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秀珍,田希武,王随保,等.甘薯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11(4):45-56.
[2] 袁宝忠.甘薯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40.
[3] 王荫墀,胡兆盛.甘薯需肥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81(1):7.
[4] 邓世媛,朱燕燕,陈建军,等.钾肥对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的调控效益[C].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摘要,2009:49.
[5] 卢光远,杨爱梅.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产量与效益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1):135-139.
[6] 杨新笋,周宏,程航,等.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鄂薯 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7,3(2):208-209.
[7] 丁凡,余金龙,刘丽芳,等.不同钾肥用量对万薯 5号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55-56.
[8] 杨爱梅,王家才.叶面喷施铁锌锰对甘薯商薯 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8(2):92-93.
[9] 杨爱梅,王自力,王家才.甘薯平衡施肥与施用钾肥效果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3):48-50.
[10] 王小晶,蔡国学,王洋,等.氮磷钾分期施用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188-192.
[11] 唐忠厚,李洪民,张爱君,等.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其主要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1):57-61.
[12] 辛国胜,林祖军,韩俊杰,等.不同施肥模式对甘薯生长发育及高产生理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65-68.
[13] 寸湘琴,吴华英,赵庆云,等.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光合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220-222.
[14] 杨爱梅,王家才,纪允安,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商薯 19 高产栽培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7):41-42.
[15] 杨爱梅,王家才,谢幸华,等.甘薯商薯 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5):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