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薛文瑞, 杨自辉, 张永, 郭树江, 王强强, 张剑挥. 民勤荒漠绿洲植被覆盖对地下水和降水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102-109. |
[2] |
雷俊, 赵福年, 卢国阳, 姚瑞, 牛海洋, 李文举, 杨蕙宁.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变动的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55-62. |
[3] |
董佳蕊. 通辽市气象因子对红薯产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75-79. |
[4] |
汪和廷, 张从合, 方玉, 褚进华, 严志, 周桂香, 王林, 杨韦, 申广勒, 王慧. 中国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育种策略影响探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64-74. |
[5] |
吴炫柯, 汪仁军, 马冬晨, 安佳君, 黄维, 刘永裕, 刘志平, 姚裕群. 甘蔗一个生产周期株高生长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36-40. |
[6] |
杨荣赞, 丁艳萍, 刘有梅, 刘艳阳, 田琳, 王龙. 樱桃园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8): 67-72. |
[7] |
缪明榕, 王辉, 吴锐涛, 丁伟, 赵成诚.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翻斗雨量传感器测雨性能对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4): 142-147. |
[8] |
罗宇,高文娟,罗林艳,范嘉智,段思汝. 怀化地区强降水过程中的GPS可降水量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6): 97-103. |
[9] |
张洪玲,王波,刘赫男,朱红蕊. 1961-2017年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5): 115-122. |
[10] |
张维胜.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不同高度降水量数据对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8): 80-84. |
[11] |
王静,万红莲. 气候变化对宝鸡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0): 108-113. |
[12] |
于红. 天津市武清区冬小麦各生育期灌溉需水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0): 17-21. |
[13] |
张辉,张蓓蓓. 长武县近30年水面蒸发量与温度、降水量关系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9): 89-93. |
[14] |
邹璐,肖国杰. 云南西北地区近54a极端降水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4): 119-123. |
[15] |
魏永亮,韩方昕,解文璇. 玉树地区1961-2015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4): 124-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