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丹,董务闯,胡惠根,施雪根,严小燕. 迎春花的特征特性、用途及枝插繁殖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3,04:98 76. [2] 吴毅,刘为浒. 迎春家族识别及其园林应用[J]. 福建农业,2015,05:210. [3] 邓朝晖. 迎春花研究进展[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6):223-224. [4] 杨伟波,卢成瑛,陈功锡,李国章,张敏. 迎春花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8,04:474-477. [5] 白璧辉,王瑜,潘虎. 迎春花研究概况[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5,03:72-74. [6] 马骏. 《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发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4:594. [7] 聂江力,裴毅,吴宪富. 迎春花叶的生药学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4,04:869-871. [8] 王佩珩,周宜君,张洪志,胡玮函,李超凡,于冕. 迎春花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概况[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06:152-155. [9] 马琳,何丽娜,姜岩,潘会堂. 锯叶班克木Banksia serrata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方法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12:133-137. [10] 易双双,陆顺教,尹俊梅,冷青云,杨光穗. 树兰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方法初探[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04:897-901. [11] 崔中翌,刘芳,袁有美,唐映红,陈建荣. 南美天胡荽无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28:105-109. [12] 高昌勇. 迎春花色素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 生物技术,2010,01:59-60. [13] 金华,马驰骁,王建军. 响应面法优化迎春花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2013,06:827-830. [14] 李荣峰,蒲仕明,方利娟. 蕨菜组织培养的消毒方法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2013,16:3852-3855. [15] 张春林,郭宏业. 东北迎春花组培快繁试验[J]. 中国西部科技,2012,03:64 56. [16] 胡芳芳,王改改,梁策,刘霞,程永安. 西葫芦大孢子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技术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1:29-33. [17] 张桂海.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讨[J]. 中国果菜,2006,06:28. [18] 郑理乔,黄成林,刘华,梅莹,傅松玲. 兔眼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与生根问题的探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05:777-782. [19] 王忠敏,付淑琴,张莉华,黄永福,洪森荣.迎春花无菌体系的建立以及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03):61-66. [20] 任巍威.药用植物苦参组织培养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21] 王梦亮,张娜莎,郭婷婷,崔晋龙.植物生长物质对大花红景天愈伤组织诱导及苗再生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4,(02):192-196. [22] 宋运贤,石晶莹,薛建平.大量元素和植物生长物质对怀牛膝愈伤组织生长及多糖量的影响[J].中草药,2009,(01):135-137. [23] 胡忠,王一欣,吴奕瑞,李卫.光照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宁夏枸杞正常根和发状根离体生长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02):106-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