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小艳.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 17:108-110. 
[2] 汤一卒,徐克芳,江华山,等.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叶位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1994(1):24-30. 
[3] 张振平,刘孟军.烤烟高打脚叶与二次打顶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2):118-120. 
[4] 黄一兰,王瑞强,王雪仁,等.打顶时间与留叶数对烤烟产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4(4):18-22. 
[5] 王俊锋,许明发,林祖雄.提高烟草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措施[J].广西农学报,2010,25(5):20-23 
[6] 于永靖,周树云.烤烟烟叶结构优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6):50-57 
[7] 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8]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烤烟(GB 2635—9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9] 滕海英,祝国强,黄平,等.正交试验设计实例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1):75-76. 
[10] 郝拉娣,张娴,刘琳.科技论文中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方法的使用[J].编辑学报,2007,19(5):340-341. 
[11] 周国柱,薛超群,张永红,等.栽培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J].烟草科技,2001,1:41-43. 
[12] 景延秋,张欣华,杨玉熙,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烤烟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0(5):32-34. 
[13]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云南省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实施意见(云烟叶 
[2011]34号)[Z].昆明,2011:2-3. 
[14] 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办公室.优化烟叶结构清除不适用烟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云烟办综 
[2011]37号)[Z].昆明,2011:2-5. 
[15]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烤烟封顶与田间不适用烟叶的清除处理[Z].云南烟叶信息网,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