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雯, 霍川, 彭超颖, 霍仕平. 玉米子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QTL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8-15. |
[2] |
曾端香, 王莲英. AM真菌对菌根化牡丹组培苗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 53-58. |
[3] |
张翠英, 樊献政, 李瑞英. 油用牡丹花期预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120-126. |
[4] |
曾端香, 袁涛, 王莲英. 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剂种类和接种时期对牡丹菌根化组培苗培养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53-58. |
[5] |
田鑫, 钟程, 罗欢, 李雪飘. 两种野生大豆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及染色体核型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32-38. |
[6] |
吴永玲, 魏信平, 李筱玲, 魏婷, 胡美倩. 牡丹籽粕提取液对连作土壤特性及小麦全蚀病防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133-139. |
[7] |
苏泽春, 李兆光, 薛润光, 和桂青, 王泽清, 和寿莲. 同质环境条件下滇牡丹表型变异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4): 61-66. |
[8] |
刘晓洲, 张信坚, 易慧琳, 周仁超, 谭广文. 6种野牡丹属植物种子萌发期耐镉性和耐铅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1): 42-48. |
[9] |
孔令娜, 冯祎高, 孙冰晓, 张慧, 刘晓雪, 陈颖, 张瑞奇. 基于改进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染色体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2): 97-103. |
[10] |
崔永宁. 对拉萨大花黄牡丹变异材料的光合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2): 60-64. |
[11] |
朱树人,朱永安,孟庆磊,安丽,于振海,张媛媛. 大鳞鲃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1): 142-145. |
[12] |
杨贞,张永春,杨柳燕,陈敏敏,蔡友铭. 牡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1): 56-60. |
[13] |
张凯月,贺春玲,侯小改,韩懂博,李丹丹,宋苗苗. 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0): 66-71. |
[14] |
苏泽春,赵菊,李兆光,薛润光,和桂青,和寿莲. 滇西北野生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7): 65-71. |
[15] |
(联系作者:zhangxiaodong@baafs.net.cn). 油用牡丹‘凤丹’在北京引种栽培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4): 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