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玲, 仇文婷, 王彦军, 康天兰, 栗孟飞. 珍稀中药材白芨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9): 80-84. |
[2] |
李茂娟,廖祯妮,邓少华,王华龙,曹罕升. 百合新品种引种筛选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2): 65-70. |
[3] |
左静静,闫贵云,安晓宁,霍利光,刘少翔. 正交设计优化北苍术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1): 21-24. |
[4] |
周 涤,刘克林,卫尊征,王 贤,熊 敏. 白纹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4): 124-128. |
[5] |
严 玫,黄冰艳,苗利娟,易明林,李文静,高 伟,董文召,张新友. 花生胚轴的离体诱导与植株再生[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1): 149-156. |
[6] |
李际红. 红掌“火焰”、“阿拉巴马”组培快繁及再生方式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2): 203-208. |
[7] |
潘梅 王景飞 黄赛 吕德任 戚华莎. 药用植物裸花紫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7): 127-132. |
[8] |
聂琳 彭杰 常军 刘晓明. 四倍体刺槐研究现状及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4): 1-4. |
[9] |
李海燕 王小敏 李维林 吴文龙. 树莓品种‘Kivigold’快繁技术体系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4): 203-207. |
[10] |
何碧珠 吴少华 邱万翔. 药用植物红落藜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3): 308-312. |
[11] |
李际红,邢世岩,焦 振,刘国兴,张友朋. 窄冠白杨组培快繁与再生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7): 60-64. |
[12] |
刘丽萍,黄丽萍,李长明,王良生,余朝秀,李枝林. 水生美人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6): 153-153. |
[13] |
谷 凤,候卓捷,张志平,夏慧敏,付玉兰. 文心兰丛生芽组培快繁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2): 85-085. |
[14] |
chunyanzhu@yahoo.com.cn. 云锦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5): 335-335. |
[15] |
张玉翠,高海波. 杜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8): 306-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