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韶松, 郑凤萍, 申时才, 徐高峰, 温丽娜, 金桂梅, 陶琼, 张付斗.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入侵现状及防控策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83-89. |
[2] |
韩佳希, 范中菡, 董义霞, 吕昕芮, 李红春, 陈庆华, 李洪浩, 林立金, 胡容平. 脱落酸对葡萄幼苗镉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46-51. |
[3] |
马光宗, 杨云海, 徐高峰, 杨韶松, 张付斗, 申时才, 叶敏. 苦荞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112-120. |
[4] |
王小林, 张盼盼, 纪晓玲, 张静, 张雄, 乔文渊. 黄土塬区施肥策略对大豆生物量分配及转化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23-29. |
[5] |
马洁, 尹学红, 李志, 杨涓, 郑国琦, 梁新华. 基施和追施富硒有机肥对小麦叶绿素荧光、产量和硒富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1-9. |
[6] |
胡容平, 范中菡, 陈庆华, 廖慧苹, 李洪浩, 陈松, 林立金. 不同倍性龙葵砧木嫁接对树番茄幼苗硒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 43-47. |
[7] |
杨柳, 王新宇, 张航, 张廷秀, 杨成君. 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对二月兰的化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9): 71-76. |
[8] |
唐健, 赵隽宇, 覃祚玉, 王会利, 石媛媛.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环境研究中的进展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 122-127. |
[9] |
耿贵, 刘钰, 李任任, 杨瑞瑞, 路正禹, 於丽华, 王宇光. 甜菜连作土壤对甜菜幼苗生长影响及其化感物质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 15-20. |
[10] |
朱宝林, 刘伟堂, 王立鹏, 王豪, 游录丹, 王金信. 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的化感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 106-112. |
[11] |
常海霞, 郭红亮, 刘永忠, 李万星, 曹晋军, 靳鲲鹏, 李丹.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7): 16-20. |
[12] |
赵孔平, 刘伟堂, 朱宝林, 陈秀涛, 王倩, 王金信. 不同作物秸秆腐解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2): 132-138. |
[13] |
刘晓燕,曹坳程,丁雷. 马尾松和青冈凋落物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1): 30-36. |
[14] |
崔凤娟,李岩,王振国,邓志兰,李默,徐庆全.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8): 8-13. |
[15] |
张玉红,陈路瑶,刘 彤,高欣,张锡国. 增补UV-B辐射对药用植物黄檗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4): 7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