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翠英, 吕令华, 刘晓华. 菏泽油用牡丹生长于气象条件的关系[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3):686-691. | 
																													
																						| [2] | 李兆玉. 凤丹牡丹[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 | 
																													
																						| [3] | 成仿云, 李嘉珏, 陈德忠, 等. 中国紫斑牡丹[M]. 北京: 中国园林出版社, 2005. | 
																													
																						| [4] | 李嘉珏, 张西方, 赵孝庆, 等. 中国牡丹[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 
																													
																						| [5] | 喻衡. 菏泽牡丹[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 
																													
																						| [6] | 韩建新. 菏泽牡丹大鉴[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3. | 
																													
																						| [7] | 王莲英, 袁涛. 唐山世园会牡丹芍药专题展论文集[C].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7,59-87. | 
																													
																						| [8] | 陈慧玲, 杨彦伶, 张新叶, 等.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J]. 湖北林业科技, 2013, 42(5):41-44. | 
																													
																						| [9] | 张钦, 李春燕.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J]. 农业知识:乡村季风, 2012(10):58. | 
																													
																						| [10] | 张志薇, 高苹, 王宏斌, 等. 油菜花最佳观赏期变化及对温度因子的响应[J]. 气象, 2019, 45(5):667-675. | 
																													
																						| [11] | 李瑞英. 鲁西南木本植物生长季及物候期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1):90-95. | 
																													
																						| [12] | 毛明策, 刘敏茹, 姜创业, 等. 苹果初花期与温度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26(2):123-128. | 
																													
																						| [13] | 王利琳, 庞基良, 胡江琴, 等. 温度对植物成花的影响[J]. 植物学报, 2002, 19(2):176-183. | 
																													
																						| [14] | 范雨娴, 霍治国, 杨宏毅, 等. 湖南省油菜春季涝渍过程灾变判别指标[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 29(2):141-153. | 
																													
																						| [15] | 吴瑞芬, 霍治国, 曹艳芳, 等. 内蒙古典型草本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8):1470-1475. | 
																													
																						| [16] | 刘克长, 刘怀屺, 张继祥, 等. 牡丹花前温度指标的确定与花期预报[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1, 22(4):397-402. | 
																													
																						| [17] | 张翠英, 黄玉芳, 王英, 等. 气候变暖对菏泽牡丹花期的影响及花期预测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增刊):251-253. | 
																													
																						| [18] | 孙家清, 张志薇, 艾文文. BP神经网络在油菜花期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 42(4):22-26. | 
																													
																						| [19] | Ahas R, Jaagus J, Aasa A. The phenological calendar of Estoni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ean air temperature[J]. Int J Biometeorol, 2000, 44(4):159-166. pmid: 11131286
 | 
																													
																						| [20] | 欧阳海, 郑步忠, 王雪娥, 等. 农业气候学[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0. | 
																													
																						| [21] | 杨永岐. 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3. | 
																													
																						| [22] | 陈楠. 菏泽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4):45-52. | 
																													
																						| [23] | 么枕生, 丁裕国. 气候统计[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0. | 
																													
																						| [24] | 李素贞, 王鹏. 类环境激素镉对隆线溞的急性生物毒性效应[J]. 环保科技, 2011, 17(2):35-39. | 
																													
																						| [25] | 中国气象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 | 
																													
																						| [26] | 王宗正, 韩莉, 孔兰静. 低温处理对牡丹开花和展叶的影响[J]. 园艺学报, 1996, 23(2):307-308. | 
																													
																						| [27] | 喻衡. 牡丹花[M]. 上海: 上海科学出版社, 1989. | 
																													
																						| [28] | 生态气象监测指标体系(试行)[S].农田生态系统.中国气象局, 2006. | 
																													
																						| [29] | 高志民, 王莲英. 有效积温与牡丹催花研究初报[J]. 中国园林, 2002(2):86-88. | 
																													
																						| [30] | 屈振江, 周广胜, 魏钦平, 苹果花期冻害气象指标和风险评估[J]. 应用气象学报, 2016, 27(4):385-395. | 
																													
																						| [31] | 李荣平, 周广胜, 郭春明, 等, 1981-2005年中国东北榆树物候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5):20-24. | 
																													
																						| [32] | 李瑞英, 任崇勇, 张婷. 1961—2015年鲁西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92-97. | 
																													
																						| [33] | 贺漫媚, 朱纯, 陈妙贤, 等. 温度对多花野牡丹花芽分化的影响[J]. 广西热带农业, 2006(6):44-45. | 
																													
																						| [34] | 易明辉.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0. | 
																													
																						| [35] | 李瑞英, 任崇勇, 张翠英. 山东菏泽牡丹的气候适宜性分析[J]. 干旱气象, 2019, 37(6):916-921. | 
																													
																						| [36] | 杨芳绒, 陈文超, 杨凯亮, 等. 温度变化对牡丹花期影响的研究[J]. 河南科学, 1997, 15(1):78-81. | 
																													
																						| [37] | 樊景豪, 王国庆, 刘晓华. 气象因素对菏泽市牡丹开花的影响[J]. 菏泽学院学报, 2013(6):194-196. | 
																													
																						| [38] | 刘怀屺, 刘克长, 任宗兴, 等. 牡丹盆载基质特性和热交换的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0(2):65-70. | 
																													
																						| [39] | 王芳, 刘宏举, 邬定荣, 等. 近3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有效积温的变化[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2):20-27. | 
																													
																						| [40] | P F Wareeing, J P Cooper. Potential crop production, a case study[M]. London,HEB, 1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