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畜牧兽医

    专题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发的畜牧兽医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报告及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性、原创性文章为内容组成本专题,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熊绍斌, 唐蓉, 张森, 欧婧, 刘晓东, 侯秀发, 豆晓霞, 袁金华, 袁金同
    农学学报    2024, 14 (3): 73-8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101  
    摘要 + 28 )   HTML 1 )    PDF ( 1255KB )( 21 )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BRDC),又称为“运输热”(Shipping fever),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和应激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牛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通称,高发于犊牛。BRDC分布广泛,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中国养牛业的发展,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中国各地奶牛场和肉牛场相继被确诊,严重威胁中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该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快速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述了BRDC的诊断技术,为该病的临床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李如来, 冯鹏, 郑海燕, 牛忠林, 靳晓春, 吴丽丽, 蒋佰福, 姜雪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5): 122-1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72  
    摘要 + 58 )   HTML 4 )    PDF ( 1328KB )( 14 )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变体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lm1609显著高于lm1625、lm1704,分别为82.05%、469.82 (P<0.05);3个突变体的越冬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突变体和对照6月6日起始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植株生长,7月6日和8月6日lm1609、lm1704显著高于lm1625和对照;突变体lm1609、lm1625、lm1704三者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P<0.05);三个苜蓿突变体植株根系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突变体lm1609 POD、SOD最高,分别达到304.85 OD470/(min·g)、208.41 U/g (P<0.05)。lm1609突变体具有较高的抗寒特性及产量特性,是为理想的抗寒突变体材料。

    保水剂在牧草生产和草地沙化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韩军, 薛焘, 胡宇, 何永涛, 梁欢欢, 晁孝荣, 贠慧玲, 田福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3):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09  
    摘要 + 74 )   HTML 3 )    PDF ( 1078KB )( 13 )   

    保水剂是一类具有快速吸水,缓慢释水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多,但在牧草生产、天然草地恢复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通过对国内外保水剂相关研究的分析,阐明保水剂的作用机制、保水剂在牧草生产及沙化治理中的作用效果和应用前景,旨为保水剂在牧草生产与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文献计量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朱懿, 徐志宇, 孙仁华, 袁毅, 冯浩杰, 薛颖昊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102-1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46  
    摘要 + 63 )   HTML 4 )    PDF ( 2453KB )( 20 )   

    为整体分析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选取200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秸秆饲料化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主要对秸秆饲料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1年秸秆饲料化利用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研究体量较大;中英文发文量排名第一的科研机构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和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中文主要发文作者间的合著关系由星型向网状结构过渡,英文主要发文作者间呈现星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等多种合著关系;来自孔敬大学的Wanapat发文156篇,名列英文文献高产作者首位。秸秆饲料化利用领域中文文献研究热点为“乳酸菌”、“组合效应”、“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性能”,研究前沿聚焦于反刍动物生产和生长性能、添加剂对青贮和微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等方向。英文文献研究热点为“nutritive value”、“growth”、“rumen fermentation”、“dairy cow”和“degradation”,研究前沿聚焦于秸秆发酵和瘤胃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调节机制、添加剂对饲料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能量代谢的综合影响等方面。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秸秆饲料化利用领域学者凝练科学问题提供参考。

    天敌赤眼蜂产业标准体系构建探索
    李小凤, 肖帅, 赵磊, 郝建强, 沙品洁, 张金轶, 刘希艳, 王芳, 吴文钢, 邢天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5):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81  
    摘要 + 61 )   HTML 3 )    PDF ( 1351KB )( 23 )   

    赤眼蜂是中国应用范围最广、防治面积最大的一类有效天敌,适宜开展规模化生产,其产业发展相对完善,但有关产业标准化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赤眼蜂相关产业标准现状进行分析,立足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从全产业链角度探索了赤眼蜂标准体系构建思路,初步构建出赤眼蜂产业标准体系框架。从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转化率低、标准化理念未树立等方面分析了赤眼蜂产业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持续完善赤眼蜂产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深入贯彻天敌产业标准化理念提出了其标准体系发展建议,展望了赤眼蜂标准体系发展方向。以期为赤眼蜂产业发展过程中标准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为赤眼蜂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而通过标准化手段为赤眼蜂产业发展助力。

    后抗时代发酵中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殷红, 张红艳, 张强, 韩姗姗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67-7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70  
    摘要 + 116 )   HTML 3 )    PDF ( 1013KB )( 60 )   

    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和无抗药性等优点。尤其是在饲料禁抗的情况下,发酵中药作为饲用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发酵后的中药液及中药渣兼顾中药药效和益生菌双重健康特性,有效活性成分更容易被动物体吸收利用,这不仅扩大了中药的资源利用度,而且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减少疾病率,节约养殖成本。在后抗时代,采用植物提取物营养干预畜禽养殖,预防未病,实现动物机体健康是替抗、禁抗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方面,中药功能饲料添加剂通过由内到外提升机体免疫,提高养殖动物生产性能,符合国家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综述了畜禽养殖中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为今后发酵中药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RNA-Seq技术分析不同产蛋量庄河大骨鸡垂体和下丘脑的可变剪接事件
    马智勇, 李美成, 马巍, 王春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2): 150-15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84  
    摘要 + 75 )   HTML 4 )    PDF ( 1629KB )( 11 )   

    近年来,庄河大骨鸡个体产蛋数量出现较大差异。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是真核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机制,但目前尚无关于AS与禽垂体和下丘脑产蛋量相关性的研究。本试验基于RNA-Seq技术对大骨鸡AS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垂体和下丘脑文库中分别检测到769和813个差异AS事件。2种文库(垂体、下丘脑)中均鉴定出5种类型的AS事件,其中外显子跳跃(SE)的比例最高,而替代5'剪接位点(A5SS)的比例最低;NRCAMSLMAPCIB1基因的AS发生频率较高;2种组织文库中分别筛选出644和680个差异剪接基因(DSGs),其中SE的比例最高,A5SS的比例最低。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对329个和337个DSG进行功能注释;RT-PCR检测发现,ESR1存在于不同的AS事件中;12个文库中共获得6758个新的转录本,优化了12486个基因。研究结果不仅扩展了对家禽垂体和下丘脑组织中AS事件的认识,且为研究生产中提高鸡的产蛋量提供新的思路。

    蚯蚓处理牛粪效果研究
    万海霞, 许浩, 郭永忠, 韩新生, 咸海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2):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17  
    摘要 + 82 )   HTML 3 )    PDF ( 1112KB )( 40 )   

    为解决宁南山区农村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卫生和土壤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大平二号”蚯蚓处理牛粪,采用室内分析方法了解蚯蚓摄食牛粪秸秆混合物的效果。结果表明,牛粪经蚯蚓处理后蚓粪质地疏松、颗粒明显、无臭味。蚓粪容重平均为0.39 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平均为85.85%、62.86%、22.99%,透气性和通水性明显改善。pH、水溶性盐总量降低,性质趋于中性。相比鲜牛粪,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及碳氮比分别减少了62.6%~69.8%、41.1%~49.0%、20.7%~33.2%和34.3%~47.8%,全磷含量增加了1.3~2.0倍,添加适量玉米秸秆有助于蚓粪有机肥品质提升。蚯蚓处理加速了牛粪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分别较鲜牛粪减少了74.0%~77.5%,65.6%~83.1%,5.2%~16.3%。蚯蚓处理对Cu、Zn去除效果好,对Pb、Cr的去除效果不佳。蚯蚓对牛粪物料转化效率为43.42%~65.15%,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提升转化效率。当地养殖户可利用蚯蚓对牛粪等畜禽粪便进行转化,提升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异养氨氧化细菌对多花黑麦草促生的影响
    李亚楠, 王海红, 吴迪, 李理想, 朱喜霞, 亓琳, 张明明, 王晓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7):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74  
    摘要 + 68 )   HTML 2 )    PDF ( 1814KB )( 23 )   

    旨在揭示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dizing bacteria,AOB)菌株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的促生效果,以盆栽多花黑麦草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未添加硝化抑制剂和未接种、接种AOB菌株后再生、添加硝化抑制剂后再生、添加硝化抑制剂后接种AOB菌株再生。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抑制剂和未接种再生相比,接种AOB菌株的多花黑麦草再生叶生物量增加23.53%~48.63%,叶片净光合率增加27.91%~48.54%,根际土壤硝化速率增加43.01%~144.21%;土壤中添加硝化抑制剂抑制了多花黑麦草的促生,而接种S2_8_1菌株后,多花黑麦草促生效果均优于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综上,接种S2_8_1后促进了多花黑麦草根际硝化作用,刺激NO3-含量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进而促进多花黑麦草的促生效果。

    圈养林麝饲用植物叶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与综合分析
    李斐然,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4):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58  
    摘要 + 89 )   HTML 1 )    PDF ( 1252KB )( 28 )   

    为了解林麝饲料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丰富麝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数据库。以林麝21种饲用植物叶为试材,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其8种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矿物元素Ca(1.891±0.847)%、K(1.561±1.455)%、Mg(0.257±0.171)%、P(0.220±0.096)%、S(0.216±0.035)%、Fe(161.442±144.361)mg/kg、Zn(82.022±76.664)mg/kg、Cu(3.191±1.919)mg/kg。(2)提取累计贡献率达77.107%的前3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经方差最大化旋转,第一因子载荷系数P、K、S、Mg元素较高,第二因子Cu、Fe元素较高,第三因子Ca、Zn元素较高。(3)Q型样品聚为6类,R型指标聚为Zn、Ca、Cu和Fe、其余元素等4类。综上所述,S元素含量较稳定,Ca:P值(3.16:1~26:1)高于机体正常需要比例,Cu元素普遍性低,不能满足成体麝日需要量,Mg元素较丰富,Fe元素偏低,Zn、P元素部分不能满足;构建了主要矿物元素综合评价模型;第一因子参与麝体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及激活多种酶,第二因子与多种氧化酶、组织呼吸、生物氧化及机体造血相关;第三因子体现神经传导、酶组分或激活等。

    麝香产量及表观性状与林麝年龄、取香时间的关系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94-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77  
    摘要 + 378 )   HTML 8 )    PDF ( 1492KB )( 39 )   

    为探讨年龄、取香时间与麝香产量、品质间的关系,补充麝香分泌机制、质量性状及适宜取香时间等方面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59只记录完整(1~5年生)林麝产香量及色泽、形状等表观性状数据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及取香时间对产香量基本无显著影响,但2.7~3.7岁麝香产量有高于其他年龄组趋势;成体麝(>2年生)平均产香量(17.636±6.642) g/只较育成麝(≤2年生)平均产香量(13.444±3.356) g/只高4.129 g/只(P=0.002<0.05);成体麝3月平均产香量(19.955±7.267) g/只较9月平均产香量(15.196±5.0113) g/只高4.759 g/只(P=0.023<0.05);观测成体麝产香量与参照组虽无显著差异(P=0.230>0.05),但具更高产香量个体且产量范围大。麝群粉状麝香61.02%,块状6.78%,干泥或泥状占15%~17%,棕色占52.54%、深棕色占13.56%、深褐色和褐色均占11.86%、浅棕色占6.78%、棕褐色和黑褐色均占1.69%;育成麝粉状麝香(85%)较成体麝(48.72%)高,棕色占比均最高(60%、51.28%);3月、9月成体麝粉状麝香分别为35%、63.16%,块状为5%、15.79%,干泥状为15%、21.05%,泥状为45%、0.00%。综上所述,年龄、取香时间与产香量无明显关联,成体麝产香量显著高于育成麝,3月产香量显著高于9月;麝群具产香量分布较广及更高产量个体特征,表明多年选育促使数量性状产香量一定分离,为后续核心群建立提供资源基础;麝群中棕色、粉状麝香占比最高,3月采集泥状、含水量高的麝香明显高于9月。

    维生素A影响雄性动物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卢思宇, 李敬轩, 王妍, 龙城, 陈俐, 郭勇, 齐晓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0): 119-12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82  
    摘要 + 122 )   HTML 3 )    PDF ( 1153KB )( 19 )   

    现代化畜牧养殖中,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雄性动物精液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营养调控是改良畜禽繁殖性能和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维生素A作为动物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除具有促进骨骼发育、维持新陈代谢、调节胚胎生长等功能,还对雄性动物繁殖性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简述了维生素A的性质及代谢和对雄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手段提高种畜禽繁殖力提供理论参考。

    甜高粱饲草品质综合分析
    张伟, 张阳, 王官, 邵荣峰, 薛丁丁, 常玉卉, 阎昊, 赵威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124-13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78  
    摘要 + 76 )   HTML 0 )    PDF ( 1241KB )( 21 )   

    为探究饲用甜高粱不同饲草指标间的关系以及综合评价饲用甜高粱品系,提高饲用甜高粱育种进程,以新组配的13个甜高粱品系为研究材料,对19个饲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能够反映饲草品质的粗蛋白、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而淀粉、锤度和元素类指标变化范围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15%,饲用甜高粱育种仍然需要创制高蛋白种质资源。相关性分析发现,ADF与NDF呈显著正相关(P<0.01),钙元素含量与总可消化养分、RFV(相对饲用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19个饲草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49%,综合分析表明J205、TP3、TP14、TP83、TP5等5个品种排名靠前,饲草品质综合表现较好。聚类分析把13个品系分为3类,其中J205、TP3为综合饲草品质优良的一类。

    狼尾草属牧草品种在山东的生长表现
    柏杉杉, 王兆凤, 宋希亮, 王国良, 张晓霞, 王本廷, 姜慧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131-1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38  
    摘要 + 92 )   HTML 1 )    PDF ( 1372KB )( 20 )   

    为丰富山东省适栽牧草种类,从南方引种5个狼尾草属牧草品种,连续开展2个生产周期的田间试验,观测其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本地区最佳适栽品种。结果显示,在多茬刈割情况下,参试品种间各茬草的叶、茎比重及叶茎比差异大,株高差异不明显,其中紫色象草(RED)叶比重和叶茎比最大,‘热研4号'王草(RY4)、‘桂闽引'象草(GMY)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GM1)茎比重较大。各参试品种平均全年鲜、干草产量分别为120.36、20.20 t/hm2,其中GMY、巨菌草(JJC)和GM1全年鲜、干草产量较其他参试品种高。参试品种各茬草CP含量均高于11%,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NDF、ADF和ADL含量在多数茬次内品种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GM1、GMY和RED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蜜蜂授粉在辣椒杂交制种上的应用
    梁成亮, 杨莎, 陈文超, 张竹青, 周书栋, 李雪峰, 李鑫, 邹高峰, 银晓, 刘峰, 戴雄泽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9): 137-14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61  
    摘要 + 160 )   HTML 0 )    PDF ( 1240KB )( 41 )   

    为进一步探究蜜蜂授粉在三系配套杂交辣椒制种中的作用,于2020年在山西进行蜜蜂授粉杂交辣椒制种试验,研究不同蜂种、父母本种植比例、母本类型等技术指标对蜜蜂授粉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授粉辣椒单位面积制种产量可达到人工授粉的50%,单位面积投入可降低到人工授粉的32.5%,利润率为人工授粉的近3倍。蜜蜂授粉可提高种子数量和活力,同时大量节约辣椒种子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PEST分析
    李强, 刘梦雪, 李允亮, 安一方, 张皓天, 王鹏, 张玉龙, 李永涛, 张振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7): 92-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00  
    摘要 + 99 )   HTML 5 )    PDF ( 1152KB )( 34 )   

    通过对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外部宏观环境分析,以期为保障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使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方面因素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政治环境方面,相关政策和标准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环境方面,畜禽粪污作为生物质经济潜力巨大,市场化运营机制得到发掘;社会环境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技术环境方面,资源化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当前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行动基础,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光质调控对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怡彤, 李羽超, 祁兆奔, 李润, 谢菲, 刘权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109-1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599  
    摘要 + 142 )   HTML 1 )    PDF ( 1540KB )( 35 )   

    文章首先归纳了光质调控对豆科和禾本科主要牧草(苜蓿属、三叶草属、黑麦草属、羊茅属、燕麦属、芒属、玉蜀黍属)在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光质与牧草器官发育、代谢物质积累及光合生理参数等重要指标密切关联;其次根据补光技术在园艺作物、果蔬等上的应用前沿,对牧草光调控技术发展及重点进行展望,建议将光源选型和牧草农艺性状精准联系,结合信息科学技术发挥环境多因素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光的最大化利用。

    牛支原体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汪梦竹, 蒲飞洋, 赵泽阳, 冯茜莉, 王慧慧, 李易聪, 李倬, 赵永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118-12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50  
    摘要 + 113 )   HTML 0 )    PDF ( 1214KB )( 25 )   

    支原体作为造成牛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可引发牛的一系列重大疾病。支原体传染性高且难以根治,因此需要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爆发。本研究简述了牛支原体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支原体的鉴定和诊断以分离培养为主。近年来,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样本中检测支原体的技术方法日益成熟,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诊断更高效,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强。目前有病原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血清学鉴定等方式可用于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型,便于在疾病暴发调查中确定基因特征。通过间接ELISA进行的血清学诊断,可以检测血清和牛奶中的抗支原体抗体,且已在动物样本和BTM样本上得到应用。这些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生产实践中病原体的精确检测及对牛群疾病发生状况的科学评估。

    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研究
    陈佳佳, 白欣洁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1): 122-12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389  
    摘要 + 158 )   HTML 3 )    PDF ( 1629KB )( 23 )   

    为了初步探讨大肠杆菌型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机制,进而为后续筛选出作用于关键信号通路靶点的药物奠定基础。试验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传代培养分离纯化得到奶牛子宫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bEEC)。30 µ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bEEC 12 h后,收集细胞用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炎性损伤模型的研究。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LPS作用于bEEC 2、6、9、12 h后细胞内IL-1β、IL-8、IL-6、TNF-α mRNA表达,然后通过Western-blot 检测LPS诱导bEEC NF-кB和MAPKs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30 μg/mL的LPS作用bEEC细胞2、6、9、12 h可极显著(P<0.01)诱导IL-1β、IL-8、IL-6、TNF-α mRNA表达。LPS可上调MAPKs相关蛋白P38、ERK、JNK的磷酸化水平(P<0.01),促使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降解(P<0.05)。说明LPS可激活MAPKs和NF-кB信号通路,诱导大量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对细胞造成炎性损伤。

    咪鲜胺对子代雄鼠的基因表达影响研究
    胡军和, 唐涛, 谭显胜, 戴清香, 金晨钟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1): 129-1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360  
    摘要 + 131 )   HTML 2 )    PDF ( 1830KB )( 19 )   

    咪鲜胺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农药,环境残留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大。以小鼠为模式动物研究不同剂量咪鲜胺对子代小鼠的生殖系统影响,可以评估其残留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浓度组(MD)、低浓度组(MB)和对照组(MA)之间基因表达聚类分析图,显示其具有很好的组间区别性和组内高度重复性,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后续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GO)和代谢途径(Pathway)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生殖系统有关的功能与途径(如神经肽激素调控信号通路、免疫反应、抗原加工和呈递和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等)。由此可见,咪鲜胺对雄性子代雄性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