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浩, 谢晋, 袁文彬, 王初亮, 陈坤华, 曾繁东, 梁增发, 苏诏, 王维. 不同有机物料对烤烟根系特征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51-57. |
[2] |
仁增草, 武均, 彭敏, 宋雪峰, 王月胜, 蔡立群. 不同施肥处理对芹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6): 86-90. |
[3] |
聂良鹏, 郭利伟, 郑春风, 吕玉虎, 张梦, 李本银, 潘兹亮, 李杰. 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65-69. |
[4] |
范鹤龄, 王浩晨, 陈伟益, 陆建明, 孙雪冰, 朱清, 李长江, 张荣萍. 酵素对热区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2): 76-83. |
[5] |
郭新送, 于晓东, 张晶, 张培苹, 赵花, 杜栋梁, 马鑫磊, 丁方军. 不同种植年限桃树根区土壤肥力变异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7): 65-71. |
[6] |
纪力, 邵文奇, 陈富平, 董青君, 章安康. 连年规模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3): 1-7. |
[7] |
赵满兴, 余光美, 白二磊, 刘慧, 曹阳阳.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5): 86-94. |
[8] |
怀宝东, 隋文志, 田艳洪, 徐飞, 李佩然, 隋新, 闫凤超, 李佩珊. 基于纳米碳添加的减量施肥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 6-13. |
[9] |
葛超楠,刘荣杰,罗宝杰,岑汤校,史努益,胡元元.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淡涂泥土水稻产量和基础地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 1-5. |
[10] |
樊吴静,罗兴录,单忠英. 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木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8): 25-31. |
[11] |
李敏,韩上,武际,陈峰,桑亚松,王慧,唐杉. 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6): 95-99. |
[12] |
罗璇,安晨,路璐,周贝贝,曹正锋,戴网成,沈晓昆,徐琪,赵文明,陈国宏. 不同鸭品种在“稻鸭共作”系统中的行为学差异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5): 159-164. |
[13] |
高文胜,秦旭,王志刚,胡兆平,陈剑秋,杨 力. 土壤调理剂在桃上应用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4): 131-134. |
[14] |
李成,马海林,刘方春,李丽,马丙尧,杜振宇,孙蕾. 胶东半岛蓝莓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9): 159-163. |
[15] |
孙 星,朱克亚,刘 勤,曹志洪,蔡宪杰,程 森,张伟峰,孙 平. 皖南山区稻田土壤施用硅肥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6):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