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金保, 杨学明, 周淼平, 张鹏. 江苏省小麦参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5-19. |
[2] |
刘国栋, 张桂芝, 王爱玉, 赵红军, 赵金辉, 张晓洁, 陈兰. 品种和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3): 45-49. |
[3] |
李晓航,马华平. 冬小麦品种新麦29在不同播期和播量处理下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9): 14-19. |
[4] |
戴祥来,向阳,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0): 13-19. |
[5] |
韦 宝,宋朝玉,王圣健,桑素平,李凤涛,王珍珍,杨锦忠. 施氮时期和R/FR 比值对玉米生长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 10-18. |
[6] |
李 强,乔文臣,魏建伟,孙书娈,李慧敏,孟祥海,李丁,赵明辉,赵凤梧. 晚播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衡科6021’的高产高效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4): 9-14. |
[7] |
麻慧芳,杨成元,史关燕,陈瑛. 谷子杂交种早衰对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9): 83-86. |
[8] |
敖芹,谷晓平,姚熠. 不同播栽期的温度对水稻‘宜香优1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6): 11-15. |
[9] |
黎波涛,石玉真,龚举武,李俊文,刘爱英,王涛,商海红,巩万奎,陈婷婷,葛 群,王永波,贾 琳,胡玉枢,袁有禄. 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1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 108-114. |
[10] |
赵玮,张艳艳,张锋,王琴,翟晓琴,邱宁刚,张谋草. 陇东塬区玉米灌浆期气象因子变化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1): 62-66. |
[11] |
秦信蓉,田世刚,王仙萍,沈 奇. 贵州紫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4): 174-178. |
[12] |
张城. 印水型杂交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7): 88-92. |
[13] |
付小勤 原保忠 张献龙 聂以春 刘燕 柯昌煌 叶圣池. 钾肥分期施用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8): 95-103. |
[14] |
姜雯 张倩 张洪生. 不同种植密度下缓/控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氮利用和子粒产量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7): 111-115. |
[15] |
姚日升 韩湘云 景元书 徐芸皎 黄鹤楼. 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1): 2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