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明杰,丁晨芳,王瑞波.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550-553. [2]	王国升,陈源泉,高旺盛.中国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79-284.
 [3]	陈锡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几个主要问题[J].改革,2012,(10):5-8.
 [4]	蒋和平,黄德林.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87-91.
 [5]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6-650.
 [6]	徐星明,杨万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5):276-282.
 [7]	单玉丽.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与发展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3):142-145.
 [8]	张春花,吴春华,王洋,等.大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39-343.
 [9]	刘晓越.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与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21(2):10-16.
 [10]	鲍进.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与发展思路[J].江苏统计,2001,(2):12-14.
 [11]	傅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1999—2007[J].农业经济问题,2010,(5):26-33.
 [12]	辛岭,蒋和平,刘学瑜.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87-94.
 [13]	吕杰,赵红魏.辽宁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1):74-82.
 [14]	卢方元,王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140-143.
 [15]	贺军伟.如何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EB/OL].http://www.jieyue.net/showNews.jsp?classId=XGBDLC7YR9&newsId=120743.
 [1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17]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8]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9]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什么是新型农业现代化[N].河南经济报,2012-10-26.
 [20]	吴海峰,苗洁.新型农业现代化探讨[J].农村经济,2013(2):24-27.
 [21]	白小明.河南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分析与对策探讨[J].经济视角,2012(4):110-111.
 [22]	邱剑锋,季明川,任秋俐,等.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道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6):20-25.
 [23]	田建民,任银玲,宋淑敏.基于三化协调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路径[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7):6-9.
 [24]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5]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农业年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26]	费智聪.熵权-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层次分析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