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9): 120-130.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88
张春玲1(), 杨毅哲2, 陈丽丽2, 陈瑜1, 王佳1, 李欣迪1, 张献瑞1, 史岩1, 谢军1, 武艺凡1, 刘刚1,3(
)
收稿日期:
2024-02-06
修回日期:
2024-05-28
出版日期:
2024-10-15
发布日期:
2024-10-14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张春玲,女,2000年出生,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通信地址:710119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陕西师范大学,E-mail:2215679013@qq.com。
基金资助:
ZHANG Chunling1(), YANG Yizhe2, CHEN Lili2, CHEN Yu1, WANG Jia1, LI Xindi1, ZHANG Xianrui1, SHI Yan1, XIE Jun1, WU Yifan1, LIU Gang1,3(
)
Received:
2024-02-06
Revised:
2024-05-28
Published:
2024-10-15
Online:
2024-10-14
摘要:
为了筑牢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节节麦大规模入侵和扩散带来的生态威胁,有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动态监测其入侵扩散趋势。基于节节麦在中国的预防和治理问题,本研究以节节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节节麦在入侵中国过程中的气候生态位变化。利用生态位模型对节节麦的现状和潜在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节节麦在中国入侵风险最高的地区,如中国中部、福建南部、广东湛江、海南、新疆西南和塔城地区、西藏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较高的生态位稳定性表明节节麦在入侵过程中处于生态保守状态,节节麦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与本土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生态位未填充导致的,入侵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只是本土生态位的一个子集。
张春玲, 杨毅哲, 陈丽丽, 陈瑜, 王佳, 李欣迪, 张献瑞, 史岩, 谢军, 武艺凡, 刘刚. 外来植物节节麦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进化与入侵潜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9): 120-130.
ZHANG Chunling, YANG Yizhe, CHEN Lili, CHEN Yu, WANG Jia, LI Xindi, ZHANG Xianrui, SHI Yan, XIE Jun, WU Yifan, LIU Gang. Study on Ecological Niche Evolution and Invasion Potential During Invasion Process of Alien Plant Aegilops tauschii Cos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9): 120-130.
变量 | 因子描述 | 单位 | 相对贡献值/% |
---|---|---|---|
Bio2 | 昼夜温差月均值Mean diurnal range | ℃ | 4.6 |
Bio4 | 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Temperature seasonality | ℃ | 46.3 |
Bio10 |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 of warmest quarter | ℃ | 30.7 |
Bio14 | 最干月份降水量Precipitation of driest month | mm | 4.1 |
Bio15 | 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方差Precipitation seasonality | / | 4.3 |
Bio19 | 最冷季度降水量Precipitation of coldest quarter | mm | 5.4 |
Alt | 高程海拔Elevation | m | 4.6 |
变量 | 因子描述 | 单位 | 相对贡献值/% |
---|---|---|---|
Bio2 | 昼夜温差月均值Mean diurnal range | ℃ | 4.6 |
Bio4 | 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Temperature seasonality | ℃ | 46.3 |
Bio10 |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 of warmest quarter | ℃ | 30.7 |
Bio14 | 最干月份降水量Precipitation of driest month | mm | 4.1 |
Bio15 | 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方差Precipitation seasonality | / | 4.3 |
Bio19 | 最冷季度降水量Precipitation of coldest quarter | mm | 5.4 |
Alt | 高程海拔Elevation | m | 4.6 |
[1] |
葛结林, 熊高明, 毛江涛, 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江南休闲旅游乡村的入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 31(12):1932-1942.
|
[2] |
宋兴江, 王涛, 李方向, 等. 外来入侵植物野燕麦和节节麦对西安市小麦生产的危害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6):112-1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78 |
[3] |
|
[4] |
|
[5] |
|
[6] |
|
[7] |
刘润红, 姜勇, 常斌, 等. 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J]. 生态学报, 2018, 38(19):6881-6893.
|
[8] |
张辉盛, 徐琳, 吕韦韦, 等. 扶桑绵粉蚧多维气候生态位保守性与入侵风险[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6):1649-1658.
doi: 10.13287/j.1001-9332.202306.018 |
[9] |
|
[10] |
doi: 10.1002/ecy.3719 pmid: 35388469 |
[11] |
|
[12] |
|
[13] |
|
[14] |
塔旗, 李言阔, 范文青, 等. 基于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中华穿山甲潜在适宜生境预测[J]. 生态学报, 2021, 41(24):9941-9952.
|
[15] |
张琴, 张东方, 吴明丽, 等. 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7):770-778.
doi: 10.17521/cjpe.2016.0380 |
[16] |
魏博, 马松梅, 宋佳, 等. 新疆贝母潜在分布区域及生态适宜性预测[J]. 生态学报, 2019, 39(1):228-234.
|
[17] |
方亦午, 刘乐乐, 郭恺, 等. 基于MaxEnt的苹果根结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植物检疫, 2020, 34(5):68-73.
|
[18] |
张丹, 马松梅, 魏博, 等. 中国梭梭属植物历史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 生物多样性, 2022, 30(1):42-51.
|
[19] |
马倩倩, 刘彤, 董合干, 等. 气候变化下三裂叶豚草在新疆的潜在地理分布[J]. 草业学报, 2020, 29(12):73-85.
doi: 10.11686/cyxb2020040 |
[20] |
秦媛媛, 鲁客, 杜忠毓, 等. 气候变化情景下孑遗植物绵刺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 生态学报, 2022, 42(11):4473-4484.
|
[21] |
叶兴状, 张明珠, 赖文峰, 等.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的闽楠潜在适宜分布预测[J]. 生态学报, 2021, 41(20):8135-8144.
|
[22] |
刘红彩, 赵纳勋, 庄钰琪,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秦岭山地斑羚生境适宜性评价[J]. 生态学报, 2022, 42(10):4181-4188.
|
[23] |
李龙, 王亮, 温阿敏,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生境评估[J]. 生态学报, 2021, 41(24):9932-9940.
|
[24] |
李晓辰, 贡璐, 魏博, 等. 气候变化对新疆雪岭云杉潜在适宜分布及生态位分化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2, 42(10):4091-4100.
|
[25] |
朱宝林, 刘伟堂, 王立鹏, 等. 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的化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106-11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201015 |
[26] |
王宁, 付亚军, 邵靖, 等. 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节节麦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2):285-292.
|
[27] |
|
[28] |
房锋, 张朝贤, 黄红娟, 等. 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14):3917-3923.
|
[29] |
唐千鸿, 宗冬琳, 周静, 等. 全球气候变化下农田杂草节节麦和豚草的潜在威胁及其驱动因子[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4):1130-1140.
|
[30] |
王晓帆, 段雨萱, 金露露, 等.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中国高山栎组植物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分布变化[J]. 生态学报, 2023(16):1-15.
|
[31] |
|
[32] |
张彦静, 斯琴, 胡洁, 等. 气候变化情景下裸冠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J]. 生态学报, 2023(21):1-14.
|
[33] |
|
[34] |
|
[35] |
doi: 10.1111/j.1461-0248.2010.01515.x pmid: 20649638 |
[36] |
pmid: 24818236 |
[37] |
于俊灏. 典型菊科入侵植物生态位稳定性研究[D]. 云南: 云南大学, 2022.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史超逸, 朱媛君, 萨拉, 等. 中国三种常见蒿属植物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导气候因子[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2):512-524.
|
[43] |
李芳菲, 李丽, 吴巩胜, 等.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青海祁连山雪豹生境适宜性评价[J]. 生态学报, 2023, 43(6):2202-2209.
|
[44] |
李慧琪, 赵力, 祝培文, 等. 入侵植物长芒苋在中国的潜在分布[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5(4):57-61.
|
[45] |
韩丽霞. 鸟类分布区扩展中的气候生态位保守性研究[D].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 2023.
|
[46] |
|
[47] |
doi: 10.1126/science.1215933 pmid: 22422981 |
[48] |
章翼, 薛帅, 黄红梅, 等. 我国金柑属植物气候适宜区的预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29(11):1838-1845.
|
[49] |
|
[50] |
曾权, 朱雪珍, 周利娟.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南方三棘果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4(2):254-262.
|
[51] |
郭连金, 王涛. 空心莲子草入侵对乡土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及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09, 17(5):851-856.
|
[1] | 张欣, 冯晓, 裴玥, 王茹琳, 赵金鹏. 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的橘小实蝇在四川盆地潜在分布区[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80-87. |
[2] | 宋兴江, 王涛, 李方向, 常小箭, 李欣迪, 史岩, 王佳, 刘刚. 外来入侵植物野燕麦和节节麦对西安市小麦生产的危害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6): 112-118. |
[3] | 孙斌, 王素平, 张佳佳, 于思勤, 陈刚. 3%世玛油悬浮剂与3%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悬浮剂混配防除冬小麦田恶性杂草田间药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117-120. |
[4] | 朱宝林, 刘伟堂, 王立鹏, 王豪, 游录丹, 王金信. 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的化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 106-112. |
[5] | 赵孔平, 刘伟堂, 朱宝林, 陈秀涛, 王倩, 王金信. 不同作物秸秆腐解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2): 132-138. |
[6] | 相微微,王建武,刘宝龙,张怀刚. 小麦品系2004s-47的1Dx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1): 115-122. |
[7] | 陈超,袁小环,杨学军,滕文军,武菊英. 观赏草的研究概况和园林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9): 135-143. |
[8] | 杨 林,李 霞,刘登才. 人工合成多倍体小麦及其供体种的高分子量 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4): 44-44. |
[9] | 崔香环,郝福顺,赵瑞光. 水杨酸对节节麦根在水分亏缺下氧化与抗氧化反应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12): 123-123. |
[10] | 李顺才,徐兴友,杜利强,尹秀玲,孟宪东,解敬瑶. 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调查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6): 156-15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