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13): 32-40.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684
张幸(), 武建云, 韦晓娟(
), 李慧娟, 黄晓露, 杨德任
收稿日期:
2024-11-14
修回日期:
2025-02-20
出版日期:
2025-05-05
发布日期:
2025-05-0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张幸,女,1985年出生,湖南衡阳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油茶、观赏山茶、金花茶等特色经济林栽培与育种工作。E-mail:86216625@qq.com。
基金资助:
ZHANG Xing(), WU Jianyun, WEI Xiaojuan(
), LI Huijuan, HUANG Xiaolu, YANG Deren
Received:
2024-11-14
Revised:
2025-02-20
Published:
2025-05-05
Online:
2025-05-07
摘要:
对6种珍稀山茶植物开展为期4年的引种适应性观察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南宁地区开展珍稀山茶的迁地保护、引种,以及园林观赏、茶饮、食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和育种提供参考。以从越南和中国龙州、隆安等地引入南宁的菊芳金花茶、黄花茶、‘绢红’山茶、红花离蕊茶、超长柄茶、红花长柄茶为试验材料,开展物候期、生长特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观察,并进行嫁接繁殖与栽培试验,利用层次分析法对6种山茶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等进行引种适应性综合评价。从生态适应性来看,‘绢红’山茶、红花离蕊茶、菊芳金花茶表现出较好的生长适应性,在室外温度最低气温为-2℃时,3种植株均正常生长,未受到冻害,而在夏季38℃高温下表现出较强生活力,未出现灼伤现象,黄花茶和超长柄茶在高温下,嫩叶叶缘出现灼伤及变黄焦枯现象。从嫁接苗栽培来看,‘绢红’山茶、红花离蕊茶、菊芳金花茶繁殖能力较强,嫁接苗移栽18个月后,嫁接苗长势表现较好,其中‘绢红’山茶的株高、地径、冠幅、叶片数均为最大,表明其引种生长适应性最好,超长柄茶、黄花茶引种适应性表现较弱,繁殖能力低,不耐高温和强光照。基于层次分析法,使用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利用价值等共13项与引种目标及适应性评价有直接关联的指标,对引种的6种珍稀山茶构建层次分析模型,采用5分制评分标准对6种山茶引种适应性开展综合评价,综合总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绢红’山茶(4.970分)>红花离蕊茶(4.589分)>菊芳金花茶(3.863分)>红花长柄茶(3.561分)>黄花茶(3.028分)>超长柄茶(3.008分)。‘绢红’山茶、红花离蕊茶、菊芳金花茶适宜在南宁栽培应用,而红花长柄茶、黄花茶和超长柄茶需要进行进一步引种驯化。
张幸, 武建云, 韦晓娟, 李慧娟, 黄晓露, 杨德任. 6种珍稀山茶在南宁的引种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3): 32-40.
ZHANG Xing, WU Jianyun, WEI Xiaojuan, LI Huijuan, HUANG Xiaolu, YANG Deren.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6 Rare Camellia Species Introduced in Nanning[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13): 32-40.
序号 | 种名 | 拉丁名 | 种源地 | 引种材料类型 | 优良性状特征 |
---|---|---|---|---|---|
1 | 菊芳金花茶 | C. cucphuongensis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株型矮小,分枝横向发展,花淡黄色,花蕾橄榄球形,苞片覆瓦状排列 |
2 | 黄花茶 | C. flava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花蕾表面至开花前均为深红色,开花后花朵为黄色,观赏价值高 |
3 | ‘绢红’山茶 | C. calcicola ‘Juanhong’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花大红色,嫩叶呈紫红色,叶型为山茶属中极少见的长披针形 (长宽比≥3.0),植株叶片下垂,观赏价值高,优良育种材料 |
4 | 红花离蕊茶 | C. rubriflora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花蕾、花朵均为花深红色,嫩枝红褐色,观赏价值极高 |
5 | 超长柄茶 | C. longissima | 中国广西龙州 | 穗条、苗木 | 花色为白色稍带淡黄色,花柄长约4 cm, 极度濒危的山茶物种,优良育种材料 |
6 | 红花长柄茶 | C. zhaiana | 中国广西隆安 | 穗条、苗木 | 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红花色,花梗长,长约1.5 cm |
序号 | 种名 | 拉丁名 | 种源地 | 引种材料类型 | 优良性状特征 |
---|---|---|---|---|---|
1 | 菊芳金花茶 | C. cucphuongensis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株型矮小,分枝横向发展,花淡黄色,花蕾橄榄球形,苞片覆瓦状排列 |
2 | 黄花茶 | C. flava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花蕾表面至开花前均为深红色,开花后花朵为黄色,观赏价值高 |
3 | ‘绢红’山茶 | C. calcicola ‘Juanhong’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花大红色,嫩叶呈紫红色,叶型为山茶属中极少见的长披针形 (长宽比≥3.0),植株叶片下垂,观赏价值高,优良育种材料 |
4 | 红花离蕊茶 | C. rubriflora | 越南北部 | 穗条、苗木 | 花蕾、花朵均为花深红色,嫩枝红褐色,观赏价值极高 |
5 | 超长柄茶 | C. longissima | 中国广西龙州 | 穗条、苗木 | 花色为白色稍带淡黄色,花柄长约4 cm, 极度濒危的山茶物种,优良育种材料 |
6 | 红花长柄茶 | C. zhaiana | 中国广西隆安 | 穗条、苗木 | 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红花色,花梗长,长约1.5 cm |
评价因素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1分 |
---|---|---|---|---|---|
叶丰满度 | 叶片极其茂密 | 叶片比较茂密 | 一般 | 叶片稀疏 | 叶片极稀疏 |
花色 | 鲜艳或复色 | — | 花色较淡或单色 | — | — |
花径 | 花径≥4 cm | 2 cm≤花径<4 cm | 2 cm≤花径<3 cm | 1 cm≤花径<2 cm | 花径<1 cm |
花型 | 重瓣 | 半重瓣 | 单瓣 | — | — |
株型 | 枝叶茂密,植株紧凑 | 植株较紧凑 | 一般 | 植株松散 | 植株很松散 |
生长状况 | 生长势极好 | 生长势好 | 生长势一般 | 生长势弱 | 生长势极弱 |
耐光性 | 植株生长正常 | 植株生长基本正常 | 一般 | 植株有5%左右 新梢嫩叶变黄 | 植株有5%以上 新梢嫩叶变黄焦枯 |
耐寒性 | 植株生长正常 | 植株生长基本正常 | 一般 | 有少量新梢嫩叶 出现冻害 | 明显出现新梢嫩叶冻害 |
抗病虫害能力 | 无病虫害 | 病虫害极少 | 病虫害少 | 病虫害较多 | 病虫害极多 |
繁殖能力 | 抽梢率≥85% | 75%<抽梢率≤85% | 60%<抽梢率≤75% | 45%<抽梢率≤60% | 抽梢率≤45% |
新品种 | 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或 新品种登录 | — | 具备选育新品种条件, 满足特异性、一致性、 稳定性要求 | — | — |
珍稀性 | 极珍稀,濒危,国内外极少见, 野生资源存量少 | 珍稀,国内少见, 或国外引进,资源较少 | 一般珍稀 | — | — |
活性成分在 干物质含量中的占比 | 占比≥10% | 8%<占比≤10% | 5%<占比≤8% | 3%<占比≤5% | 占比≤3% |
评价因素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1分 |
---|---|---|---|---|---|
叶丰满度 | 叶片极其茂密 | 叶片比较茂密 | 一般 | 叶片稀疏 | 叶片极稀疏 |
花色 | 鲜艳或复色 | — | 花色较淡或单色 | — | — |
花径 | 花径≥4 cm | 2 cm≤花径<4 cm | 2 cm≤花径<3 cm | 1 cm≤花径<2 cm | 花径<1 cm |
花型 | 重瓣 | 半重瓣 | 单瓣 | — | — |
株型 | 枝叶茂密,植株紧凑 | 植株较紧凑 | 一般 | 植株松散 | 植株很松散 |
生长状况 | 生长势极好 | 生长势好 | 生长势一般 | 生长势弱 | 生长势极弱 |
耐光性 | 植株生长正常 | 植株生长基本正常 | 一般 | 植株有5%左右 新梢嫩叶变黄 | 植株有5%以上 新梢嫩叶变黄焦枯 |
耐寒性 | 植株生长正常 | 植株生长基本正常 | 一般 | 有少量新梢嫩叶 出现冻害 | 明显出现新梢嫩叶冻害 |
抗病虫害能力 | 无病虫害 | 病虫害极少 | 病虫害少 | 病虫害较多 | 病虫害极多 |
繁殖能力 | 抽梢率≥85% | 75%<抽梢率≤85% | 60%<抽梢率≤75% | 45%<抽梢率≤60% | 抽梢率≤45% |
新品种 | 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或 新品种登录 | — | 具备选育新品种条件, 满足特异性、一致性、 稳定性要求 | — | — |
珍稀性 | 极珍稀,濒危,国内外极少见, 野生资源存量少 | 珍稀,国内少见, 或国外引进,资源较少 | 一般珍稀 | — | — |
活性成分在 干物质含量中的占比 | 占比≥10% | 8%<占比≤10% | 5%<占比≤8% | 3%<占比≤5% | 占比≤3% |
种名 | 萌芽期 | 展叶期 | 现蕾期 | 开花期 | 结实情况 |
---|---|---|---|---|---|
菊芳金花茶 | 1月底—2月初 | 3月中下旬—4月下旬 | 5月中旬—6月初 | 12月—翌年5月 | 可以正常结实 |
黄花茶 | 1月底—2月初 | 2月下旬—4月下旬 | 6月中旬—7月初 | 12月—翌年2月 | 未见结实 |
‘绢红’山茶 | 1月中旬—2月中下旬 | 2月底—4月 | 5月中旬—6月初 | 1—4月 | 未见结实 |
红花离蕊茶 | 12月底—1月初 | 2月中下旬 | 5月中旬—6月初 | 1—3月 | 未见结实 |
超长柄茶 | 2月底—3月 | 5月中下旬—6月 | 6月中旬—7月初 | 12月下旬—翌年2月 | 未见结实 |
红花长柄茶 | 1月底—2月初 | 2月中下旬—3月初 | 5月下旬—6月初 | 1—3月 | 未见结实 |
种名 | 萌芽期 | 展叶期 | 现蕾期 | 开花期 | 结实情况 |
---|---|---|---|---|---|
菊芳金花茶 | 1月底—2月初 | 3月中下旬—4月下旬 | 5月中旬—6月初 | 12月—翌年5月 | 可以正常结实 |
黄花茶 | 1月底—2月初 | 2月下旬—4月下旬 | 6月中旬—7月初 | 12月—翌年2月 | 未见结实 |
‘绢红’山茶 | 1月中旬—2月中下旬 | 2月底—4月 | 5月中旬—6月初 | 1—4月 | 未见结实 |
红花离蕊茶 | 12月底—1月初 | 2月中下旬 | 5月中旬—6月初 | 1—3月 | 未见结实 |
超长柄茶 | 2月底—3月 | 5月中下旬—6月 | 6月中旬—7月初 | 12月下旬—翌年2月 | 未见结实 |
红花长柄茶 | 1月底—2月初 | 2月中下旬—3月初 | 5月下旬—6月初 | 1—3月 | 未见结实 |
种名 | 抗寒等级(冬季,最低气温-2℃) | 生活力等级(夏季,最高气温38℃) |
---|---|---|
菊芳金花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Ⅱ级(生活力较强) |
黄花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Ⅲ级(生活力一般) |
‘绢红’山茶 | I级(耐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正常) | I级(生活力强) |
红花离蕊茶 | I级(耐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正常) | I级(生活力强) |
超长柄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Ⅲ级(生活力一般) |
红花长柄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Ⅱ级(生活力较强) |
种名 | 抗寒等级(冬季,最低气温-2℃) | 生活力等级(夏季,最高气温38℃) |
---|---|---|
菊芳金花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Ⅱ级(生活力较强) |
黄花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Ⅲ级(生活力一般) |
‘绢红’山茶 | I级(耐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正常) | I级(生活力强) |
红花离蕊茶 | I级(耐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正常) | I级(生活力强) |
超长柄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Ⅲ级(生活力一般) |
红花长柄茶 | Ⅱ级(在短期最低气温-2℃,生长基本正常) | Ⅱ级(生活力较强) |
种名 | 嫁接3个月后嫁接苗田间生长状况 | 嫁接苗移栽18个月后嫁接苗田间生长状况 | |||||||
---|---|---|---|---|---|---|---|---|---|
抽梢率/% | 新梢长/cm | 新梢粗/mm | 叶片数/片 | 株高/cm | 地径/mm | 冠幅/cm | 叶片数/片 | ||
菊芳金花茶 | 73.28±5.00b | 2.85±1.89bc | 1.84±1.28b | 3.20±1.03bc | 45.71±11.0b | 4.45±1.68c | 45.36±0.07b | 23.20±2.41b | |
黄花茶 | 53.92±4.33cd | 2.38±2.74c | 1.37±0.59c | 2.40±2.04c | 34.37±3.05c | 3.36±3.21d | 28.45±0.10d | 18.40±3.25c | |
‘绢红’山茶 | 85.15±1.03a | 5.06±0.42a | 2.38±0.21a | 6.00±1.56a | 65.45±6.13a | 6.23±1.15a | 68.10±0.03a | 31.00±3.18a | |
红花离蕊茶 | 75.92±4.73b | 3.78±2.14b | 2.47±0.59a | 4.10±2.01b | 53.37±2.05ab | 6.06±331a | 48.10±0.10b | 23.40±3.35b | |
超长柄茶 | 35.00±3.00d | 1.50±1.39d | 1.32±1.28c | 2.20±1.08d | 23.71±9.45d | 3.15±1.48d | 25.68±0.07d | 15.20±2.01c | |
红花长柄茶 | 65.00±3.00c | 2.34±1.81c | 1.64±1.28bc | 3.60±1.09b | 33.71±10.45c | 5.15±1.68b | 35.33±0.07c | 26.20±2.21ab |
种名 | 嫁接3个月后嫁接苗田间生长状况 | 嫁接苗移栽18个月后嫁接苗田间生长状况 | |||||||
---|---|---|---|---|---|---|---|---|---|
抽梢率/% | 新梢长/cm | 新梢粗/mm | 叶片数/片 | 株高/cm | 地径/mm | 冠幅/cm | 叶片数/片 | ||
菊芳金花茶 | 73.28±5.00b | 2.85±1.89bc | 1.84±1.28b | 3.20±1.03bc | 45.71±11.0b | 4.45±1.68c | 45.36±0.07b | 23.20±2.41b | |
黄花茶 | 53.92±4.33cd | 2.38±2.74c | 1.37±0.59c | 2.40±2.04c | 34.37±3.05c | 3.36±3.21d | 28.45±0.10d | 18.40±3.25c | |
‘绢红’山茶 | 85.15±1.03a | 5.06±0.42a | 2.38±0.21a | 6.00±1.56a | 65.45±6.13a | 6.23±1.15a | 68.10±0.03a | 31.00±3.18a | |
红花离蕊茶 | 75.92±4.73b | 3.78±2.14b | 2.47±0.59a | 4.10±2.01b | 53.37±2.05ab | 6.06±331a | 48.10±0.10b | 23.40±3.35b | |
超长柄茶 | 35.00±3.00d | 1.50±1.39d | 1.32±1.28c | 2.20±1.08d | 23.71±9.45d | 3.15±1.48d | 25.68±0.07d | 15.20±2.01c | |
红花长柄茶 | 65.00±3.00c | 2.34±1.81c | 1.64±1.28bc | 3.60±1.09b | 33.71±10.45c | 5.15±1.68b | 35.33±0.07c | 26.20±2.21ab |
模型 | 判断矩阵 | 权重值(Wi) | 一致性检验 | |||||||
---|---|---|---|---|---|---|---|---|---|---|
A-C | A | C1 | C2 | C3 | λmax | CI | CR | |||
C1 | 1 | 1/5 | 3 | 0.188 | 3.065 | 0.032 | 0.056<0.100 | |||
C2 | 5 | 1 | 7 | 0.731 | ||||||
C3 | 1/3 | 1/7 | 1 | 0.081 | ||||||
C1-Pi | C1 | P1 | P2 | P3 | P4 | P5 | ||||
P1 | 1 | 1/7 | 1/3 | 1/9 | 1/5 | 0.049 | 5.310 | 0.077 | 0.069<0.100 | |
P2 | 7 | 1 | 5 | 1/2 | 3 | 0.287 | ||||
P3 | 3 | 1/5 | 1 | 1/7 | 1/3 | 0.076 | ||||
P4 | 9 | 2 | 7 | 1 | 5 | 0.449 | ||||
P5 | 5 | 1/3 | 3 | 1/5 | 1 | 0.139 | ||||
C2-Pi | C2 | P6 | P7 | P8 | P9 | P10 | ||||
P6 | 1 | 1/6 | 1/6 | 1/3 | 1/9 | 0.050 | 5.272 | 0.068 | 0.061<0.100 | |
P7 | 6 | 1 | 1 | 3 | 1/4 | 0.186 | ||||
P8 | 6 | 1 | 1 | 3 | 1/4 | 0.186 | ||||
P9 | 3 | 1/3 | 1/3 | 1 | 1/6 | 0.089 | ||||
P10 | 9 | 4 | 4 | 6 | 1 | 0.490 | ||||
C3-Pi | C3 | P11 | P12 | P13 | ||||||
P11 | 1 | 5 | 3 | 0.659 | 3.029 | 0.015 | 0.025<0.100 | |||
P12 | 1/5 | 1 | 1 | 0.156 | ||||||
P13 | 1/3 | 1 | 1 | 0.185 |
模型 | 判断矩阵 | 权重值(Wi) | 一致性检验 | |||||||
---|---|---|---|---|---|---|---|---|---|---|
A-C | A | C1 | C2 | C3 | λmax | CI | CR | |||
C1 | 1 | 1/5 | 3 | 0.188 | 3.065 | 0.032 | 0.056<0.100 | |||
C2 | 5 | 1 | 7 | 0.731 | ||||||
C3 | 1/3 | 1/7 | 1 | 0.081 | ||||||
C1-Pi | C1 | P1 | P2 | P3 | P4 | P5 | ||||
P1 | 1 | 1/7 | 1/3 | 1/9 | 1/5 | 0.049 | 5.310 | 0.077 | 0.069<0.100 | |
P2 | 7 | 1 | 5 | 1/2 | 3 | 0.287 | ||||
P3 | 3 | 1/5 | 1 | 1/7 | 1/3 | 0.076 | ||||
P4 | 9 | 2 | 7 | 1 | 5 | 0.449 | ||||
P5 | 5 | 1/3 | 3 | 1/5 | 1 | 0.139 | ||||
C2-Pi | C2 | P6 | P7 | P8 | P9 | P10 | ||||
P6 | 1 | 1/6 | 1/6 | 1/3 | 1/9 | 0.050 | 5.272 | 0.068 | 0.061<0.100 | |
P7 | 6 | 1 | 1 | 3 | 1/4 | 0.186 | ||||
P8 | 6 | 1 | 1 | 3 | 1/4 | 0.186 | ||||
P9 | 3 | 1/3 | 1/3 | 1 | 1/6 | 0.089 | ||||
P10 | 9 | 4 | 4 | 6 | 1 | 0.490 | ||||
C3-Pi | C3 | P11 | P12 | P13 | ||||||
P11 | 1 | 5 | 3 | 0.659 | 3.029 | 0.015 | 0.025<0.100 | |||
P12 | 1/5 | 1 | 1 | 0.156 | ||||||
P13 | 1/3 | 1 | 1 | 0.185 |
C层 | C层总排序权重值 | P层指标 | P层单排序权重值 | P层总排序权重值 |
---|---|---|---|---|
C1观赏特性 | 0.188 | P1叶丰满度 | 0.049 | 0.009 |
P2花色 | 0.287 | 0.054 | ||
P3花径 | 0.076 | 0.014 | ||
P4花型 | 0.449 | 0.085 | ||
P5株型 | 0.139 | 0.026 | ||
C2生态习性 | 0.731 | P6生长状况 | 0.050 | 0.036 |
P7耐光照 | 0.186 | 0.136 | ||
P8耐寒性 | 0.186 | 0.136 | ||
P9抗病虫害 | 0.089 | 0.065 | ||
P10繁殖能力 | 0.490 | 0.358 | ||
C3利用价值 | 0.081 | P11新品种 | 0.659 | 0.053 |
P12珍稀性 | 0.156 | 0.013 | ||
P13活性成分 | 0.185 | 0.015 |
C层 | C层总排序权重值 | P层指标 | P层单排序权重值 | P层总排序权重值 |
---|---|---|---|---|
C1观赏特性 | 0.188 | P1叶丰满度 | 0.049 | 0.009 |
P2花色 | 0.287 | 0.054 | ||
P3花径 | 0.076 | 0.014 | ||
P4花型 | 0.449 | 0.085 | ||
P5株型 | 0.139 | 0.026 | ||
C2生态习性 | 0.731 | P6生长状况 | 0.050 | 0.036 |
P7耐光照 | 0.186 | 0.136 | ||
P8耐寒性 | 0.186 | 0.136 | ||
P9抗病虫害 | 0.089 | 0.065 | ||
P10繁殖能力 | 0.490 | 0.358 | ||
C3利用价值 | 0.081 | P11新品种 | 0.659 | 0.053 |
P12珍稀性 | 0.156 | 0.013 | ||
P13活性成分 | 0.185 | 0.015 |
种名 | 形态特征得分 | 生态习性得分 | 利用价值得分 | 综合总得分 | 综合排序 |
---|---|---|---|---|---|
菊芳金花茶 | 3.475 | 4.000 | 3.527 | 3.863 | 3 |
黄花茶 | 3.000 | 3.000 | 3.341 | 3.028 | 5 |
‘绢红’山茶 | 5.000 | 5.000 | 4.630 | 4.970 | 1 |
红花离蕊茶 | 5.000 | 4.510 | 4.341 | 4.589 | 2 |
超长柄茶 | 3.475 | 2.834 | 3.498 | 3.008 | 6 |
红花长柄茶 | 4.363 | 3.235 | 4.630 | 3.561 | 4 |
种名 | 形态特征得分 | 生态习性得分 | 利用价值得分 | 综合总得分 | 综合排序 |
---|---|---|---|---|---|
菊芳金花茶 | 3.475 | 4.000 | 3.527 | 3.863 | 3 |
黄花茶 | 3.000 | 3.000 | 3.341 | 3.028 | 5 |
‘绢红’山茶 | 5.000 | 5.000 | 4.630 | 4.970 | 1 |
红花离蕊茶 | 5.000 | 4.510 | 4.341 | 4.589 | 2 |
超长柄茶 | 3.475 | 2.834 | 3.498 | 3.008 | 6 |
红花长柄茶 | 4.363 | 3.235 | 4.630 | 3.561 | 4 |
[1] |
高继银, 帕克斯, 杜跃强. 山茶属植物主要原种彩色图集[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3-24.
|
[2] |
刘福平. 茶花育种研究现状与趋势[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39(6):815-819.
|
[3] |
韦晓娟, 马锦林, 李开祥, 等. 茶花新品种登录[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20):61.
|
[4] |
韦晓娟, 廖健明, 马锦林, 等. 珍稀濒危植物超长柄茶的繁殖栽培试验[J]. 广西林业科学, 2020, 49(3):451-453.
|
[5] |
|
[6] |
|
[7] |
韦宇. 隆安县气候变化下农作物种植环境适应性分析[J]. 种子科学, 2022(3):130-132.
|
[8] |
程爱珍, 黄中雄. 广西龙州县糖蔗种植气候优势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8):3550-3552.
|
[9] |
江泽鹏, 吴道念, 王东雪, 等. 普通油茶优良家系杂交试验[J]. 广西林业科学, 2014, 43(4):409-413.
|
[10] |
何应会, 马锦林, 张日清, 等.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09, 38(6):212-217.
|
[11] |
孟庆国. 山茶花在徐州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J]. 花卉, 2018(18):8-9.
|
[12] |
庄瑞林, 王德斌, 蔡肖群. 茶花大树嫁接繁殖砧穗组合成活研究[J]. 花木盆景, 2006(1):10-11.
|
[13] |
肖旭.山茶属(Camellia L.) 瘤果茶组(Sect. Tuberculate)植物分类修订及观赏价值综合评价[D]. 贵阳: 贵州大学, 2023.
|
[14] |
陈艺荃, 潘宏, 魏云华. 山茶花品种观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观赏价值综合评价[J]. 福建农业学报, 2019, 34(5):551-559.
|
[15] |
曾阳金, 李远球, 饶兴权, 等. 广东省柏拉木属8种野生观赏植物的综合评价[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 43(1):120-126.
|
[16] |
廖美兰, 王华新, 周修任, 等. 广西二十种金花茶观赏价值综合评价[J]. 北方园艺, 2015(9):67-70.
|
[17] |
周兴文, 谢一青, 叶晓霞, 等. 八种金花茶观赏特性指标选择与综合评价[J]. 福建林业, 2021(5):29-32.
|
[18] |
赵鸿杰, 柯欢, 胡羡聪, 等. 50种山茶科植物的综合评价[J]. 防护林科技, 2015(10):60-62.
|
[19] |
黄元贞, 刘海平, 马良,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12种虾脊兰属植物的观赏性和生长适应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7(6):667-672.
|
[20] |
翁钰舟. 不同樱花品种的适生性及观赏性综合评价[D]. 贵阳: 贵州大学, 2020.
|
[21] |
王莹, 李玉娟, 谈峰, 等. 8个彩叶紫薇品种观赏性及适应性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 46(3):327-333.
|
[22] |
杨舒婷, 唐遒冥, 孙利娜, 等. 50个不同品种大花绣球在南宁的引种适应性综合评价[J]. 中国热带农业, 2024(2):17-29.
|
[23] |
邝雪琨, 郑倩, 孔庆博, 等. 山茶属植物系统发育及分类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24, 51(1):53-6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192 |
[24] |
王坤, 韦晓娟, 李宝财, 等. 12种金花茶组植物光合生理特性比较[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1):80-86.
|
[25] |
刘莹, 耿显胜, 俞文仙, 等. 山茶种质资源的花腐病抗性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4):157-164.
|
[1] | 任庆国, 吴广俊, 林平, 张继雨, 张鑫, 张永珊, 海涛. 小麦新品种‘菏麦26’的产量及品质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9): 32-37. |
[2] | 陈玲, 阳灿, 周耀武, 彭淼, 王婷婷, 易春, 贾雨诗, 周铁, 李菲菲. 16份枳及枳橙种质资源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84-92. |
[3] | 刘娇, 胡星, 黄晓霞, 刘文革, 何明雄, 卢昌友, 罗以贵. ‘云烟116’和‘云烟300’在广西河池烟区的种植适应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 22-28. |
[4] | 李云溪, 查养良, 陈木兰, 缑耀武, 刘泉. 咸阳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适宜性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77-83. |
[5] | 赵国珍, 刘慰华, 刘似玉, 董林波, 李林东, 陈于敏.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1-6. |
[6] | 张煜婷, 韩雪雪, 何芳霞, 严瑞. 50种园林小菊观赏性状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56-65. |
[7] | 胡启瑞, 吉春容, 高健. 库尔勒香梨生长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91-97. |
[8] | 唐桂梅, 黄国林, 赵凡, 刘洋, 张力, 李卫东, 肖晓玲. 药茶用菊花扦插效果的量化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42-47. |
[9] | 季琳琳, 孙维敏, 陈素传, 王斐, 付逍遥, 崔灿, 吴志辉, 张俊佩. 配比施肥对山核桃幼树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3): 26-31. |
[10] | 李建, 王定开, 熊建云, 王天明, 魏康碧, 王文鑫, 魏冬梅, 李云. 文山州12个常规籼稻品种的适应性评价与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2): 9-18. |
[11] | 王静静, 李腾飞, 张禄祺, 段青青, 常培培, 王友平, 张自坤. 山东地区加工型辣椒品质特征鉴定与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152-158. |
[12] | 安亚明, 赵文庆, 赵宇, 刘会静, 高洋, 刘猛, 付博文, 李顺国. ‘公谷’系列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技术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22-30. |
[13] | 于复欣, 陈泽昌, 李鑫, 王钰森, 姜晴月, 唐艳艳, 王晶珊, 乔利仙. 适宜芽苗菜生产的花生品种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66-71. |
[14] | 胡娜, 侯世星, 夏国栋, 陈思, 张继明. 樱花早花品种‘飞寒樱’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0): 81-88. |
[15] | 许金萍, 蒋晓梅, 胡波, 胡越, 李云, 程仡锴. 基于GIS的安吉县茶树栽培农业气候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 119-12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