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油料作物

    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有关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等组成本专题,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低纬高原山区不同播期对免耕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杨进成, 刘坚坚, 林姣姣, 胡新洲, 安正云, 李红彦, 瞿观, 封军华, 柏跃才, 吴志林, 施立安, 李铷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10): 18-2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10125  
    摘要 + 446 )   HTML 15 )    PDF ( 1383KB )( 81 )   

    为综合评价并推荐免耕山地油菜最佳播期在低纬高原山区推广应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和模糊聚类等分析方法,对玉溪市2011—2015年4个不同海拔试点10个播期的免耕山地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提早播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传统播期(10月10日);(2)不同播期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因子的关联度差异较大;(3)不同播期间的产量效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山地油菜最优播期因不同气象年度而有差异,暖冬年最优播期是8月10日—9月10日,冷冬年最优播期是8月30日—9月30日。综合评价5年10个播期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推荐低纬高原山区免耕山地油菜最佳播期为8月30日—9月10日。

    麦套花生密矮栽培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国梁 崔秀珍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117-1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17  
    摘要 + 1345 )      PDF ( 267293KB )( 563 )   
    麦套花生密矮栽培,栽培密度以18万穴/hm2最好,在花生盛花末期喷洒多效唑100ug/g能显著地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根的生长,提高单株果数,百果重,双仁率和饱果率,增加产量,密度和多效唑最佳组合是18万穴/hm2 ×100ug/g。产量可达5703.1kg/hm2。
    红壤土花生施用镁肥的效应
    冼华章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160-16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60  
    摘要 + 884 )      PDF ( 154821KB )( 592 )   
    null
    厦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分析
    陈学珍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6): 64-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64  
    摘要 + 942 )      PDF ( 330971KB )( 739 )   
    null
    夏播大豆生育期结构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陈学珍,李 欣,杨建宇,谢 皓,韩天富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9-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09  
    摘要 + 1624 )      PDF ( 148357KB )( 589 )   
    试验从339个大豆品种中选取生育期小于100d的103个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特性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生育前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1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R7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株高、主茎节数、R1、百粒重、生育前期、荚长、生育后期、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结荚高度、株高、单株粒数。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结荚高度、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
    大豆品种品质性状与豆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学珍 谢皓 贾浩荣 于同泉 李树臣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138-1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138  
    摘要 + 1357 )      PDF ( 116867KB )( 765 )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品种(系),对其品质性状和豆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豆腐干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品种间豆腐产量差异显著;3)豆腐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凝固剂的种类无相关关系,湿豆腐产量受凝固剂的影响极显著;4)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豆腐体积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5)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高豆腐产量的专用品种。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的途径
    王 瑞,李加纳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43-4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43  
    摘要 + 1940 )      PDF ( 150420KB )( 731 )   
    甘蓝型油菜雄性完全不育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甘蓝型油菜雄性完全不育保持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探索方向进行了展望。
    超高产、多抗、高油大豆新品种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评价
    郭 泰,刘忠堂,梁孝莉,张瑞平,胡喜平,王志新,吴秀红,郑 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73-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73  
    摘要 + 1583 )      PDF ( 126806KB )( 559 )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研究的探讨
    卢广远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1): 96-9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96  
    摘要 + 1113 )      PDF ( 65507KB )( 565 )   
    本文对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紧迫性、相关性及技术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促进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研究,为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阔锄防除花生田杂草效果
    高正良 黄保宏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174-1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74  
    摘要 + 1623 )      PDF ( 232509KB )( 651 )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阔锄对花生田反枝苋、铁苋菜、苍耳、龙葵等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明显,但对黎、苘麻的防除效果较差。和威霸混用,可增加对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适宜施药时期为花生3~5叶期, 适宜用药量为单用375~475ml/hm2,与威霸混用的适宜剂量为阔锄375ml/hm2,混加威霸600~900ml/hm2。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对花生安全,且除草效果好,防治成本低,可作为克阔乐等除草剂的替代品种。
    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潍花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姜言生, 魏耀珍,孙希文, 王德华 ,付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83-8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83  
    摘要 + 1350 )      PDF ( 246767KB )( 631 )   
    null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甄志高 王晓林 段莹 崔向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90-9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90  
    摘要 + 1721 )      PDF ( 170684KB )( 809 )   
    本文通过对花生品种豫花14五种密度下叶面积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在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有不同的变化,种植密度对群体有显著的影响,豫花14高产群体密度以19.5万株/hm2为宜。
    河南周口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高产栽培研究
    张海芝〓王桂英〓马威〓史国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97-9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97  
    摘要 + 1163 )      PDF ( 119584KB )( 679 )   
    本研究探讨解决周口市玉米单作产量低,效益少,大豆种植面积较少的问题,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甘蓝型黄籽油菜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王瑞,李加纳,谌利,唐章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2): 99-9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99  
    摘要 + 1330 )      PDF ( 208547KB )( 621 )   
    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作样本,对甘蓝型黄籽油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性状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是株型性状中的株高、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重、品质性状中的皮壳率和黄籽度。用多目标综合选择指数,讨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选择问题。
    PEG处理对大豆幼苗活力及 膜系统修复的影响
    钟 鹏,朱占林,李志刚,张玉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126-1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126  
    摘要 + 1326 )      PDF ( 1008593KB )( 757 )   
    采用 PEG-6000(聚乙二醇 )浸润大豆种子(45-15、锦7307 ),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从而提高幼苗的活力指数,其中以20%PEG(W/ W)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大豆萌发过程中 ,PEG处理组的相对电导率始终低于对照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初始显著高于对照,之后又迅速降低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明显低于对照;脯氨酸(Pro)的积累也明显低于对照。表明经适宜浓度PEG处理的种子幼苗活力升高及有利于膜系统的修复。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杂草发生动态及化学除草体系对比试验
    null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215-2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215  
    摘要 + 763 )      PDF ( 958322KB )( 470 )   
    null
    种子抗旱剂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周可金,马友华 ,李 国,许承保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91-9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91  
    摘要 + 1667 )      PDF ( 991702KB )( 632 )   
    利用抗旱剂对油菜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旱剂处理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抗旱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构,提高油菜籽产量,尤其对改善丸粒化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和种子活力,增加植株高度以及降低有效分枝点高度均有显著效果,从而为种子抗旱剂的有效利用,实现油菜大面积抗旱保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花生育种目标的市场诱导创新因素
    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3): 97-9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97  
    摘要 + 1092 )      PDF ( 1181747KB )( 634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花生的市场需求和优质产品的相对稀缺是诱导花生育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继续提高花生单产是技术采用的首要决定因素;但农民的经济收入的提高需求会使其他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改善花生品质是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第二是种质扩增、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第三是培育抗逆境的新品种。耐旱、抗病和抗虫也是我国花生育种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目标。
    高抗SMV抗旱大豆新品种晋豆26号的选育与利用
    杜维俊 ,李贵全,岳爱琴,杨万仓,郭显荣,程舜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4): 126-1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4126  
    摘要 + 1378 )      PDF ( 495248KB )( 524 )   
    晋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88年以复61为母本、晋大28(晋豆1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抗SMV、抗旱性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具有4500kg/hm2的产量潜力。
    不同播种及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闻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4): 135-13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4135  
    摘要 + 1305 )      PDF ( 406858KB )( 645 )   
    针对黑龙江省目前的几播种方法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设定了三种处理:常规垄作、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常规垄作行间覆膜三种栽培方式,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结果是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效果最好、其次是常规垄作行间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