   

    烟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准确提取烟草种植面积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烟田科学管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2021年2—11月Sentinel-2A多时相数据,根据烟草种植特性排除误差因子,并结合实地采样数据的分布特征归纳植被特征,利用阈值法,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开展烟田种植地块自动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EE和随机森林算法组合模式,能够准确获得烟田种植的空间分布信息,总体分类精度为96.04%。本研究方法分类质量较高,可以满足研究需要,为烟田种植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快捷、科学的参考。

    新垦耕地土壤肥力提升路径探析——以浙江省为例
    陈惠英, 王峰, 王强, 俞巧钢, 叶静, 林辉, 孙万春, 杨艳, 马军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8): 75-8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8  
    摘要 + 103 )   HTML 6 )    PDF ( 1087KB )( 62 )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占用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从而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紧缺与用地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依靠新垦造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数量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新垦耕地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培肥现状的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和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现状与问题,并从新垦耕地土壤的肥力状况、障碍因子及评价体系研究,综合提升新垦土壤生产与生态功能的高效绿色培肥新产品的研发和加强新垦土壤关键障碍因子消减与肥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