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佳, 刘玲, 谭炎宁, 许可, 孙学武, 欧阳宁, 袁贵龙, 袁定阳, 段美娟. ‘隆科638S’与红颖恢复系‘先恢XK01’的混播制种效果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 1-6. |
[2] |
李昀,姚帮松,宋耀星,黄蔚,肖卫华. 不同增氧处理对深优9586杂交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的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2): 15-19. |
[3] |
范永义,杨国涛,赵祥,范存留,韦叶娜,敬银钦,罗红梅,胡运高. 不同肥料处理对Ⅱ优725茎秆物理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9): 15-19. |
[4] |
韦叶娜,张 杰,杨国涛,李亚男,范永义,蒋 芬,陈 敬,胡运高. 不同氮素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4): 6-10. |
[5] |
李树杏,向关伦,杨占烈,甘 雨,郭 慧. 杂交水稻‘协优385’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8): 15-19. |
[6] |
杨玲娟 张卫星 张伟贵 余姜 刘凯凯. 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水稻保持系源库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9): 82-87. |
[7] |
闫浩亮,许正荣,陈建珍,姚仪敏,邵 平,王 燚,卢碧林,田小海.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结实对高温的敏感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3): 37-40. |
[8] |
陈小敏 陈汇林 邹海平.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 181-186. |
[9] |
潘晓飚. 盐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1): 75-79. |
[10] |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张林,郭小艺,周兴兵,刘茂.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3): 146-151. |
[11] |
查仁明1,桑贤春2,赵芳明2,凌英华2,罗洪发1,李云峰2. AFLP增效和减效位点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模型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1): 18-22. |
[12] |
李广昌. 福建省龙岩市杂交早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9): 58-64. |
[13] |
王经源,阙树福,林文雄. 乘数关系――从局部性状优势到整体杂种优势的预测性模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7): 57-61. |
[14] |
陈金平,段仁周,彭保宏,董世界,卢兆成,张应香, 丰大清,徐 宏,陈世雄,张 强,刘立明,王广甫. 杂交水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5): 138-142. |
[15] |
田小海 罗海伟 周恒多 吴晨阳. 中国水稻热害研究历史、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2):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