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阳,饶龙兵,郭洪英.16种恺木属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77-84. [2] 吴顺,张雪芹,蔡燕.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33-137.
 [3] 宋唯一.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394-2397.
 [4] 张仁和,薛吉全,浦军,等.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物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37(3):521-528.
 [5] 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38-439.
 [6] 黎冬华,刘文萍,张艳欣,等.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13,39(8): 1425-1433.
 [7] 赵莉,汪强,徐桂真,等.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5):111-113.
 [8] 陈玉梁,石有太,罗俊杰,等.甘肃彩色棉花抗旱性农艺性状指标的筛选鉴定[J].作物学报,2012,38(9):1680-1687.
 [9] 刘文萍,任果香,文飞.山西与我国芝麻主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5):539-54.
 [10] 祁旭升,刘章雄,关荣霞,等.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J].作物学报,2012,38(4):665-674.
 [11] 赵长星,陈曦,王月福,等.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复水后补偿效应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6):627- 632.
 [12] 薛慧勤,孙兰珍.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4):82-85.
 [13] 李俊庆,芮文利,齐敏忠,等.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型花生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11-13.
 [14] 郭子锋,龚道枝,郝卫平,等.不同生育期玉米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品种差异研究[J].玉米科学 2011,19(4):84-88.
 [15] 姚君平,杨新道,周元富.花生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干旱对植株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花生科技,1984,19:15-18.
 [16] 李俊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4,33(3):33-38.
 [17] 李贵全,张海燕,季兰,等.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08-2412.
 [18] 李舒凡,邵桂花.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的探讨与评价[J].作物杂志, 1992(1):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