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佰杰.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1990,(3):1~3 2 Daniel,Ernstrom.Enhanced Soil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m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J].1993,(2):327~341 3 Gerhadus Schultink Integration Remote Sensing,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pplied Models in Resources Assess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alysis.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J].1992,(8):58~60 4 倪绍祥.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7~15 5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2000.1~10 6 李斌.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的赋权精度与定权[J].系统工程与理论实践,1998,(12):74~79 7 倪晋仁,李英奎.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J].地理学报,2001,56(5):611~621 8 裴新富.万家寨水利枢纽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模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6,(6):44~49 9 万存绪.模糊数学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科学学报,1991,9(4):359~365 10 胡月明.基于GIS的土壤质量模糊变权中评价[J].土壤学报,2001,38(3):266~274 11 Burr,PA, 熊男炎.土壤调查和土地评价中应用的模糊数学方法[Z].土壤学进展,1991,19(3):45~52 12 王建国.模糊数学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土壤学报,2001,38(2):176~183 13 陈健飞,刘卫民.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1999,21(4):71~74 14 王新洲,王树良.模糊综合法在土地中的应用[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22(1):42~46 15 肖芳淳.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的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1998,19(4):281~283 16 张海涛,周勇.农用土地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2):128~133 17 郑定.整体的知识发现与GIS方法对土地利用的语义决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4):39~42 18 蔡煜东,许伟杰.土壤类型分析的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华北学报,1994,9(3):81~85 19 王克孟,马玉军.生态指数法在土壤评价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1992,24(6):289~292 20 周勇,张海涛,任意,等.ARC/INFO信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以武汉市狮子山地区土壤为例[J].土壤学报,1998,35(4):450~460 21 石常蕴.GIS技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苏州水田为例[J].土壤学报,2001,38(3):248~255 22 周斌,何延波.贵州省土壤信息系统(GS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J].地球化学,2000,28(1):68~71 23 周勇.RS与GIS支持下的农业土地物元综合评价[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3):75~80 24 张学雷,张甘霖.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海南岛为例[J].山地学报,2001,19(4):377~380 25 何离庆,黄席樾.重庆市土壤信息系统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2):30~40 26 潘剑君,靳婷婷.江西省余江县土壤信息系统建造研究[J].土壤学报,1999,36(4):52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