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纪芳, 蔡静芸, 付甫永, 等. 贵州省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 2016,39(2):109-112. | 
																													
																						| [2] | 李建庆, 杨忠岐, 梅增霞, 等. 云斑天牛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对策[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22(1):148-153. | 
																													
																						| [3] | 胡光辉, 闫争亮, 段兆尧, 等. 云斑天牛对永善县核桃危害程度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47(5):104-107. | 
																													
																						| [4] | 梅增霞, 李建庆. 黄河三角洲地区云斑白条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滨州学院学报, 2014,30(3):58-62. | 
																													
																						| [5] | 赖永梅, 陈保光, 王琳, 等. 云斑白条天牛对城市园林树木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 中国森林病虫, 2016,35(1):16-19. | 
																													
																						| [6] | 王万波, 周剑, 李振明, 等. 云斑天牛的发生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以青岛市八大峡公园为例[J]. 安徽林业科技, 2016,42(5):41-43. | 
																													
																						| [7] | 杨桦, 杨伟, 杨春平, 等. 室内条件下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反应[J]. 昆虫学报, 2012,55(1):70-76. | 
																													
																						| [8] | 卓志航, 杨伟, 徐丹萍, 等. 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及野蔷薇挥发性成分测定[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6(4):544-548. | 
																													
																						| [9] | 马艳, 史黎央, 赵艺, 等. 云斑天牛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36(3):437-443. | 
																													
																						| [10] | 夏举飞, 刘仪君, 杨松, 等. 云斑白条天牛防治研究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20):154-155. | 
																													
																						| [11] | Luo S L, Zhuge P P, Wang M Q. Mating behavior and contact pheromones of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Coleoptera: Cerambycidae)[J]. Entomological Science, 2011,14:359-363. doi: 10.1111/ens.2011.14.issue-3    
																																					URL
 | 
																													
																						| [12] | 李建庆, 杨忠岐, 张雅林, 等. 杨树上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J]. 昆虫学报, 2009,52(8):860-866. | 
																													
																						| [13] |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危害白蜡树的云斑白条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J]. 林业科学研究, 2015,28(6):877-882. | 
																													
																						| [14] | 梅增霞, 李建庆, 张智涛. 杨树云斑白条天牛不同虫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及频次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24):190-193. | 
																													
																						| [15] | 禹海鑫, 安榆林, 郭骁驹, 等. 不同种类白条天牛基因条形码特征与系统发育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13):90-94. | 
																													
																						| [16] | 禹海鑫, 徐梅, 徐宁, 等. 白条天牛DNA条形码鉴定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 2016,43(2):90-94,116. | 
																													
																						| [17] | 卓志航, 杨伟, 徐丹萍, 等. 一种云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0(4):164-170. | 
																													
																						| [18] | 杨忠岐, 王小艺, 张翌楠, 等.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34(2):163-183. | 
																													
																						| [19] | 杨忠岐, 李建庆, 梅增霞, 等. 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危害白蜡的云斑天牛[J]. 林业科学, 2011,47(12):78-84. doi: 10.11707/j.1001-7488.20111211    
																																					URL
 | 
																													
																						| [20] | 陈贤群, 刘奇志, 曹景富, 等. 两种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核桃云斑天牛田间效果评价[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32(4):456-461. | 
																													
																						| [21] | 马占山. 昆虫种群抽样技术研究的现状[J]. 林业科学, 1990,26(3):254-261. | 
																													
																						| [22] | 马占山. 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法的最近进展[J]. 昆虫知识, 1992,29(4):240-243. | 
																													
																						| [23] | 沈佐锐. 负二项分布与昆虫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的研究现状[J]. 生物数学学报, 1992,7(1):81-94. | 
																													
																						| [24] | 黄保宏, 邹运鼎, 毕守东, 等. 朝鲜球坚蚧及黑缘红瓢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4(3):413-417. | 
																													
																						| [25] | 唐启义, 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470-473. | 
																													
																						| [26] | 丁岩钦. 昆虫数学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2-57. | 
																													
																						| [27] | 宗世祥. 沙棘木蠹蛾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 [28] |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不同林分白蜡树云斑白条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J]. 生态学报, 2016,36(7):4540-4547. | 
																													
																						| [29] | 胡瑜珩, 武海卫, 许志春. 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30(5):16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