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生物技术

    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登与农业科学有关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林业、海洋等学科在组织、器官、细胞、染色体、蛋白质、基因、酶、发酵工程等不同水平上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刊登与农业有关的遗传与育种、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环境与生态、病理学等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论文为本专题内容,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桑叶生长、生理指标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张笑聪, 郁万文, 蔡金峰, 国颖, 汪贵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10): 47-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42  
    摘要 + 415 )   HTML 4 )    PDF ( 1369KB )( 80 )   

    以桑树品种‘强桑1号’为试材,进行叶面喷施5个浓度(A~E处理依次为2.5、5.0、10.0、15.0、20.0 g/L)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蒸馏水)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桑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使用处理后桑叶喂食家蚕,分析处理后桑叶对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的单株枝条长、叶长、净光合速率、桑叶产量、全碳含量、全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0.12%、24.71%、18.37%、32.99%、20.69%、21.00%、24.88%和42.82%;桑叶的叶宽、叶面积和全氮含量在处理D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9.87%、45.06%和19.55%。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提高了11.64%、25.64%和11.42%。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各处理排序为C>D>E>B>A>CK,其中处理C(10 g/L)对桑树枝条的生长、桑叶的产量和品质、蚕茧质量和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综上,适当浓度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桑树枝条的生长,提高桑叶产量与质量,喂食处理后的桑叶获得的蚕茧产量和品质也相应提高。

    不同光照强度对玫瑰组织培养中初代培养物褐化的影响
    杨博 , 韩振海 , 张永 , 李天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194-19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94  
    摘要 + 1454 )      PDF ( 273491KB )( 746 )   
    玫瑰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经济价值高,但玫瑰快繁体系尚未建立。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田间光照强度下,玫瑰组培初代培养过程中培养物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褐变百分数和萌芽成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使玫瑰培养物的褐变百分数降低而萌芽率显著提高;正常光照强度下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其他遮荫处理相比并无显著变化,但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遮荫处理,二者的相关分析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材料的总酚含量相关性不大。
    水稻株高基因eui的研究进展
    邓辉明 向 彦 贺浩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25-2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25  
    摘要 + 1638 )      PDF ( 230421KB )( 594 )   
    水稻株高基因eui是美国学者Rutger于1981年发现的。本文介绍了eui基因的遗传学研究、eui基因的功能表达、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以后eui基因利用的展望。
    狗舌草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陈进军,,王建华,史志诚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29-2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29  
    摘要 + 1332 )      PDF ( 225649KB )( 580 )   
    利用淋巴性白血病L1210细胞,以单猪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 胺为参照,检查狗舌草60%乙醇提取物 (EX) 对L1210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通过L1210细 胞台盼蓝拒染率的测定,研究EX对L121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EX、单猪 屎豆碱、槲皮素和环磷酰胺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淋巴性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作用,且这种作 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EX和槲皮素在体外对L1210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小,而单猪屎 豆碱在体外对L1210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大。
    植物低温诱导蛋白和诱导基因研究新进展
    丁国华, 秦智伟 周秀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33-3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33  
    摘要 + 1189 )      PDF ( 180513KB )( 1081 )   
    本文就近年来植物低温诱导蛋白和低温诱导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探讨了低温诱导蛋白和低温诱导基因与植物抗寒能力之间的关系。
    不同用途优质小麦籽粒品质、产量与环境效应基因型差异研究
    戴开军 雷国材 安成立 庄竟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52-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52  
    摘要 + 1359 )      PDF ( 295495KB )( 662 )   
    不同优质小麦因其具体用途不同,对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指标要求不同。通过3种不同用途的优质小麦品种在9种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的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品种其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主要决定基因遗传效应,同时水肥效应和品种水肥互作效应对籽粒品质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指标在水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詹克慧 任亚 王莲花 马素芹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55-5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55  
    摘要 + 1652 )      PDF ( 262170KB )( 543 )   
    本试验选用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细胞质不育系(简称K型)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种研究了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在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的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浅播(3cm)条件下,K型胞质材料和普通小麦胞质材料种子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而深播(6cm)条件下,不同核基因材料表现出不一致现象,K型不育系豫麦3号及其杂种表现出偏高的出苗率,但不显著;K型不育系S43及其杂种表现出偏低的出苗率,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转Bt基因抗虫棉室内鉴定技术研究
    朱加保,杨可胜,产焰坤,刘方志,江本利,徐道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69-6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69  
    摘要 + 1684 )      PDF ( 240047KB )( 596 )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沙培试验中对卡那霉素不同浓度的反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4000mg/L的卡那霉素液对非抗虫棉最为敏感,反应率为100%,而转Bt基因抗虫棉均无反应。说明棉花室内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纯度,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室内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的方法。同时,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对棉苗胚轴、鲜重均有一定的影响。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的选育研究
    杨引福 李耀文 张仁和 岳瑞谦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87-8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87  
    摘要 + 1322 )      PDF ( 200308KB )( 710 )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6年用高赖氨酸自交系Y77QPM为母本,用高赖氨酸自选自交系Y76QPM为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1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A组试验,2002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赖氨酸含量0.46%,蛋白质含量11.53%,较普通玉米对照农大108早熟6天,综合抗性好,产量与普通玉米对照接近,可籽粒饲用和粮饲兼用等特点。推荐国家审定,适宜在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春播地区推广种植。陕单17QPM早熟、抗倒、抗病,采用普通玉米骨干杂优模式“黄改系×兰卡斯特群”,采取回交、自交交替转育,其亲本导入亚热带种质,组材新,方法优,它的籽粒品质是本届区试中唯一达到国家普通玉米一等,食用玉米一等,饲用玉米一等,优质蛋白玉米二等的品种,黄淮海夏播区新一代优质蛋白玉米接班品种,该品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多种多氯联苯对大鼠肝细胞微粒体CYP1A2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陈进军,孔庆波,聂芳红 ,Nigel J. Bunce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3-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03  
    摘要 + 1312 )      PDF ( 137666KB )( 636 )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属于卤代芳香化合物(halogenated aromatic compounds,HACs)或二噁英类化合物(dioxin-like compounds,DLCs)的范畴。DLCs的体内代谢通常由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超家族中1A家族的一些单氧化酶参与,其中CYP1A2特异地存在于肝细胞中,它在外来化学物的肝脏毒性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CYP1A2可通过影响甲基试卤灵-O-脱甲基酶(methoxyresorufin-O-demethylase,MROD),而选择性地催化7-甲基试卤灵脱甲基反应。故在本试验中,我们采用未成熟SD大鼠肝细胞微粒体为试验材料,引入2,3,7,8-四氯-二苯基-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benzo-p-dioxin,TCDD),利用MROD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多种PCBs对7-甲基试卤灵脱甲基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而研究了这些PCBs对CYP1A2的竞争性抑制作用。首次发现,TCDD、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统一编号为PCB 77)和3,3’,4,4’,5-五氯联苯(3,3’,4,4’,5-pentachlorobiphenyl,统一编号为PCB 126)对MROD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由此说明了这些多氯联苯选择性地高度滞留于肝脏的原因。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王松丽,王红艳,黄群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14-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14  
    摘要 + 1340 )      PDF ( 90917KB )( 615 )   
    概括了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特点,对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诱变作用和介导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离子束生物技术能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水稻新种质。
    转SCK基因水稻田间抗虫性评价
    何龙飞,卢升安,李创珍,杨建国,王爱勤,易小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21-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21  
    摘要 + 1398 )      PDF ( 123357KB )( 605 )   
    用转sck基因的M81、R527、C162、秋B、D62B系列水稻及对照,进行了田间抗三化螟性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用枯心指数和白穗指数作评价指标,所有转sck水稻在早造和晚造大田种植中对三化螟抗性均明显提高,达中抗以上,而对照均为中感或感级。而且评价指标枯心指数和白穗指数之间,早造和晚造之间所得结果较一致,在以后抗螟虫鉴定中可考虑选用枯心指数或白穗指数作指标,在早造或晚造进行。
    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分离水稻基因中的应用
    程艳军,,郭士伟,高东迎,刘蔼民,陶 澜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29-2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29  
    摘要 + 1523 )      PDF ( 127709KB )( 762 )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分离克隆基因的有效技术。笔者叙述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改进, 并主要阐述了该技术在分离水稻基因中的应用情况。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32-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32  
    摘要 + 1262 )      PDF ( 120988KB )( 763 )   
    简述了离子束诱变育种的机理,概述了离子束在小麦遗传改良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提高离子注入小麦的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高等植物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曹 慧,王孝威,韩振海,许雪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37-3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37  
    摘要 + 1548 )      PDF ( 123300KB )( 1190 )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植物PCD的特征,植物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PCD,植物PCD发生的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
    紫外辐射UV-B增加对小麦株高和节间细胞长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 乐毅、石磊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77-7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77  
    摘要 + 1441 )      PDF ( 95206KB )( 576 )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小麦株高、各节间长度及各节间纵向细胞个数、细胞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强度增加,小麦株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小麦株高下降是由于节间长度缩短,而节间个数不变,且各节间缩短的百分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穗下第4,5节间的长度缩短对于株高下降影响的效应较大。显微切片测定节间细胞的纵向长度结果表明:穗下第五节间和穗下第四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纵向细胞个数下降,而穗下第三节间和穗下第二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细胞纵向长度缩短。小麦节间缩短和叶片长度的缩短呈显著的正相关。
    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研究的探讨
    卢广远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96-9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96  
    摘要 + 1084 )      PDF ( 65507KB )( 565 )   
    本文对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紧迫性、相关性及技术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促进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研究,为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嫁接西瓜植株的生理特性及其抗枯萎病能力
    徐胜利, 陈小青 陈青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149-1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49  
    摘要 + 1604 )      PDF ( 150606KB )( 781 )   
    以能抗瓜类枯萎病的黑籽南瓜、西葫芦和瓠瓜为砧木嫁接西瓜,嫁接后的西瓜植株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和根系吸收面积增加;叶片中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增加,水势降低,根系和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根系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
    调控果实成熟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陈 明 ,陈金印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15-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5  
    摘要 + 1957 )      PDF ( 294469KB )( 880 )   
    阐述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相关的酶(ACC合酶、ACC氧化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甲基酯酶)及其调控果实成熟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木霉菌BTW41发酵条件的研究
    王芊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29-2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29  
    摘要 + 1263 )      PDF ( 84902KB )( 679 )   
    木霉菌BTW41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以糖分为培养基主要成分,pH值5.1和25℃的条件下最有利于木霉菌BTW41发酵产生分生孢子。在温、湿度两种条件中,温度是决定木霉菌BTW41产孢水平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