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402. | 
																													
																						| [2] | 郝吉福, 程怡. 麝香的药理学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15(4):248-249. | 
																													
																						| [3] | 罗云, 杨明, 廖正根, 等. 麝香及其代用品人工麝香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 2017, 37(1):13-19. | 
																													
																						| [4] | ZHANG B L. Musk-deer: their capture, domestication and care according to Chinese experience and methods[J]. Unasylva, 1983, 35:16-24. | 
																													
																						| [5] | 王永奇, 李斐然. 驯养林麝泌香生理反应时间与年龄、地域分布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23, 43(10):4260-4269. | 
																													
																						| [6] | 孟秀祥, 潘世秀, 栾晓, 等.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春季生境选择[J]. 生态学报, 2010, 30(20):5509-5517. | 
																													
																						| [7] | 戴卫国, 尹淑媛. 雄麝年龄与其泌香量的关系[J]. 动物学杂志, 1991, 26(6):45-48. | 
																													
																						| [8] | 康发功, 盛岩, 马泠桃, 等.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驯养马麝的麝香分泌及与其种群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5, 35(15):4993-4999. | 
																													
																						| [9] | 郑程莉, 王欢, 蒋桂梅, 等. 圈养林麝产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测定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12):2021-2025,2052. | 
																													
																						| [10] | 郭妍妍, 周杨, 蔡永华, 等. 川西高原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麝香分泌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2):273-278. | 
																													
																						| [11] | 李红亮, 黎勇, 周密, 等. 驯养马麝麝香产量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3):522-52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3.014
 | 
																													
																						| [12] | 程建国, 蔡永华, 罗燕, 等. 取香时间对林麝麝香产量和麝香酮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6):9714,9742. | 
																													
																						| [13] | 李硕, 刘文华, 刘发贵, 等. 不同年限麝香中麝香酮含量GC-MS分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3):351-353. | 
																													
																						| [14] | 苏国义, 吴艾林, 甘小妮, 等.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林麝麝香中麝香酮和甾类成分[J]. 四川动物, 2009, 28(4):509-512,516. | 
																													
																						| [15] | 陈琴华, 李鹏, 张卓, 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麝香中麝香酮含量[J]. 医药导报, 2009, 28(5):647-648. | 
																													
																						| [16] | 蒋且英, 罗云, 谭婷, 等. 气质联用和化学计量学比较不同品种和产地麝香挥发性成分组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3):49-55. | 
																													
																						| [17] | 张皓冰, 陶奕, 洪筱坤, 等.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J]. 中成药, 2005, 27(1):83-87. | 
																													
																						| [18] | 张皓冰, 何昱, 贾国惠, 等.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麝香的多成分含量分析[J]. 中成药, 2002, 24(11):868-871. | 
																													
																						| [19] | 张皓冰, 陶奕, 洪筱坤, 等. HPLC-MS在麝香酮分析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02, 33(11):970-973. | 
																													
																						| [20] | 张朝, 刘妍如, 史鑫波, 等. GC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对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 19(6):117-120, 130. | 
																													
																						| [21] | 金辉辉, 杨千千, 王建方, 等. 基于H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麝香通心滴丸质量研究[J]. 中药材, 2020, 43(7):1667-1671. | 
																													
																						| [22] | 张丽萍, 万秀华, 赵海榕. 麝香总灰分微量元素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6):482. | 
																													
																						| [23] | 罗云, 金城, 周健, 等. 基于环氧合酶抑制作用的人工麝香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 药学学报, 2011, 46(4):438-442. | 
																													
																						| [24] | 张保良. 麝的驯养[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 | 
																													
																						| [25] | 惠岑怿. 圈养马麝麝香生产及麝香酮水平研究[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 
																													
																						| [26] | 戚文华, 汪小方, 杨承忠, 等. 圈养林麝夏季昼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J]. 四川动物, 2013, 32(1):19-22. | 
																													
																						| [27] | 刘文华, 李斐然, 王永奇. 天然麝香物理性状与水分、麝香酮含量的初步研究[J]. 经济动物学报, 2020, 24(3):133-136. | 
																													
																						| [28] | 竭航, 张承露, 曾德军, 等. 麝香不同成熟阶段化学成分变化规律[J]. 中成药, 2021, 43(1):144-148. | 
																													
																						| [29] | 白康, 任战军, 王永奇, 等. 林麝泌香期性激素变化及其与泌香量的关系[J]. 中国兽医学报, 2013, 33(6):956-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