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利军. 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7-12. |
[2] |
许艺馨, 冯磊, 苏永秀, 莫申萍, 刘军. 基于环境因子的春玉米产量结构模型分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 108-115. |
[3] |
祁贵明,雒维萍,雷玉红,李海凤,管吉龙. 宁夏枸杞在柴达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及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1): 83-88. |
[4] |
曾婷婷,黄晚华,童中华,陈安贤. 不同播期对超级稻双季早稻产量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7): 17-21. |
[5] |
王海梅,侯 琼,云文丽. 温度变化对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6): 19-23. |
[6] |
管恩相 唐海燕 姜守全 李厚荣 杨连勇 管 锋. 常规早籼新品种湘早籼46号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161-163. |
[7] |
王向平,冯和平,陈 楠,陈 刚,黄义德. 施肥技术对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产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11): 228-230. |
[8] |
林 琼,罗维禄. 超级稻新组合II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增产途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9): 44-44. |
[9] |
刘艳侠,胡 柯. 夏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及生育模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6): 303-303. |
[10] |
汤美玲,程旺大. 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直播栽培的高产途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6): 189-189. |
[11] |
周淑清,牛立娜,张树林,徐正进,张文忠,刘丽霞,马殿荣,赵明辉. 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2): 213-213. |
[12] |
邵立刚,高凤梅,王 岩,马 勇,李长辉,迟永芹,车京玉,孙继英. 超高产春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干物质动态积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0): 163-163. |
[13] |
戴开军,张 睿,刘新伦,王新中,庄 竟. 土壤水分调控对高产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6): 293-293. |
[14] |
杜卫军,王文成,张胜景. 极早熟水稻新品系“新90-3”的适宜育插秧期及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5): 122-122. |
[15] |
周可金,马友华 ,李 国,许承保. 种子抗旱剂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3): 9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