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顾及水分敏感性的模型预测控制灌溉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农作物在各时期的水分敏感指数和Jensen模型,运用非线性规划法确定农作物各生育阶段每天的灌溉上限,然后将灌溉上限作为限制条件纳入到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中,构建了顾及水分敏感性的MPC灌溉决策模型。然后,采用常规MPC决策、本研究的MPC决策、基于Jensen模型的决策3种方法分别在河南省原阳县进行夏玉米仿真灌溉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MPC灌溉决策相比,本研究的MPC灌溉决策虽然产量有些下降,但是节省了更多的灌溉水,并且提高了灌溉水生产效率。与基于Jensen模型的决策相比,本研究的MPC灌溉决策不仅节省了灌溉水,还提高了产量,显著提升了灌溉水生产效率。本研究方法可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增强灌溉水生产效率,有效服务于农业用水智慧灌溉。
高光谱遥感是目前农作物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促进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健康发展和基础研究,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水平,笔者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分析算法,重点讨论了高光谱遥感在农作物长势、农作物信息监测和农作物信息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仍需深入开展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估算、氮素监测、叶绿素监测、病虫害监测、重金属监测、农作物碳氮比和水分含量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作物研究中高光谱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初见成效,但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智能化需求,若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模型集成交叉将发挥巨大的研究潜力。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设施园艺中,设施通风是设施环境调控的一种关键手段,用于调节设施内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环境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设施内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针对设施通风调控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通风技术装备存在应用不到位、通风装备能耗较高和智能通风系统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建议今后要深入研究,突破技术瓶颈,为设施园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为阐明秸秆纤维尺寸对真空脱水成型的育秧基质块干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利用粗粉发酵磨浆(A),细粉发酵磨浆(B),细粉发酵(C)3种纤维处理工艺经真空脱水制备水稻育秧基质块,通过基质块中纤维尺寸频率分布、纤维与水分结合能,结合不同基质块孔隙度、干燥和吸水速率变化,拟合出育秧基质块的干燥及吸水模型。结果表明,磨浆和粉碎分别减小纤维直径和长度,基质块A的纤维长宽比最大为19.5,持水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达到85.66%和93.48%,纤维与水分结合能(XA=0.11 kg water/kg DS)显著优于其余纤维处理工艺。干燥动力学Logarithmic模型较优拟合出基质块水分损失速率,纤维长宽比最小的基质块C的水分干燥速率最快为0.29 kg/(kg·h),水分扩散系数最大为1.962×10-5 m2/s,基质块C达到饱和含水率的时间最短为61.5 min,但饱和含水率数值最低为531.06%。综上所述,细分发酵工艺制备的纤维长宽比小的基质块干燥效率和吸水速率最优。
为避免连栋温室因局部构件破坏而引起整体结构破坏,本研究选取咸阳地区某Venlo型连栋温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抗连续倒塌基本机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到了连栋温室结构关键构件及其分布规律。使用MIDAS-GEN软件对温室骨架截面进行设计优化,而后在ANSYS软件中将优化后的结构通过结合拆除构件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柱子的敏感性系数。结果表明:(1)长边柱的敏感性系数与中柱接近并大于短边柱,短边柱敏感性系数大于角柱;(2)长边柱靠近两端敏感性系数显著上升,有桁架铰接的柱相较于其他柱敏感性系数略高;(3)中柱的敏感性系数与直接应力呈现正相关性,而长边柱和短边柱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连栋温室优化、抗连续性倒塌等研究提供参考。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实现根茎类作物的增产增效。通过总结分析我国起垄覆膜技术、起垄覆膜机械以及地膜的研究进展,结合智能农机发展现状,提出了对作物起垄、覆膜、抛土、打孔一体化、水、肥、药精准灌溉一体化操作的起垄铺管覆膜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构想。
农业高效节水服务是推动农业节水工程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基于新疆南疆、北疆和东疆地区的2028户棉农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地域差异视角和棉农特征视角分析了棉农对农业高效节水服务的行为选择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推广服务影响棉农选择农业高效节水服务的行为在南疆、北疆和东疆地区的显著性依次减弱;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劳动力比重对棉农选择农业高效节水服务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户主节水技术经验、耕地细碎化程度、灌溉用水保障率和节水灌溉服务组织数对棉农选择农业高效节水服务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最后提出提升水资源保障率、加强小农户土地规模化经营、增加农业高效节水服务组织供给3个方面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