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农业地理

    此专题以报道《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的有关农业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环境生态变化,农业布局和地区布局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地理研究的进展与理论、方法成果、农业地理与农业区划关系等论文为主题。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GIS的咸阳石榴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刘艳, 刘进, 权文婷, 王瑾婷, 王孜瑄, 梁奇琛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10): 109-11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20036  
    摘要 + 485 )   HTML 2 )    PDF ( 2314KB )( 131 )   

    研究咸阳石榴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咸阳石榴种植的适宜区域。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88—2017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IS技术对咸阳石榴栽培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以期为咸阳石榴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咸阳石榴从现蕾至果实成熟需≥10℃的有效积温、年生长期内需≥10℃的有效积温、年日照时数、9月日照时数、7—9月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8~21℃时的日较差、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旬极端最低气温等8个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评估发现石榴种植优质区占咸阳市面积的14.9%,主要分布在三原、泾阳大部、渭城区西北部、礼泉东部、乾县北部;适宜区占21.3%,分布在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礼泉县南部、乾县南部及武功北部台塬区;劣质区占16.6%;不适区占47.2%。咸阳旱腰带以南除武功外都是石榴种植适宜区,该区域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石榴优质生产所需的全部气象因子,可以大力发展石榴栽培。

    烟台农科院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建设初探
    王常芸,李晓亮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176-17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176  
    摘要 + 1406 )      PDF ( 88915KB )( 609 )   
    烟台农科院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简称“烟台农博园”)是山东烟台农科院创办的一处集农业科技推广、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烟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现已申报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烟台农博园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处国家AAA级农业科技生态旅游景区。
    海南岛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
    左 萱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217-2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217  
    摘要 + 1260 )      PDF ( 140611KB )( 870 )   
    海南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于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导向、优良的环境质量、较高的科考价值、较高的休闲疗养价值以及较高的海滩观赏价值,劣势主要体现于人文景观的质量和规模尚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对其开发利用应合理布局,优化全岛组合,突出区域特色,进一步发挥海滨和近岸海域旅游资源的优势,着重开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的区域,同时还应增强旅游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导向作用。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评价
    崔和瑞,赵黎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236-2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236  
    摘要 + 951 )      PDF ( 250433KB )( 580 )   
    null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缪恒锋 陶文沂, 张光生 周青, 曹杨 宋朝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238-2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238  
    摘要 + 1467 )      PDF ( 1177301KB )( 696 )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出发,阐述了两者的现状并从经济、哲学、生态学的不同角度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其结论是农业的发展必须遵从生态学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及品质区划初步探讨
    蓝家样 张兴中 詹先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4): 114-1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4114  
    摘要 + 1716 )      PDF ( 581173KB )( 657 )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三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卜风贤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5): 269-26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5269  
    摘要 + 1595 )      PDF ( 1167083KB )( 611 )   
    根据现代灾害学理论,灾害事件在灾情方面的轻重差别是评估灾害等级的基本依据。采用农业灾害灾度等级量化方法对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资料中的灾害史料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农业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农业灾害的年内季节分布特征、农业灾害在年际间的规律性和重大农业灾年等问题,认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年内发生频次差距缩小,农业灾害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季节之间的差距大大减小,出现季节分布的均衡化趋势。春季农业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幅较大,夏秋两季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冬季农业灾害的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江南、山西、山东成为三大农业重灾区,江南地区是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的重灾区。山东、山西农业区与江南农业区一起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的农业重灾区,形成了农业灾害区域分布的新格局。农业灾害在年际间出现七个多发期。总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等以上农业灾年出现291次,在本时期360年时间中占81%。其中中等灾年166次,重灾年107次,特重灾年18次。
    六安市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万 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 376-37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1376  
    摘要 + 1212 )      PDF ( 1283306KB )( 831 )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一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是旅游资源价值高,极具开发潜力;三是地理区位优越,旅游市场大。其弱点为:一是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形象不突出,市场知名度低;二是旅游景区(点)缺乏规划开发,且景点分布分散;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就国内、国际大环境而言,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并存。为此,提出六安市旅游开发的构想。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武和平,周占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2): 334-3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2334  
    摘要 + 1299 )      PDF ( 1258688KB )( 648 )   
    中国现阶段农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利润低、政策支持力度差、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宜等现象,必须立足于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对农、林、牧、渔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和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发展优势产业,有计划地控制粮食种植面积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重视技术与制度创新,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而不应当仅仅在种植业内进行简单的品种换位。
    河西走廊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陈广泉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2): 349-34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2349  
    摘要 + 1343 )      PDF ( 1115368KB )( 563 )   
    通过对河西走廊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找出了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设施布局分散,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资金短缺,设施装备水平低,环境调控能力差,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设施生产基地整体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以大力提高设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设施农产品的品质,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为主要对策。分析了今后河西走廊设施农业应以蔬菜、花卉栽培为主,积极发展畜牧业,适当发展林果业,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市场支撑体系,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上市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延安示范区土地利用与退耕还林的时空变化研究
    陈国建,,张晓萍,李 锐,杨勤科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5): 418-4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5418  
    摘要 + 1461 )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各类用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退耕还林的强度和规模。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特点,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景观植被与土壤特征时空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焦峰,,温仲明,卜耀军,李锐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7): 363-36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7363  
    摘要 + 1368 )      PDF ( 942315KB )( 571 )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景观不同尺度的植被特征中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土壤特征中的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的相关关系和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退耕地的植被指数小于流域尺度,但具有更大的变异性。两种尺度上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之间、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均匀度之间均存在接近显著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退耕地的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不同的时空格局,但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可能受控于别的环境因素或干扰过程,导致了其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特征的时空差异性。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陈焕英,崔和瑞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7): 409-40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7409  
    摘要 + 1236 )     
    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用现代化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后旅游扶贫时代的乡村旅游探析
    陈晓燕,段德君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7): 431-43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7431  
    摘要 + 1165 )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已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于此,旅游扶贫成为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又一方向和课题。纵览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探讨了扶贫的意义、作用和战略等,也提到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是认为学者们多是研究旅游扶贫的前期问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后旅游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之后,他们的消费观念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上海旅游农业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对策
    曹林奎,贾 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8): 440-44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8440  
    摘要 + 1474 )     
    根据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旅游农业具有的农业特性、生态特性和娱乐特性等基本特性,阐述了发展旅游农业的作用,提出了上海发展旅游农业的对策:①树立新观念,拓宽旅游农业的功能;②把旅游农业置于都市旅游系统与都市农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③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④旅游农业自身的设计必须强调独创性开发。
    油菜产量与结角层时空结构关系的研究
    李庆生,王玉林,成强生,朱春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0): 144-1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0144  
    摘要 + 1244 )     
    通过对江苏省20多个油菜试验、示范点十多年时间积累的1100多套系统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了油菜群体状态下产量与结角层四维时空结构的关系。明确了结角层厚度与结角层密度是油菜重要的群体质量形态指标,也是综合性经济指标。结角层厚度主要受第一有效分枝着生位置和主轴、一次分枝的长度两个因素影响,结角层密度主要受群体中主轴及一、二次分枝的数量和分枝上角果着生密度三个因素影响。提出了高产群体质量结角层厚度与结角层密度的量化指标,提出了油菜优化群体质量超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冬前的太阳能,适当增加物质投入;关键措施:适期早播早栽,适当降低密度,适量增加肥料。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微团聚体的影响
    刘梦云,常庆瑞,安韶山,郑顺安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1): 277-27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1277  
    摘要 + 1501 )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微团聚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总量:天然草地>灌木林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对于不同的用地类型,灌木林地及天然草地有利于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颗粒,而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形成的团聚体颗粒粒径较小。土壤微团聚体:灌木林地和草地土壤1~0.01mm微团聚体含量较高,果园偏低;灌木林地和草地对于土壤微结构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果园表层土壤的微结构水稳性最差,灌木林地和人工草地最好。
    新疆布尔津县土地利用格局特征研究
    秦春艳,刘 萍,王 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2): null-null.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2  
    摘要 + 1289 )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布尔津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为:(1)布尔津县以草地、林地为主要景观类型,镶嵌着耕地、水域等景观类型。(2)四个分区(即高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荒漠区)的林地资源组成差异明显,耕地、居民、交通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丘陵区和平原区(3)从各项指数来看,高山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原区是受人文因素最多的区域,景观优势度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差异不大,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荒漠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通过该研究对布尔津县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一个了解,为该县乃至整个地区的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多源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研究--以陕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刘咏梅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 361-36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1361  
    摘要 + 824 )      PDF ( 1067748KB )( 497 )   
    null
    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研究
    曹林奎,张 峦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 400-40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1400  
    摘要 + 1422 )      PDF ( 222085KB )( 873 )   
    提出上海都市农业作为与都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应当优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海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具体来讲,就是要建设以下两大类型6种产业形态的都市农业:(1)产品型都市农业,包括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等;(2)服务型都市农业,包括绿化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