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海奎. 碳中和愿景下森林碳汇评估方法和固碳潜力预估研究进展[J]. 中国地质调查, 2021, 8(4):79-86. | 
																													
																						| [2] | 龚泊舟, 彭海英, 刘新有.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云南省森林碳汇量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22(4):44-49. | 
																													
																						| [3] | 燕腾, 彭一航, 王效科, 等. 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 44(5):62-67. | 
																													
																						| [4] | 汤浩藩, 许彦红, 艾建林. 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 林业资源管理, 2019(5):37-43. | 
																													
																						| [5] | 裴艳辉, 李江. 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近10年动态变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 10(3):93-98. | 
																													
																						| [6] | 杨英, 黄国胜, 王雪军, 等. 云南省森林资源预测及其碳汇潜力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4):44-49. | 
																													
																						| [7] | 周瑞伍, 彭明春, 张一平. 云南主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固碳潜力模拟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6):1089-1103 | 
																													
																						| [8] | 裴艳辉, 李江. 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近10年动态变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3):93-98. | 
																													
																						| [9] | 云南林业厅. 云南森林资源[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7:73. | 
																													
																						| [10] | 云南省林业厅. 云南省各州(市)森林资源概况[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7. | 
																													
																						| [11] | 刘宪钊, 陆元昌, 马履一, 等. 林场级森林林木碳储量估测方法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5(5):144-148. | 
																													
																						| [12] | 李海奎, 雷渊才.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 
																													
																						| [13] | GONG X, BRUECK H, CIESE K M, et al. Slope aspect has effects on productivit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hilly grasssland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lia, China[J]. J Arid Environ, 2008, 72(4):483-493.  doi: 10.1016/j.jaridenv.2007.07.001    
																																					URL
 | 
																													
																						| [14] | 李娜, 李清顺, 李宏韬.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价值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21, 41(2):41-46. | 
																													
																						| [15] | 宋玉臣, 李芳妍. 异质性债券和能源价格与碳价格的关联机制研究——来自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实证证据[J]. 财经问题研究, 2022(9):75-82. | 
																													
																						| [16] | 陈周光, 龙飞, 祁慧博. 中国森林碳汇定价研究[J]. 价格月刊, 2022(3):9-16. | 
																													
																						| [17] | 陈元媛, 温作民, 谢煜. 森林碳汇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森林资源培育企业的角度[J]. 生态经济, 2018, 34(4):45-49. | 
																													
																						| [18] | 华志芹. 森林碳汇产权价值补偿视角下碳汇影子价格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求索, 2015(2):37-42. | 
																													
																						| [19] | 李中翘, 刘耀阳, 陈汉臻.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检验[J]. 调研世界, 2022(2):71-77. | 
																													
																						| [20] | 姜佳晔. 桓仁县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和碳储密度分析[J]. 南方农业, 2021, 15(16):94-97. | 
																													
																						| [21] | 李宁. 基于森林资源数据库的辽宁省森林不同林龄组碳储量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 43(4):84-86,89. | 
																													
																						| [22] | 张绍轩, 马娇娇, 吴强, 等. 闽江入海口沿岸不同林龄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4(6):54-57. | 
																													
																						| [23] | 任继勤, 夏景阳. 基于碳密度-林龄关系的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预测[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4):552-558. | 
																													
																						| [24] | 刘冰燕, 陈云明, 曹扬, 等. 秦岭南坡东段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3):643-652. | 
																													
																						| [25] | 王红英, 樊星火, 华玉武, 等.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1):278-280. | 
																													
																						| [26] | BUNKER D E, DECLERCK F, BRADFORD J C, et al. Species loss and aboveground carbon storage in a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2005, 310:1029-1031.  pmid: 16239439
 | 
																													
																						| [27] | 毕艳玲, 皇宝林, 邓喜庆, 等. 林分起源和林龄结构对迪庆州云杉林生物量碳储量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7, 46(3):60-67. | 
																													
																						| [28] | 尹晶萍, 张煜星, 付尧, 等. 中国碳排放与森林植被碳吸收潜力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1(3):53-61. | 
																													
																						| [29] | 伍格致, 周妮笛. 湖南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测算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8):127-132. | 
																													
																						| [30] | 姚仁福, 胡珠珠, 贯君. 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 林业经济问题, 2022, 42(1):7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