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丁志军.十八大关键词·粮食安全:迈向希望的田野[N].人民日报,2013. [2]	汤进华.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的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0,25(4):11-13.
 [3]	李玉平.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3):95-98.
 [4]	李倩倩.关中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及预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229-234.
 [5]	岳秋丽.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压力测算——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8):297-301
 [6]	刘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1,16(5):21-24.
 [7]	刘欣.河南省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J].河南科学,2012,30(1):131-134.
 [8]	刘永奇,胡五岳等.河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12.
 [9]	吴群.中国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	刘笑彤.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山东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53-57.
 [11]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4):1-5.
 [12]	刘洪民,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3):172-176.
 [13]	聂飞.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及实践特点[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4):179-183.
 [14]	付标,吴艳,潘涛,等.河南省粮食核心区耕地保护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502-1505.
 [15]	许爱红.试论发展粮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33(2):12-14.
 [16]	唐华俊,李哲敏.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26.
 [17]	王学萌,罗建军.灰色系统方法简明教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18]	肖迎.农村社区资本与农村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9]	徐会夫.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转型——从“土地集中集约”到“社区综合发展”[J].规划师论坛,2014,3(30):13-16.
 [20]	吴秋余.空心化农业如何“养活中国”[N].人民日报,2012-03-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