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智慧农业

    此专题主要展示《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的有关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和技术,如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的有关内容文章。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毛丽玉 黄清乐 陈新艺
    农学学报    2012, 2 (11): 68-71.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2-xb0281  
    摘要 + 9419 )      PDF ( 1091KB )( 2708 )   

    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已成为加快农业推广的新阵地,促进农民就业的新平台,加快农业女性实现自我开发的新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新途径,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源泉。同时,创业园的不断发展,也面临着来自政策、体制和市场等方面的制约,还需通过加大政府的支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和推进组合式培训模式,开发新型产业等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SPSS软件在烤烟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赵铭钦,王玉胜,刘国顺,赵明山,胡焕兴,程玉渊,刘金霞,苏长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0): 128-12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10128  
    摘要 + 1707 )     
    以SPSS软件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阳烟区种植的9个烤烟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各品种在生产中种植情况基本吻合,因此认为该法评价烟叶质量效果较好。
    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其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研究
    孙妮娜,,秦向阳,杨宝祝,陈雨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4): 415-4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704415  
    摘要 + 1583 )      PDF ( 198842KB )( 563 )   
    分析中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农业信息技术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平台)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作为一种开发专家系统的通用工具,使农业领域专家无需掌握过多的编程知识就能建造性能良好的专家系统,从而能有效克服目前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介绍了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结合起来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建立基础、设计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平台功能,并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应用前景。
    中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熊金辉,,张海雷,余 波,金成珠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2): 407-40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2407  
    摘要 + 1562 )     
    结合中国目前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构建中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专业农业搜索引擎的必要性;介绍了农业专业搜索引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描述了“中国农娃中文农业搜索引擎”的整体架构,重点论述了实现中文农业搜索引擎的农业网站捕获、网页抓取机器人(Spider)、网页自动分类(文本聚类)、网页索引和检索等关键技术和应用。
    基于AutoCAD软件确定番茄与青椒叶面积的简易方法
    刘浩,孙景生,段爱旺,孙磊,梁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5): 287-29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8-1244  
    摘要 + 1554 )      PDF ( 1408348KB )( 860 )   
    为准确而方便的获取番茄和青椒的叶面积,本研究利用扫描仪获取叶片图像,通过AutoCAD获取叶片的实际面积,并与田间实测叶长、叶宽及叶片长宽乘积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与实际叶面积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呈幂函数关系,长宽乘积与叶面积呈线性关系;分别对3种估算模型模拟值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叶长、叶宽回归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差,而长宽乘积回归模型的模拟误差很小,精度较高,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番茄和青椒叶面积的实际大小,叶片长宽乘积估算叶面积的折减系数分别为0.6393和0.6509。
    关于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综合体推广平台构建的思考
    马 佳,程彬彬,罗强,俞菊生
    中国农学通报    0, 0 (0): 288-29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9-0446  
    摘要 + 1543 )      PDF ( 490972KB )( 182 )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标杆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本文以复制与推广现代农业园区的相关先进经验为目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围绕技术研发推广平台、产品创新推广平台、经营管理推广平台、人才培训推广平台、资本运作推广平台、政策服务推广平台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综合体推广平台,为成功推广孙桥现代农业综合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徐识溥,刘勇,李双喜,郑宪清,吕卫光,王运圣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 (23): 145-1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80095  
    摘要 + 1508 )     
    农业物联网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与传感器参与到农业各种控制自动化的物联网。主要内容是利用物联网(IoT)相关技术开发出一套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实时系统,内容包括系统的技术路线、系统设计、开发实现。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通过WSN与4G网络相结合,实现农田土壤温湿度、盐碱度、PH值等土壤环境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与存储。
    “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方东权,吴天吉,李翠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4): 277-28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8-0754  
    摘要 + 1495 )      PDF ( 553142KB )( 745 )   
    “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共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基于J2EE (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和XML(eXtensible Marked Language)标准技术体系架构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为解决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加快“三农”信息入户工程的进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XMPP应用于物联网通讯协议的研究
    张卫 张峻峰 罗长寿 于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9): 289-29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1-2933  
    摘要 + 1483 )      PDF ( 1005675KB )( 1787 )   

    为解决物联网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互联共享问题,探索一种以XMPP协议为基础的物联网通讯协议。本协议定义了物联网端、网关、服务器3个角色,服务器承担各物联网的信息记录、连接管理和信息路由等功能,网关承担不同物联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各物联网之间相互通信的指令和数据采用XML数据流,采用类似电子邮件地址结构进行寻址。该标准技术协议在农情监测系统中进行了试用,能同时采集不同物联网系统的数据,相互之间还能进行数据交换,可促进物联网系统的整合和综合应用。

    生物传感器检测主要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张艳玲,黄俊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 (9): 59-6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8-0283  
    摘要 + 1459 )      PDF ( 566355KB )( 1102 )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研究工程领域,也是当今的热门领域。笔者综述了生物传感器发展状况,对目前主要和热门的各种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总结。通过对各种技术的总结提出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构想,探讨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闫敏杰 夏 宁 万忠 段洪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8): 464-46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036  
    摘要 + 1414 )      PDF ( 761420KB )( 1727 )   

    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起源、概念、历史与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基于RFID和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在农业现场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物联网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以及物联网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科技进步、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应用SAS软件优化武夷菌素产生菌发酵培养基
    程艳 张克诚 赵明富 孙蕾 崔增杰 檀贝贝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21): 268-27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352  
    摘要 + 1410 )      PDF ( 911223KB )( 957 )   

    武夷菌素是由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产生的一种农用抗生素,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防治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提高武夷菌素产生菌的产量、降低其生产成本,应用SAS软件提供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组合,以期找到适宜武夷菌素产生菌C-75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从9种培养基成分中筛选出玉米粉和碳酸钙为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Y=5826.99-91.56X2-180.69X8-194.31X22 -151.25X2X8-205.31X82。回归模型预测当玉米粉和碳酸钙的含量分别为2.314 g和0.205 g(50 ml培养基装量)时,该模型能取到最大值。摇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稳定点处的实际效价平均值为5837 μg/ml,菌株C-75经优化培养基发酵后的效价较之前提高了5.59%。

    基于介电法原理的传感器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测领域应用探究
    贾志峰,朱红艳,王建莹,姬国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32): 246-2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60129  
    摘要 + 1403 )      PDF ( 1968KB )( 564 )   
    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其中,基于介电法原理的传感器技术,如时域反射法、时域传输法、频域分解法及驻波比法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对土壤水分传感器性能、结构、测量尺度、安装和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究,总结目前传感器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前土壤水分传感器在性能、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在测量尺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安装方法上可分为垂直剖面法、阶梯法和单点法,在实际应用中,深层土壤水分及小尺度土壤水分自动监测技术以及传感器统一标定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鱼塘监控系统
    闫敏杰 夏宁 侯春生 甘阳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6): 388-39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0919  
    摘要 + 1392 )      PDF ( 1197691KB )( 1710 )   
    本文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鱼塘实时在线智能监控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鱼塘观测手段存在的问题,例如:费时费力、步骤复杂、成本高等。该系统在鱼塘的监测区域中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测得该区域中的温度和溶氧量,并通过Zigbee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终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作出判断并发出报警信号和控制增氧机的状态。系统中以MSP430和XBEE模块为核心芯片,能够实时在线监测鱼塘中的一些参数,例如温度、溶氧量等。同时该系统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使用GPRS或3G网络实现远程监控。
    基于XMPP的农业远程监测和诊断平台的研究
    张卫 于金莹 于峰 栾汝朋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1): 151-15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3542  
    摘要 + 1378 )      PDF ( 1057464KB )( 1211 )   

    为解决农业生产远程监测和远程咨询诊断问题,采用XMPP及其扩展协议Jingle,研发农业远程监测和咨询诊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因子远程监测、生产现场远程视频监视和远程双向视频咨询诊断功能。平台采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结,农业生产环境因子远程监测依靠集中器把各指令和数据转换成XMPP格式,生产现场远程视频监视和远程双向视频咨询诊断通过XMPP解析模块把各指令和文本数据转换成XMPP格式,然后与服务器端进行通讯,音频和视频数据采用XMPP的扩展协议Jingle进行传输。平台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进行了试用,农业生产远程监测和专家咨询诊断在同一平台完成,保证了农作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应用软件及其开发创新问题
    冯加根,高 辉,戴其根,张洪程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8): 536-5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8536  
    摘要 + 1350 )     
    针对全社会了解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农业应用软件、使用农业应用软件的氛围还不浓;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创新不多;农业应用软件的升级与维护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要;农业应用软件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要加快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加强包括RS、GIS、GPS、ES等在内的nS技术的集成开发创新;实现农业应用软件应用平台的集成创新;加快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对策与措施。
    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化粮食供应链管理研究
    孙宏岭 周行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2): 315-3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581  
    摘要 + 1254 )      PDF ( 488878KB )( 1226 )   

    摘要:本文首先依托物联网技术及网络对粮食供应链进行优化,根据“拉式”供应链理论集成现代物流及供应链功能,利用信息技术集成粮食供应链涉及的企业及粮食流通环节,然后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构建集成化粮食供应链模型及整体架构,依托射频技术提供的大量数据及处理能力进行计算求解,获得精确的预测,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研究集成化粮食供应链的管理。研究构建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跟踪、控制及追溯,确保粮食及其加工品的食用安全;依据物联网技术支持下集成化粮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预测,建立粮食供需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基于物联网对粮食供应链进行集成化管理,降低粮食及其加工品物流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及效益。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王向东,陈学斌
    农学学报    2016, 6 (1): 96-9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3-xb0605  
    摘要 + 1225 )      PDF ( 1091KB )( 1790 )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3G等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并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科研等各个领域中。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有效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笔者回顾了物联网概念的形成过程,综述了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精准灌溉和农田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4 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中国农业物联网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农业物联网未来发展的相应措施。最后对中国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农业物联网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农信息资源整合平台-1
    高万林,肖宁,张树亮,李佩佩,臧金玉,赵龙,胡慧
    农学学报    2015, 5 (12): 108-114.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3-xb0135  
    摘要 + 1224 )      PDF ( 1799KB )( 988 )   
    为解决三农信息资源广、散、杂的问题,方便人们快捷地获取各种三农资源,浏览各种涉农相关的信息资讯,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笔者研发了一套三农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整合的资源涵盖了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旨在解决三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可持续性问题,让用户能在短时间内接收更多更全面的相关信息。三农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具有功能强大、技术先进、信息丰富三大特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需求为导向“三位一体”推广模式研究——基于设施蔬菜物联网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
    卢敏 张楠 于合龙 陈桂芬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5): 118-12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557  
    摘要 + 1214 )      PDF ( 703617KB )( 665 )   
    以研究者与企业联合申请的基于物联网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世行食品安全课题为载体,开展需求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研究-推广-应用模式研究;从课题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技术开发沟通机制建立、需求为导向“三位一体”设施蔬菜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的软硬条件,进而提出需求为导向“三位一体”农业研究与推广模式的作用,表现在:(1)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缩短信息传播的链条,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2)有利于构建以全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3)有利于改变研究者的价值取向,促进科研组织激励的学术化向实用化转型;(4)有利于推动公益性的农业推广向多元化化服务模式转变,提高农业推广组织管理运行效率和效果。以期能够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推广体系的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