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晓华,王永锐,傅家瑞.水稻根系生长生理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6,13(2):13~20 2 黄国勤,钟树福.少、免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农牧情报研究,1993,(3):26~30 3 李水山,皇甫植.水稻高产品种根系的无机养分吸收特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24(1):17~21 4 高明,车福才,魏朝富,等.垄作免耕稻田根系生长状况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8,29(5):236~238 5 王永锐,李小林.免少耕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2,(4):31~34,35 6 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79~190 7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93~400 8 张宪政,谭桂茹,黄元极.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9.136~142 9 邹应斌,黄见良,屠乃美,等.“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晌[J].作物学报,2001,27(3): 343~350 10 蒋彭炎,冯来定,沈守江,等.水稻不同群体条件与子粒灌浆的关系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87,(1):1~5 11 黄小洋,黄国勤,余冬晖,等.免耕栽培对晚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4,16(3):1~4 12 朱德锋,林贤青,曹卫星.水稻根系生长及其对土壤紧密度的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60~62 13 朱德锋,林贤青,曹卫星.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根系分布特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4):5~8 14 吴伟明,宋祥甫,孙宗修,等.不同类型水稻的根系分布特征比较[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4):276~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