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伟平,朱晓韵刺梨的生物活性成分及食品开发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11(11).
[2] 王霞,蓝林密,陈全斌我国刺梨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6(5):6-8.
[3] 樊卫国刺梨新品种“贵农 5号” [J].中国果业信息,2011,28(10).
[4] 何照范,熊绿芸,国兴民剌梨果实的营养成分[J].营养学报,1988(3): 262-266.
[5] 肖竦 RP-HPLC法测定刺梨中的 Vc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1356,1358.
[6] 刘春梅,代亨燕,苏晓光刺梨果醋饮料的研制[J].中国酿造,2009 (10).
[7] 吴立夫.刺梨汁防癌作用初报[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6,7(1).
[8] 程务本,庄庆祺.刺梨的药理和开发应用(摘要)[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187-191.
[9] 刘春喜,李海山刺梨人工栽培丰产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5).
[10]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等.生物化学:上册(3版)[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1-464.
[11] 吴素玲,张卫明,孙晓明,等.刺梨 SOD活力测定研究[J].食品科学, 2005(11):38-42.
[12] 吕金海,李胜华,陈静.刺梨中维生素 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3):223-228.
[13] 周涛,江维克,艾强,等.贵州刺梨中总维生素 C及还原型维生素 C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9): 37-40.
[14] 王钢.自由基与中医中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42-492.
[15] 陈军.不同浸提条件对刺梨 Vc 提取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04 (4):17-20.
[16] 戴支凯, 余丽梅. 刺梨的药理作用 [J]. 中国药房,2007(21): 1668-1669.
[17] 牟君富,王绍美,朱庆刚.刺梨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1981(6):55-56.
[18] 谭丰,毛羽,杨晓艳,等.苗药刺梨 SOD测定及其保存方法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43-546.
[19] 涂国云,刘利花.刺梨的营养成份及保健药用[J].中国林副特产, 2006(1):68-70.
[20] 陈军.不同浸提条件对刺梨 Vc 提取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04 (4):17-20.
[21] 史肖白,顾姻,庄一义,等.刺梨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4):49-50.
[22] 李兰,郭丹钊,孟庆阳.刺梨细胞中 SOD的几种提取方法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73.
[23] 李明朝,陈爱军.山区佳果——刺梨[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5(2).
[24] 丁欣芳.发展刺梨生产当有可为[J].农村新技术,2001(5).
[25] 方修贵,李嗣彪,郑益清.刺梨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4(1).
[26] 王霞,蓝林密,陈全斌.我国刺梨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6(5).
[27] 谭书明,申世轩,丁筑红.刺梨干型全汁果酒加工技术研究[J].酿酒科技,2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