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罗细芳,古育平,陈火春,等.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价值评估[J].华东森林经理,2013(1):25-27. [2]	成向荣,虞木奎,张建锋,等.沿海防护林工程营建技术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9(1):63-67.
 [3]	许景伟,李传荣,马履一,等.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抗旱性的比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6-170.
 [4]	韩玉洁,孙海菁,朱春玲,等.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4):165-168.
 [5]	杨学军,郑天祎,储亦婷,等.上海地区沿海防护林树种的筛选应用[J].防护林科技,2004(4):5-7.
 [6]	郗金标,何源,许景伟,等.论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树种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4(3):17-20.
 [7]	张巧,韩永刚,黄义雄,等.沿海木麻黄生态效益研究综述[J].防护林科技,2014(1):45-49.
 [8]	黄俊彪,陈步峰,裴男才,等.海岸景观防护林群落对堤岸土壤化学的生态效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3(8):1303-1309.
 [9]	胡海坡,仇才楼.苏北沿海防护林土壤可蚀性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1,8(1):150-154.
 [10]	张金池,孔雨光,王因花,等.苏北淤泥质海岸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分离[J].生态学报,2010,30(12):3144-3154.
 [11]	周和锋,邵学新,房聪玲,等.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及生态效益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4(2):41-43.
 [12]	李文华,周和锋,邵学新,等.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J].防护林科技,2012(3):6-8.
 [13]	Korublue I.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ero-ionization[J]. Medical Biometeorology,1990,33:25-29.
 [14]	石强,舒惠芳,钟林生,等.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1):36-40.
 [15]	秦俊,王丽勉,高凯,等.植物群落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2):303-308.
 [16]	王宗星,虞木奎,成向荣,等.上海市郊沿海防护林防护效应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19(3):85-88,96.
 [17]	张凯旋.上海环城林带群落生态学与生态效益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8]	张建锋.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74-78.
 [19]	单奇华,张建锋,唐华军,等.质量指数法表征不同处理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2,49(6):1095-1103.
 [20]	张建锋,陈光才,王瑛,等.上海沿海防护林空气负离子水平测定[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25(1):11-13.
 [21]	尹俊光,彭鹓,章君果,等.城市近自然森林生态效益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5):6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