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10): 115-121.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480
孙鹏鹏(), 查倩, 殷向静, 简攀煜, 蒋爱丽, 奚晓军(
)
收稿日期:
2024-07-16
修回日期:
2025-01-24
出版日期:
2025-04-05
发布日期:
2025-04-0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孙鹏鹏,男,1997年出生,江苏泰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葡萄栽培生理。通信地址:201403 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Tel:021-62208171,E-mail:sunpp@saas.sh.cn。
基金资助:
SUN Pengpeng(), ZHA Qian, YIN Xiangjing, JIAN Panyu, JIANG Aili, XI Xiaojun(
)
Received:
2024-07-16
Revised:
2025-01-24
Published:
2025-04-05
Online:
2025-04-03
摘要:
探究设施条件下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及葡萄树体生长的影响,为葡萄园选择最佳的土壤覆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模式,以‘阳光玫瑰’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自然生草、黑麦草、紫花苜蓿、三叶草和园艺地布,以园艺地布为对照处理,于果实成熟期测定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园艺地布相比,自然生草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黑麦草可显著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叶片全氮和全碳含量,紫花苜蓿可显著提高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以及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三叶草可显著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以及降低土壤容重。综合来看,自然生草和紫花苜蓿在提高葡萄园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从人工成本投入方面考虑,紫花苜蓿优于自然生草。
孙鹏鹏, 查倩, 殷向静, 简攀煜, 蒋爱丽, 奚晓军. 葡萄园行间土壤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115-121.
SUN Pengpeng, ZHA Qian, YIN Xiangjing, JIAN Panyu, JIANG Aili, XI Xiaojun. Effects of Soil Mulching Modes in Vineyard Rows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ree Growth[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10): 115-121.
处理 | 最大持水量 | 最小持水量 | 毛管持水量 |
---|---|---|---|
自然生草 | 35.8±2.2ab | 34.8±2ab | 31.0±1.9ab |
黑麦草 | 34.0±2.3ab | 32.8±2.3ab | 30.2±0.3ab |
紫花苜蓿 | 36.6±3ab | 35.3±2.8ab | 31.3±3.1ab |
三叶草 | 39.7±3.7a | 38.0±3.6a | 34.2±3.5a |
园艺地布 | 28.4±1.7b | 27.4±1.6b | 25.2±1.1b |
处理 | 最大持水量 | 最小持水量 | 毛管持水量 |
---|---|---|---|
自然生草 | 35.8±2.2ab | 34.8±2ab | 31.0±1.9ab |
黑麦草 | 34.0±2.3ab | 32.8±2.3ab | 30.2±0.3ab |
紫花苜蓿 | 36.6±3ab | 35.3±2.8ab | 31.3±3.1ab |
三叶草 | 39.7±3.7a | 38.0±3.6a | 34.2±3.5a |
园艺地布 | 28.4±1.7b | 27.4±1.6b | 25.2±1.1b |
处理 | 容重/(g/cm3) | 总孔隙度/% | 毛管孔隙度/% | 非毛管孔隙度/% |
---|---|---|---|---|
自然生草 | 1.1±0.1ab | 38.9±2ab | 33.7±2ab | 5.2±0.4ab |
黑麦草 | 1.2±0.1ab | 38.8±0.4ab | 34.9±2.9a | 3.9±2.5b |
紫花苜蓿 | 1.1±0.1ab | 38.5±0.4ab | 32.8±1ab | 5.7±1.1a |
三叶草 | 1.0±0.1b | 39.6±2.9a | 34.0±2.1ab | 5.6±2.2a |
园艺地布 | 1.3±0.1a | 36.0±0.9b | 32.2±1.5b | 3.8±1.8b |
处理 | 容重/(g/cm3) | 总孔隙度/% | 毛管孔隙度/% | 非毛管孔隙度/% |
---|---|---|---|---|
自然生草 | 1.1±0.1ab | 38.9±2ab | 33.7±2ab | 5.2±0.4ab |
黑麦草 | 1.2±0.1ab | 38.8±0.4ab | 34.9±2.9a | 3.9±2.5b |
紫花苜蓿 | 1.1±0.1ab | 38.5±0.4ab | 32.8±1ab | 5.7±1.1a |
三叶草 | 1.0±0.1b | 39.6±2.9a | 34.0±2.1ab | 5.6±2.2a |
园艺地布 | 1.3±0.1a | 36.0±0.9b | 32.2±1.5b | 3.8±1.8b |
处理 | 黏粒(<2 μm) | 粉粒(2~20 μm) | 砂粒(20~2000 μm) |
---|---|---|---|
自然生草 | 1.8±0.3b | 15.4±2.3b | 82.8±2.6ab |
黑麦草 | 2.2±0.2a | 17.7±1.0a | 80.1±1.1b |
紫花苜蓿 | 1.9±0.2ab | 16.5±1.9ab | 81.6±2.2ab |
三叶草 | 2.1±0.1ab | 17.1±0.4ab | 80.8±0.4b |
园艺地布 | 1.8±0.1b | 14.8±0.8b | 83.4±0.9a |
处理 | 黏粒(<2 μm) | 粉粒(2~20 μm) | 砂粒(20~2000 μm) |
---|---|---|---|
自然生草 | 1.8±0.3b | 15.4±2.3b | 82.8±2.6ab |
黑麦草 | 2.2±0.2a | 17.7±1.0a | 80.1±1.1b |
紫花苜蓿 | 1.9±0.2ab | 16.5±1.9ab | 81.6±2.2ab |
三叶草 | 2.1±0.1ab | 17.1±0.4ab | 80.8±0.4b |
园艺地布 | 1.8±0.1b | 14.8±0.8b | 83.4±0.9a |
处理 | 全氮 | 全磷 | 全钾 | 有机质 |
---|---|---|---|---|
自然生草 | 2.9±0.5a | 2.7±0.5a | 18.9±0.3a | 32.2±4.6a |
黑麦草 | 1.9±0.1b | 1.7±0.1b | 19.2±0.3a | 28.3±2.1ab |
紫花苜蓿 | 2.4±0.3ab | 2.6±0.1a | 18.9±0.4a | 32.5±3.9a |
三叶草 | 2.0±0.1ab | 2.0±0.1ab | 18.6±0.2a | 27.4±1.3ab |
园艺地布 | 1.7±0.1b | 1.7±0.2b | 19.4±0.2a | 25.4±2.1b |
处理 | 全氮 | 全磷 | 全钾 | 有机质 |
---|---|---|---|---|
自然生草 | 2.9±0.5a | 2.7±0.5a | 18.9±0.3a | 32.2±4.6a |
黑麦草 | 1.9±0.1b | 1.7±0.1b | 19.2±0.3a | 28.3±2.1ab |
紫花苜蓿 | 2.4±0.3ab | 2.6±0.1a | 18.9±0.4a | 32.5±3.9a |
三叶草 | 2.0±0.1ab | 2.0±0.1ab | 18.6±0.2a | 27.4±1.3ab |
园艺地布 | 1.7±0.1b | 1.7±0.2b | 19.4±0.2a | 25.4±2.1b |
处理 | 碱解氮/(mg/kg) | 有效磷/(mg/kg) | 速效钾/(g/kg) |
---|---|---|---|
自然生草 | 137.0±29a | 369.6±12.4a | 2.1±0.2a |
黑麦草 | 106.9±6.3ab | 264.2±14.6bc | 1.4±0.1b |
紫花苜蓿 | 132.7±13.4a | 282.5±0.9b | 1.9±0.1ab |
三叶草 | 108.5±4.6ab | 235.6±17.6c | 1.4±0.2b |
园艺地布 | 102.3±8.5b | 260.2±12.8bc | 1.4±0.2b |
处理 | 碱解氮/(mg/kg) | 有效磷/(mg/kg) | 速效钾/(g/kg) |
---|---|---|---|
自然生草 | 137.0±29a | 369.6±12.4a | 2.1±0.2a |
黑麦草 | 106.9±6.3ab | 264.2±14.6bc | 1.4±0.1b |
紫花苜蓿 | 132.7±13.4a | 282.5±0.9b | 1.9±0.1ab |
三叶草 | 108.5±4.6ab | 235.6±17.6c | 1.4±0.2b |
园艺地布 | 102.3±8.5b | 260.2±12.8bc | 1.4±0.2b |
处理 | 单穗质量/g | 单果质量/g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可滴定酸含量/% |
---|---|---|---|---|
自然生草 | 632.3±4.0b | 12.3±0.1a | 21.6±0.5a | 0.32±0.01b |
黑麦草 | 615.4±4.3b | 12.5±0.2a | 19.3±0.4bc | 0.38±0.01a |
紫花苜蓿 | 672.3±12.0a | 11.5±0.3b | 18.7±0.6c | 0.29±0.01c |
三叶草 | 562.4±12.2c | 10.8±0.3bc | 20.4±0.2ab | 0.33±0.02b |
园艺地布 | 608.3±13.7b | 10.2±0.1c | 19.1±0.6bc | 0.33±0.01b |
处理 | 单穗质量/g | 单果质量/g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可滴定酸含量/% |
---|---|---|---|---|
自然生草 | 632.3±4.0b | 12.3±0.1a | 21.6±0.5a | 0.32±0.01b |
黑麦草 | 615.4±4.3b | 12.5±0.2a | 19.3±0.4bc | 0.38±0.01a |
紫花苜蓿 | 672.3±12.0a | 11.5±0.3b | 18.7±0.6c | 0.29±0.01c |
三叶草 | 562.4±12.2c | 10.8±0.3bc | 20.4±0.2ab | 0.33±0.02b |
园艺地布 | 608.3±13.7b | 10.2±0.1c | 19.1±0.6bc | 0.33±0.01b |
处理 | 全氮/(g/kg) | 全磷/(g/kg) | 全碳/(g/kg) | 叶绿素含量/SPAD |
---|---|---|---|---|
自然生草 | 24.4±0.2c | 1.6±0.01d | 434.6±0.3c | 51.8±1.2a |
黑麦草 | 27.6±0.3a | 2.8±0.02b | 497.7±0.3a | 47.1±1.7b |
紫花苜蓿 | 23.4±0.2d | 2.6±0.02c | 466.2±1.8b | 46.4±0.9b |
三叶草 | 25.5±0.2b | 2.7±0.01b | 463.9±2.1b | 50.2±1.1ab |
园艺地布 | 24.8±0.2bc | 4.2±0.03a | 460.2±3.1b | 50.3±1.4ab |
处理 | 全氮/(g/kg) | 全磷/(g/kg) | 全碳/(g/kg) | 叶绿素含量/SPAD |
---|---|---|---|---|
自然生草 | 24.4±0.2c | 1.6±0.01d | 434.6±0.3c | 51.8±1.2a |
黑麦草 | 27.6±0.3a | 2.8±0.02b | 497.7±0.3a | 47.1±1.7b |
紫花苜蓿 | 23.4±0.2d | 2.6±0.02c | 466.2±1.8b | 46.4±0.9b |
三叶草 | 25.5±0.2b | 2.7±0.01b | 463.9±2.1b | 50.2±1.1ab |
园艺地布 | 24.8±0.2bc | 4.2±0.03a | 460.2±3.1b | 50.3±1.4ab |
处理 | 全氮 | 全磷 | 全碳 |
---|---|---|---|
自然生草 | 8.2±0.1c | 1.1±0.01e | 383.2±1.2c |
黑麦草 | 8.0±0.1c | 3.2±0.01c | 388.7±0.9b |
紫花苜蓿 | 8.7±0.1b | 2.9±0.02d | 389.4±1.4b |
三叶草 | 9.3±0.1a | 3.6±0.02a | 377.9±1.2d |
园艺地布 | 9.4±0.2a | 3.6±0.01b | 395.2±1.3a |
处理 | 全氮 | 全磷 | 全碳 |
---|---|---|---|
自然生草 | 8.2±0.1c | 1.1±0.01e | 383.2±1.2c |
黑麦草 | 8.0±0.1c | 3.2±0.01c | 388.7±0.9b |
紫花苜蓿 | 8.7±0.1b | 2.9±0.02d | 389.4±1.4b |
三叶草 | 9.3±0.1a | 3.6±0.02a | 377.9±1.2d |
园艺地布 | 9.4±0.2a | 3.6±0.01b | 395.2±1.3a |
[1] |
郑碧霞, 戢小梅, 李长林, 等. 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23(1):27-32.
|
[2] |
|
[3] |
辛守鹏, 李明, 郝紫微, 等. 不同葡萄品种对嫁接‘阳光玫瑰’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北方果树, 2022(3):19-20.
|
[4] |
郑婷, 魏灵珠, 向江, 等. “阳光玫瑰”葡萄嫁接在不同砧木上的生长表现[J].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52(5):135-141.
|
[5] |
尹婷婷, 杜振涛, 张欢, 等. 耕作模式对果树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4(9):124-130.
|
[6] |
朱蕾. 不同耕作方式对酿酒葡萄园土壤、树体生长、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J]. 西北园艺, 2023(6):44-46.
|
[7] |
叶彦辉, 盛基峰, 王国伟, 等. 行间生草对西藏梨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西藏科技, 2023(1):14-18.
|
[8] |
黄建全, 田淑芬, 商佳胤, 等. 行间生草对玫瑰香葡萄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4, 20(5):77-80.
|
[9] |
|
[10] |
李艳杰, 张丽娟, 韩建, 等. 河北省苹果园生草现状及土壤-树体-果实的综合效应[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 38(1):16-24.
|
[11] |
陈国敏, 唐绍平, 田丹, 等.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灾害研究, 2022, 12(6):13-16.
|
[12] |
陈久红, 马建江, 李永丰, 等. 行间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果园小气候、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9(22):49-59.
|
[13] |
张超, 李爱梅, 周旭, 等. 地面覆盖对渭北旱地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26(4):609-616.
|
[14] |
吕丽霞, 王维, 王秀荣, 等. 行间生草对冀西北杏园土壤养分及仁用杏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20(3):65-68.
|
[15] |
|
[16] |
王栩龙, 舒雁翔, 赵鹏里,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枣园果实品质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23(1):1-3.
|
[17] |
黄伟, 王维, 吕丽霞, 等. 行间生草对冀西北杏园果实发育期土壤水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22, 50(9):1317-1322.
|
[18] |
王珊, 苏玲, 宫磊, 等. 避雨栽培下行间生草对‘摩尔多瓦’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2):20-24.
|
[19] |
|
[20] |
陈雅涵, 谢宗强, 薛丽萍. 碳氮元素分析仪测试土壤与植物样品的流程优化[J]. 现代化工, 2016, 36(4):185-187.
|
[21] |
张国辉, 王莹, 武巍, 等. 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概述[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1):160-162.
|
[22] |
阳雄宇, 金菲英, 章超, 等. 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速效钾、缓效钾[J]. 磷肥与复肥, 2023, 38(4):33-35.
|
[23] |
侯建伟, 邢存芳, 杨莉琳. 土壤碱解氮测定方法优化改革[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7):45-49.
|
[24]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30-110.
|
[25] |
李敏, 李毅. 土壤颗粒数量分布的局部分形及多重分形特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11):216-222.
|
[26] |
洪丹丹, 张琮, 王鹏, 等. 不同砧木对浙东海涂地红美人柑橘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23(7):65-68.
|
[27] |
|
[28] |
杨江山, 常永义, 李玟璇. 不同覆盖方式对红地球葡萄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7):10-13.
|
[29] |
姜亦文, 张晓鑫, 王玥, 等. 不同草种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4):1-7.
|
[30] |
杨野, 杜国栋, 吕三三, 等. 生草对果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树体发育的影响[J]. 北方果树, 2017(1):4-8.
|
[31] |
王锐, 闫鹏科, 马婷慧, 等. 行内生草对土壤微环境和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38(3):195-203.
|
[32] |
|
[33] |
赵燕, 葛玉萍, 何军, 等. 行间生草栽培对枸杞产量品质及果园土壤特征的影响[J]. 南方农业, 2024, 18(3):116-126.
|
[34] |
王志典. 生草对土壤酸化苹果园土壤营养、酶活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果农之友, 2024(4):9-12.
|
[35] |
杨慧文, 王花, 韩富军, 等. 陇南山地苹果园不同草种生草效果试验简报[J]. 西北园艺, 2023(6):38-39.
|
[36] |
罗宇, 成璐伶, 孙太安, 等. 不同密度可降解防草布对柑橘幼树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65(3):623-62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98 |
[37] |
孙寅虎, 张光勇, 杜浩, 等. 云南省菠萝蜜主要种植园土壤与叶片养分现状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7):174-181.
|
[38] |
张璐, 张虹, 何新华. 重庆市梨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现状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2):107-115.
|
[1] | 唐忠建, 张金枝, 王晓梅, 徐文杰, 付雅洁, 赵明艳, 吴如意, 樊雯娟, 张杰. 花穗修整长度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34-39. |
[2] | 董建梅, 胡江, 李晶, 刘红明, 付小猛, 赖新朴, 杜玉霞. 砧木对柠檬‘云柠1号’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47-54. |
[3] | 王丽丽, 朱诗君, 卢晓红, 金树权. 木霉菌W1生物有机肥对滨海番茄种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100-106. |
[4] | 王欢欢, 王晶晶, 陈奇凌. 3种数学方法在灰枣果实品质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138-144. |
[5] | 李相花, 范彩英, 徐芹, 侯剑, 王慧, 刘艳艳, 王恒, 刘光亚, 韩伟. 不同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与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22-28. |
[6] | 黄婉莉, 张冬敏, 符喜喜, 陈心怡, 张朝坤, 郑诚乐. 砧木种类对‘红香1号’番石榴生长和果实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6): 73-79. |
[7] | 马倩倩, 彭莞云, 黄涛, 谢正伟, 李世银. 硅肥施用方式和浓度对青脆李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39-43. |
[8] | 王敏, 韩守安, 谢辉, 刘旭鹏, 麦合木提·图如普, 漆颖, 阿地里太·铁力克, 艾尔买克·才卡斯木, 潘明启, 张雯. 赤霉素穗轴涂抹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44-49. |
[9] | 张建, 周岭. 新疆地区棉花秸秆粉碎还田及腐解现状调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48-58. |
[10] | 张楠, 潘雪, 刘杰, 于洪久, 张博, 杜海伦, 刘沣漫, 郝帅. 白浆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施菌渣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49-55. |
[11] | 唐旭, 田辉, 张浩冉, 柴国华, 吴秀文. 外源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98-108. |
[12] | 范珊珊, 陈娟, 吴长春, 王睿, 张新刚, 陈小慧, 高飞, 吴文强. 海藻酸肥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60-65. |
[13] | 庞英华, 顾万帆, 金鑫, 张舟娜, 金雅慧, 郑洪福. 杭州余杭径山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97-105. |
[14] | 杨汉, 黄志谋, 瞿和平, 柴沙沙, 黎雨薇, 赵清纯, 秦晓银. 优化施肥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63-67. |
[15] | 张天赐, 李思璇, 陈彦云. 粉垄耕作对黄芪土壤养分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43-4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