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55(2):129-138. [2]	肖国举,张强,王静.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8):1877-1885.
 [3]	付伟,许信旺,刘蕾,等.安徽省近50年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和季节性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1(5):895-904.
 [4]	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等.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1):75-83.
 [5]	苏布达,姜彤,任国玉,等.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9-14.
 [6]	马晓群,陈晓艺,姚筠.安徽淮河流域各级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1):25-30.
 [7]	祁宦.近50年安徽淮北平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138-142.
 [8]	岳伟,曹雯,姚筠,等.安徽省沿江地区棉花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9):1308-1314.
 [9]	赵丹丹,翟石艳.1951—2012年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152-157.
 [10]	姚小英,王劲松,王莺,等.广东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222-228.
 [11]	刘学刚,张金艳,薛允传,等.气候变化对青岛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229-240.
 [12]	张永勤,缪启龙.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J].气象学报,2001,59(5):633-640.
 [13]	刘杰,许小峰,罗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42(7):1076-1082.
 [14]	孙宁,李廉水.基于SVAR模型的气温变化对南京市工业经济的影响研究[J].气象,2009,35(10):90-96.
 [15]	付伟,许信旺,司红君,等.极端气温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14,34(4):443-449.
 [16]	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58(Z1):1-10.
 [17]	董伟,刘海峰,朱玉祥.吉林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4):69-75.
 [18]	魏凤英.现代气候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3-113.
 [19]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7-318.
 [20]	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操作简明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3-85.
 [21]	王蒙,殷淑燕.近52a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7):1221-1229.
 [22]	丁建隆,汪海欧,董召荣,等.1960—2013年安徽极端降水特征研究[J].干旱气象,2016,34(2):252-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