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Vol. 29 ›› Issue (35): 199-20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3-0547
所属专题: 资源与环境
瞿秀华 熊黑钢 闫人华 李成圆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全面性与综合性,根据新疆的资源特点,建立了新疆各地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资源的优势带动和劣势约束原则,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改进,加入相对湿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林木资源承载力。利用改进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各地州(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含有天然湿地和林木资源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新疆的实际资源承载力状况。从各资源承载力的横向比较来看,经济资源承载力排在首位,天然湿地资源承载力排在末位,表明经济资源是新疆发展的相对优势资源,而天然湿地是新疆发展的劣势资源,这符合干旱区发展的特点。在全疆15个地州(市)中,承载状态为严重超载的有石河子市、喀什、和田、伊犁等4个地区,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的有巴州、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塔城、昌吉等5个地区。从严重超载度和非常富余度对比来看,新疆呈现出人口超载地区超载度较高,而人口富余地区富余度较低的特点。人口实际数量低于相对综合承载力的地区占全疆地州(市)总数的60%,其国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4%,说明新疆大部分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较好,未来人口发展空间较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