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昕阳, 张跃建, 沈佳, 寿伟松. 厚皮甜瓜‘翠雪5号’种子破休眠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41-44. |
[2] |
刘晓航, 马树庆, 赵晶, 全虎杰, 邓奎才, 柴庆荣. 东北粳稻产量对孕穗期不同时段低温的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91-98. |
[3] |
伊嘉雯, 冯棣, 朱崴, 亓娜, 滕奉魁, 卢小引. 不同品种水稻发芽阶段耐盐性对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0-14. |
[4] |
聂必林, 吕海英, 如马南木·尼合买提, 赛比热尼沙木·莫尔扎提. 模拟酸雨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5): 64-70. |
[5] |
林翠香, 宋龙飞, Sergey Garkusha, 宋丰顺, Zhanna Mukhina, 滕斌, 甘泉, Victor Kovalyov, 余海兵, Lubov Yesaulova, 倪大虎. 俄引水稻种质的直播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3): 1-7. |
[6] |
萨如拉, 张雪婷, 杨恒山, 张云, 徐永辉. 秸秆发酵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8): 14-18. |
[7] |
钟颖颖, 廖易, 陆顺教, 李崇晖, 李克烈, 宁云芬. 矮化剂作用机制及其在观赏植物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7): 69-75. |
[8] |
姚澜, 萨如拉, 范富, 冯瑞, 王丽娟, 朱建, 韩香禹. 化感物质对玉米种子及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1-4. |
[9] |
武媛丽, 张树珍, 谭贤教, 杨本鹏. 超低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甘蔗脱毒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106-111. |
[10] |
宋慧, 邢晓宁, 付楠, 王素英, 刘金荣.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测定谷子种子活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 18-21. |
[11] |
陈小龙, 李前荣, 陶媛, 张振锁, 赫莲香, 宗泽. 常规库存条件下春小麦种子发芽能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 14-18. |
[12] |
王珍珍,刘翠兰,燕丽萍,王因花,王开芳,徐金光. 不同处理对红榉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7): 42-47. |
[13] |
宋美芳,李学兰. 草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5): 70-74. |
[14] |
韩忠海,李晓宇,张继涛,穆春生. 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开花习性及结实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5): 124-128. |
[15] |
司贺龙,刘玉卫,张金林,谷俊涛,刘 莉,李明慧.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刺果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7): 6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