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河龙, 马振川, 杨克军, 等. 芦笋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39(6):1061-1066. | 
																													
																						| [2] | 张岳平, 陈光宇, 罗绍春, 瞿华香. 芦笋重要真菌病害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31):114-119. | 
																													
																						| [3] | 陈光宇. 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世界农业, 2013,10:181-186,188. | 
																													
																						| [4] | 于继庆, 李保华, 李霞, 等. 国产芦笋种子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11-13. | 
																													
																						| [5] | 梁训义, 王连平, 陶荣祥, 王汉荣. 我国芦笋栽培品种的现状及思考[J]. 蔬菜, 2003,1:1-3. | 
																													
																						| [6] | 杨恒山, 谷永丽, 张宏宇, 等. 西辽河平原引种芦笋研究初报[J]. 北方园艺, 2007,5:26-28. | 
																													
																						| [7] | 王连平, 梁训义, 陶荣祥, 等. 国外芦笋品种在浙江的适应性表现[J]. 浙江农业学报, 2004,16(2):68-71. | 
																													
																						| [8] | 唐雅莹, 邓树梓, 徐建勇. 全雄性芦笋新品种的引种筛选[J]. 上海农业科技, 2006,1:85-86. | 
																													
																						| [9] | 陈泉生, 高益, 陈志忠, 等. 芦笋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应性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 2018,3:1-5. | 
																													
																						| [10] | 厉广辉, 于继庆, 李书华, 等. 我国芦笋育种搞研究进展及展望[J]. 核农学报, 2016,30(10):1934-1940. | 
																													
																						| [11] | 陈河龙, 高建明, 张世清, 等. 芦笋种质资源茎粗、株高及其相关性初步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5:30-32. | 
																													
																						| [12] | 王培, 漆慧娟, 张旭娟, 等. 芦笋种质资源农艺学性状分析[J]. 长江蔬菜, 2015,10:7-9. | 
																													
																						| [13] | 阮宏春, 石妞妞, 杜宜新, 等. 9个芦笋品种在福建的适应性分析[J]. 农学学报, 2017,7(11):31-34. | 
																													
																						| [14] | 陈振东, 林岳生, 高海筹, 等. 芦笋新品种引种试种初报[J]. 福建热作科技, 2005,30(1):17-18. | 
																													
																						| [15] | 曹岩坡, 戴素英, 代鹏. 5个引进芦笋品种的比较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13(9):17,19. | 
																													
																						| [16] | 李改珍, 巫东堂, 齐仙惠, 等. 不同芦笋品种的适应性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45(8):1284-1287. | 
																													
																						| [17] | 邹金环, 娄金华, 张静, 等. 耐盐芦笋引种栽培试验[J]. 特产研究, 2005,3:23-26. | 
																													
																						| [18] | 李彩华, 王明明, 于杰. 黑龙江省盐碱地芦笋引种筛选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13,4:30-32. | 
																													
																						| [19] | 王秀. 台湾绿芦笋的品种及栽培经验[J]. 台湾农业情况, 1991,2:21-22. | 
																													
																						| [20] | 庄宗杰, 郭兵, 张静, 等. 黔园九号芦笋营养成份的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 1994,19(1):13-16. | 
																													
																						| [21] | 张津来, 廖颖, 霍秀文, 等. 新育高产芦笋金岭85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6,17(4):33-37. | 
																													
																						| [22] | 张元国, 于继庆, 马秀兰, 等. 鲁芦笋1号的选育[J]. 长江蔬菜, 1995,3:36-37. | 
																													
																						| [23] | 李书华, 李霞, 郑红霞, 等. 芦笋新品种“冠军”[J]. 园艺学报, 2011,38(5):1013-1014. | 
																													
																						| [24] | 李书华, 李霞, 郑红霞, 等. 芦笋新品种“新世纪”[J]. 蔬菜, 2013,1:27-28. | 
																													
																						| [25] | 李书华, 刘保真. 芦笋王子F1[J]. 蔬菜, 2004,10:10-11. | 
																													
																						| [26] | 缪美华, 陈沁宾, 薛萍, 等. 优质高产抗病芦笋新品系“96-1”选育[J]. 上海农业科技, 2003,1:58. | 
																													
																						| [27] | 李凤玲, 李鹏. 耐盐芦笋引进品种筛选试验[J]. 中国种业, 2005,6:38-39. | 
																													
																						| [28] | 张立宾, 王智华, 徐化凌. 耐盐芦笋新品种盐笋1号的选育[J]. 中国蔬菜, 2005,7:33-35. | 
																													
																						| [29] | 陈光宇, 罗绍春, 杨泳萍, 等. 芦笋新品种“井冈701”[J]. 农村百事通, 2008,5:31. | 
																													
																						| [30] | 叶劲松. 优质无性系F1代绿芦笋“京绿芦1号”[J]. 蔬菜, 2005,1:10. | 
																													
																						| [31] | 兰春霞, 范桃会, 汪兰英, 等. 芦笋新品系97-2[J]. 中国种业, 2011,S2:52-53. | 
																													
																						| [32] | 兰春霞, 范桃会, 汪兰英, 等. 芦笋新品系97-2选育报告[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12:90-91. | 
																													
																						| [33] | 刘小琅, 白小娟, 妙爱玲, 等. 芦笋新品种临芦1号离体快繁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7:132-133. | 
																													
																						| [34] | 王峰, 张园, 林春, 等. 滇芦笋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与生态科技, 2017,18:123-124. | 
																													
																						| [35] | 张元国, 于继庆, 陈桂英. 三倍体芦笋新品系J2-2选育报告[J]. 吉林蔬菜, 1997(4):3-4. | 
																													
																						| [36] | 张元国, 李芳, 李保华, 等. 紫芦笋新品种潍紫P-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20(4):217-218,241. | 
																													
																						| [37] | 陈光宇. 中国芦笋研究与产业发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20-226. | 
																													
																						| [38] | 于继庆, 张元国, 陈桂英. 四倍体芦笋选育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1995,3:43-44. | 
																													
																						| [39] | 邹道谦, 崔丽华. 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石刁柏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0,13(1):29-34. | 
																													
																						| [40] | 陈春桦, 高建明, 刘巧莲, 等. 芦笋四倍体诱导、倍性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4,11:88-92. | 
																													
																						| [41] | 郑思乡, 李利良, 甘红霞, 等. 芦笋多倍体诱导及其离体培养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6,1:22-23. | 
																													
																						| [42] | 韩成云, 胡雄贵, 胡松梅, 等. 石刁柏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34(3):320-322. | 
																													
																						| [43] | 张天翔, 林宗铿, 蔡坤秀, 等. 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13):212-215. | 
																													
																						| [44] | 张岳平, 周劲松, 罗绍春, 等. 芦笋全雄新品种‘井冈111’[J]. 园艺学报, 2013,40(12):2541-2542. | 
																													
																						| [45] | 陈海媛, 乜兰春, 张学英. 芦笋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0,18:219-221. | 
																													
																						| [46] | 周劲松, 杨泳萍, 熊春晖, 等. 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4):144-149. | 
																													
																						| [47] | 曾小红, 张慧坚, 刘恩平. 我国芦笋种质资源及生物学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0:56-60. | 
																													
																						| [48] | 栾发芳, 单丽芳, 岳林旭, 等. 芦笋全雄性种子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J]. 种子科技, 2001,6:345-346. | 
																													
																						| [49] | 尹俊玉, 叶劲松, 赵卫星, 等. 京绿芦4号全雄芦笋新品种选育[J]. 蔬菜, 2012,2:25-26. | 
																													
																						| [50] | 张元国, 李芳, 李书华, 等. 芦笋全雄新品种‘WF-8’[J]. 园艺学报, 2009,36(2):309. | 
																													
																						| [51] | 厉广辉, 于继庆, 李书华, 等. 我国芦笋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J]. 核农学报, 2016,30(10):1934-1940. | 
																													
																						| [52] | 杨海峰, 陈振泰, 薛萍, 等. 全雄X0812芦笋[J]. 蔬菜, 2012,3:27-28. | 
																													
																						| [53] | 林宗铿, 蔡坤秀, 张天翔, 等. 芦笋花药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福建热作科技, 2013,38(4):53-57. | 
																													
																						| [54] | 范双喜. 芦笋花药培养中影响因素的研究[J]. 农业新技术, 1993(6):23-25. | 
																													
																						| [55] | 李新江, 建德锋, 陈刚. 芦笋花药立体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17):8861-8862. | 
																													
																						| [56] | 陈海媛, 胡淑明, 乜兰春, 等. 芦笋花药培养愈伤诱导条件优化与植株再生[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35(1):41-45. | 
																													
																						| [57] | 杜守良, 王子正, 伦君, 等. 芦笋花药培养技术初步研究[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5,1(1):53-55,60. | 
																													
																						| [58] | 张元国, 李芳, 包艳存. 芦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3):15142-15143. | 
																													
																						| [59] | 张元国, 李芳, 包艳存, 等. 四倍体芦笋花药培养技术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45(2):50-52. | 
																													
																						| [60] | 林宗铿, 张天翔, 杨俊杰, 等. 白芦笋花药遇上组织诱导及绿芽分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9):129-133. | 
																													
																						| [61] | 周维燕, 费水章, 陆朝福, 等. 石刁柏超雄株培养技术的研究[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17(1):65-76. | 
																													
																						| [62] | 张园, 林春, 赵凯利, 等. 芦笋花药培养条件的初步探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6(9):2914-2919. | 
																													
																						| [63] | 严仁玲, 张磊, 张存金, 等. 石刁柏花药离体培养基单倍体植株再生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1992,7(1):75-82. | 
																													
																						| [64] | 沈光华, 周根余, 费珊珊. 石刁柏花药立体培养若干因素的探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5,24(1):50-54. | 
																													
																						| [65] | 刘贵仁, 严仁玲, 张磊, 等. 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花药培养与染色体倍性的观察[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0,12(1):5-9,39. | 
																													
																						| [66] | 韩佩来, 蒋琳. 石刁柏的花药培养与植株再生[J]. 上海农业学报, 1994,10(2):85-88. | 
																													
																						| [67] | 沈汉清, 陈银全, 刘秋华, 等. 若干条件(因素)对芦笋花药培养诱导植株效果的影响[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2,7(1):66-71. | 
																													
																						| [68] | 彭新红, 周劲松, 杨泳萍, 等. 芦笋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条件优化的初探[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28(1):39-43. | 
																													
																						| [69] | Zhang C J, Wang H L, Ma Y, Kang Y Q. Regeneration of haploid plants from isolated microspores of asparagus (Asparagus officinalis L.)[J]. Plant Cell Reports, 1994,13:637-640. URL    
																																					pmid: 24196244
 | 
																													
																						| [70] | 汤泳萍, 周劲松, 罗绍春, 等. 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23(2):14-16. | 
																													
																						| [71] | 蔡坤秀, 林宗铿, 张天翔, 等. 白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J]. 福建热作科技, 2011,36(2):8-10. | 
																													
																						| [72] | 卢龙斗, 李瑞丽, 高武军, 等. 芦笋雌性特异性片段的克隆和分析(简报)[J]. 分子细胞生物学, 2006,39(3):281-284. | 
																													
																						| [73] | 韩莹琰, 杨凯, 范双喜, 等. 与石刁柏性别基因M紧密连锁的AFLP新标记[J]. 园艺学报, 2007,34(3):779-782. | 
																													
																						| [74] | 李书粉, 王聪慧, 徐嘉铭, 等. 石刁柏雄性连锁的AFLP及SCAR标记的建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4,42(1):115-119. | 
																													
																						| [75] | 周劲松, 汤泳萍, 罗绍春, 等. 芦笋超雄株的DNA分子标记辅助筛选[J]. 园艺学报, 2012,39(11):2182-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