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婵, 钱荣青, 杨绍聪, 姚照兵, 张钟, 李成春, 申文智, 费勇. 种植关键技术对‘灿烂’蓝莓叶片黄化症的矫治效果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7): 49-53. | 
																																																																																																																																																																																					
																					| [2] | 张玉革,王皓然,冯雪,姜勇. 不同使用年限设施土壤DTPA浸提态铜和锌的剖面分异[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3): 105-110. | 
																																																																																																																																																																																					
																					| [3] | 陕红. 有机物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2): 70-76. | 
																																																																																																																																																																																					
																					| [4] | 文  炤,丰艳广,陈建明,刘晶晶,葛顺峰,姜远茂. 不同土壤pH 下氮素形态对平邑甜茶生长[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9): 73-77. | 
																																																																																																																																																																																					
																					| [5] | 叶芳芳,崔振岭,陈新平,李  荣,孟远夺,张永中. 枸溶性钾肥对铅镉污染土壤芹菜生长及铅镉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6): 133-138. | 
																																																																																																																																																																																					
																					| [6] | 杨江 李彬 李青苗 郭俊霞 陈幸 宁梓君. 川芎镉含量与栽培土壤pH及镉活性态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7): 142-147. | 
																																																																																																																																																																																					
																					| [7] | 葛顺峰 郝文强 姜翰 魏绍冲 姜远茂. 烟台苹果产区土壤有机质和pH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3): 274-278. | 
																																																																																																																																																																																					
																					| [8] | 葛生珍 罗力 牛静 宗学凤.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6): 167-171. | 
																																																																																																																																																																																					
																					| [9] | 高伟 邵玉翠 杨军 高贤彪.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筛选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1): 154-160. | 
																																																																																																																																																																																					
																					| [10] | 华建峰1,2,冯有智1,蒋倩3,林先贵1. 砷污染土壤中施用光合细菌对烟草生长和砷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6): 275-280. | 
																																																																																																																																																																																					
																					| [11] | 刘宪斌. 模拟氮沉降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 345-348. | 
																																																																																																																																																																																					
																					| [12] | 周永斌,张飞,殷鸣放,武囡囡,史村,吴可.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状况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1): 118-122. | 
																																																																																																																																																																																					
																					| [13] | 董  旭,,娄翼来,耿  阳, 李  勇,关连珠. 植烟土壤的pH和中量元素空间分异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9): 157-160. | 
																																																																																																																																																																																					
																					| [14] | 宋建龙. 土壤pH对环保型麻地膜降解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5): 0-. | 
																																																																																																																																																																																					
																					| [15] | 李发江,孙得祥,常兆丰,. 民勤沙区梭梭林自然更新机理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9): 165-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