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摘要[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3.
|
[2] |
左旭, 毕于运, 王红彦, 等. 中国棉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6):159-166.
|
[3] |
高倩. 南疆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果树残枝生物质特性检测[D]. 阿拉尔: 塔里木大学, 2021.
|
[4] |
景峰. 长期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秸秆腐解特性及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6.
|
[5] |
秦新政, 王玉苗, 王志慧, 等. 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59(5):1236-1244.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5.024
|
[6] |
王学成, 刘冉, 杨莹攀, 等. 棉花秸秆不同埋深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根系构型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21(9):77-82.
|
[7] |
盖钧镒. 试验统计方法(第4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
[8] |
李泓霖, 郭婷, 周莹, 等. 多功能光-磁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柑橘农残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21):337-347.
|
[9]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100.
|
[10] |
刘洋, 王涛, 李斌, 等. 新疆棉花秸秆粉碎还田机应用现状分析[J]. 新疆农机化, 2020(3):9-13.
|
[11]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7(5):43.
|
[12] |
崔正果, 李秋祝, 张玉斌, 等. 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 2018, 43(6):16-19.
|
[13] |
陈盛, 黄达, 张力, 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肥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41(6):1-11.
|
[14] |
李金霞, 卞科, 许斌. 棉秆资源特性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1):46-4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1.013
|
[15] |
曾莉. 不同氮肥用量下潮土中秸秆分解过程及其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2.
|
[16] |
TANG M, LIU R, LUO Z, et al. Straw returning measures enhance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and promote cotton growth[J]. Agronomy, 2023, 13(7):1850.
|
[17] |
HAN Y, YAO S H, JIANG H, et al. Effects of mixing maize straw with soil and placement depths on decomposition rates and products at two cold sites in the mollisol region of China[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20, 197:104519.
|
[18] |
刘艳慧, 王双磊, 李金埔, 等. 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7):1037-1046.
|
[19] |
田立文, 祁永春, 戴路, 等. 新疆南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 核农学报, 2020, 34(1):214-223.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0.01.0214
|
[20] |
查向浩, 林宁, 王晶, 等. 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肥岛”的养分特征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7):1625-1628.
|
[21] |
宗睿. 冻融及秋耕方式对北疆长期滴灌棉田土壤质量的影响机理[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