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学双, 朱红青, 丁映风, 姚巧敏, 张青青, 姚春馨, 周晓罡, 杨加珍, 丁玉梅, 陈佳.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甜脆豌豆中的田间应用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15-19. |
[2] |
韩钟英, 赵财, 胡发龙. 箭筈豌豆、玉米产量对间作和施氮水平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5): 11-16. |
[3] |
张新, 薛惠云, 刘孝峰, 张金宝, 刘文豪, 沈诗涵, 张志勇. 适宜豫北地区棉豆轮作的荷兰豆品种与播期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 32-38. |
[4] |
范建芬, 田浩琦, 朱宇恩, 王心睿, 祁浩, 王寄宇, 李华. 绿色螯合剂不同复配方式对菜地土壤Cd、As间作修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7): 76-83. |
[5] |
录亚丹,郭丽琢,李春春,曹智. 干旱胁迫和氮素形态对豌豆根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 19-25. |
[6] |
欧阳裕元,余东梅. 60Coγ诱变豌豆M2农艺性状与产量多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3): 33-40. |
[7] |
王雁丽,郑敏娜,韩志顺. 春箭筈豌豆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9): 71-76. |
[8] |
张 英,李 杰,邢虎成,周精华,揭雨成. 洞庭湖区冬季亚麻品种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2): 61-64. |
[9] |
王 仙,魏天兴,朱金兆,赵兴凯,刘海燕. 黄土丘陵区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4): 7-13. |
[10] |
徐晓俞,李爱萍,康智明,郑开斌. 野豌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1): 74-80. |
[11] |
包敖民,刘艳,马慧,王发林. NO对损伤诱导的豌豆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5): 60-65. |
[12] |
徐大鹏,姚泽恩,冯虎元,尹永智. 不同剂量中子辐射针叶豌豆的M1代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2): 200-204. |
[13] |
王雁丽 郑敏娜.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春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6): 6-10. |
[14] |
罗婷 李林. 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草产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8): 259-263. |
[15] |
姜峻1,王百群1,曹清玉1,都全胜2. 安塞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3): 188-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