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导航切换
中国农学通报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获奖情况
数据库收录
编 委 会
作者中心
作者登录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常见问题
审者中心
审稿政策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主编登录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精彩专题
按栏目浏览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
玉米
《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刊载玉米作物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合评述、经验交流、应用技术、科技简讯、信息研究及与之有关的生物、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等文章为此专题报道内容
,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
(按
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
。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早熟玉米新品种陕单21号的选育报告
师公贤,张仁和,李跃文,温振民,王国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103-10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03
摘要 +
(
1589
)
PDF
( 183487KB )(
750
)
可视化
陕单21号(陕单9704)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1997年以自交系武464和K22杂交育成的早熟玉米新品种。2000—2002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稳产、早熟、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好,适宜我省关中中西部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4.5万—5.0万株为宜。2003年3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陕单21。
Select
江苏沿江地区以春玉米为中心多元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刘 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105-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105
摘要 +
(
1059
)
PDF
( 275102KB )(
656
)
可视化
针对江苏沿江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产品、农田产出和种植效益要求高的实际,研究并建立了以春玉米为中心的多元高效种植制度。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一是提出了以春玉米为中心种植制的高效技术途径,即调整种植结构,确立主体种植模式;纳入现金作物,实行弹性作物布局;创新栽培技术,挖掘农田增效潜力。二是开发了以覆膜移栽为特征的春玉米早熟高效种植方式。三是围绕稻田春玉米-后季稻、旱粮田蚕豆/春玉米两大主体模式,研制出多元高效关键配套技术。
Select
不同生育时期水淹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玉兰 潘金豹 张秋芝 杨靖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58-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58
摘要 +
(
1913
)
PDF
( 216926KB )(
787
)
可视化
本文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水淹胁迫后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导致细胞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MDA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迅速下降,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在水淹条件下,植物体内保护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水平有紧密的关系。
Select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形态的调控效应
李青苗 杨文钰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84-8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84
摘要 +
(
1726
)
PDF
( 250520KB )(
597
)
可视化
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对叶片和叶鞘的伸长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烯效唑处理的植株粗壮,叶片厚度、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数增多,根长显著高于对照,根干重增加,根冠比和苗粗壮度提高,表现出显著的壮苗长相,浓度间以40mg.kg-1效果最好。
Select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的选育研究
杨引福 李耀文 张仁和 岳瑞谦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87-8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87
摘要 +
(
1379
)
PDF
( 200308KB )(
710
)
可视化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6年用高赖氨酸自交系Y77QPM为母本,用高赖氨酸自选自交系Y76QPM为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1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A组试验,2002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赖氨酸含量0.46%,蛋白质含量11.53%,较普通玉米对照农大108早熟6天,综合抗性好,产量与普通玉米对照接近,可籽粒饲用和粮饲兼用等特点。推荐国家审定,适宜在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春播地区推广种植。陕单17QPM早熟、抗倒、抗病,采用普通玉米骨干杂优模式“黄改系×兰卡斯特群”,采取回交、自交交替转育,其亲本导入亚热带种质,组材新,方法优,它的籽粒品质是本届区试中唯一达到国家普通玉米一等,食用玉米一等,饲用玉米一等,优质蛋白玉米二等的品种,黄淮海夏播区新一代优质蛋白玉米接班品种,该品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Select
爆裂玉米的经济价值与栽培技术
郝继伟,王连翠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97-9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97
摘要 +
(
1195
)
PDF
( 182651KB )(
639
)
可视化
爆裂玉米营养丰富,可制成多种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影响其商品性的指标膨化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爆裂玉米的经济价值,在栽培中应采取多种不同于普通玉米的技术措施。
Select
不同消毒剂对玉米根系活力的影响
赖丽芳 郭永杰 水春雨郭天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19 (
6
): 99-9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30699
摘要 +
(
1397
)
PDF
( 283427KB )(
573
)
可视化
本试验通过大剂量液氯、四种消毒剂对玉米苗期根系活力的影响试验,得出结论:大剂量液氯对玉米根系具有毒害作用,显著降低根活性,小剂量液氯、二氧化氯、二氧化氯与液氯混合则对玉米根活性无明显影响,对根系活力有一些影响;液氯作消毒剂的最适投入量为8 mg/l,二氧化氯作消毒剂的最适投入量为6 mg/l,二氧化氯与液氯混合作消毒剂的最适投入量为(4+2)mg/l。
Select
玉米根系活力与耐铝性的关系
李德华,,贺立源,刘武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161-16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161
摘要 +
(
1346
)
PDF
( 135297KB )(
989
)
可视化
铝胁迫可提高耐铝自交系根系还原力,而铝敏感自交系TTC还原强度则显著下降,表明自交系根系TTC相对还原强度与耐铝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耐铝自交系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尤其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比例相对较高。铝胁迫可维持或略提高铝自交系根系氧化力,而敏感自交系根系氧化力则有所下降,说明耐铝自交系在铝胁迫下仍可维持较高的呼吸代谢活性。铝胁迫可造成玉米自交系伤流量减少,且敏感自交系降幅较大。
Select
超干贮藏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吕金海,伍贤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60-6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60
摘要 +
(
1343
)
PDF
( 113246KB )(
726
)
可视化
笔者研究了超干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超干对玉米种子的活力和SOD、POD的活性影响较小,超干对其细胞膜的轻微损伤可在萌发吸胀时得到修复,故适宜超干贮藏。
Select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汤国民,龙丽萍,于立芝,夏德君,袁堂玉,王 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71-7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71
摘要 +
(
1356
)
PDF
( 93891KB )(
625
)
可视化
根据华北夏玉米区域试验材料,应用回归系数和性状相关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杂交种7个农艺性状对其籽粒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农艺性状与杂交种稳产性呈负相关,以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穗位高、穗长、株高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在育种实践中,可加强对杂交种稳产性影响小而对籽粒产量影响大的性状进行选择,适当降低穗位高,增加穗粒数,有利于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
Select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种质资源品质分析中应用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86-8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86
摘要 +
(
1585
)
PDF
( 121682KB )(
662
)
可视化
近红外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非破坏性的优点,为玉米品质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利用FOSS公司1255型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对2000 年~2001年的686份玉米自交系和2001年~2002年的1438份杂交组合的籽粒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籽粒3种品质成分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都较小,年份之间有差异。自交系中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4.24%和4.27%,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1.75%和12.17%,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71.04%和71.10%,玉米杂交组合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4.53%和4.86%,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9.93%和10.05%,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72.56%和72.74%。
Select
不同生态条件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振华,张新,刘文成,田继锋,张前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1
): 98-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198
摘要 +
(
1425
)
PDF
( 98537KB )(
547
)
可视化
通过不同生态条件对郑单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在河南夏播条件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郑单18号的产量逐渐下降,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降低,叶面积系数最大值变小,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适宜生态条件为:全生育期积温2674.9—2860.8℃,至2496.0℃产量严重下降,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24.8—25.8℃,至24.5℃产量严重下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
Select
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毕单10号的选育
梁黔云 范厚明 阮培均 罗新颖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114-1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14
摘要 +
(
1259
)
PDF
( 226329KB )(
528
)
可视化
毕单10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于1993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W260作母本、自选玉米自交系411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2000年12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7月2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9~2002年示范推广25733.3hm2,增产玉米1676.21万kg,增值1609.16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Select
糯玉米优化施肥研究
张传珂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139-13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139
摘要 +
(
1372
)
PDF
( 151126KB )(
599
)
可视化
采用3因子5水平最优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糯玉米产量、利润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得知:⑴ 3个因子对产量、利润的影响顺序氮肥﹥磷肥﹥钾肥;⑵ 产量﹥950㎏/667㎡、利润﹥1000元/667㎡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施N 6. 98~10.35㎏、P2O5 3.69~4.95㎏、K2O 5.81~8.22㎏。
Select
超甜玉米自交系幼胚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
胡建广,,李余良,、方志伟、刘建华、邱道寿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73-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73
摘要 +
(
1494
)
PDF
( 245481KB )(
734
)
可视化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S2、S3和粤甜3号等为材料,建立了超甜玉米高效再生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超甜玉米基因型、幼胚的大小是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生成的主要因素,幼胚长度在0.5-1.2mm之间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最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小植株再生频率有重要影响,低浓度的蔗糖(20g/L)和6-BA(2mg/L)获得的再生频率较高。继代培养中ABA处理可使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提高1.68倍,IBA浓度在3.0mg/L,可以明显提高小植株生根。
Select
玉米自交系K12的选育研究
李发民 毛建昌 杨金慧 李向拓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79-7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79
摘要 +
(
1184
)
PDF
( 203031KB )(
683
)
可视化
采用系谱法与品系内轮回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K12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K12是一个籽粒产量高,配合力高,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目前国内育种单位利用该自交系已育成10多个通过省审定推广的优良杂交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Select
河南周口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高产栽培研究
张海芝〓王桂英〓马威〓史国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2
): 97-9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297
摘要 +
(
1173
)
PDF
( 119584KB )(
679
)
可视化
本研究探讨解决周口市玉米单作产量低,效益少,大豆种植面积较少的问题,夏玉米大豆同穴混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Select
玉米新品种皖单8号的选育及应用
左晓龙,张会南,童有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3
): 118-1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118
摘要 +
(
1327
)
PDF
( 886079KB )(
542
)
可视化
皖单8号玉米杂交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以自交系皖系46做母本,自交系文黄31413为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生育期95~100d。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特点。于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Select
公害植物——豚草对玉米萌发影响研究
高桂枝 ,吕俊芳 ,王传海, 陈敏东, 董春燕 ,郑有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3
): 210-21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210
摘要 +
(
1304
)
PDF
( 961973KB )(
598
)
可视化
用豚草原汁配制成0.5%,1%,2%,5%,100%5个浓度的溶液,以清水对照,对玉米种子进行培养表明:浓度5%、2%豚草溶液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且最佳浓度为5%;而浓度0.5%、1%的豚草汁和豚草原汁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
Select
辽宁地区玉米作物系数的确定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
3
): 246-24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3246
摘要 +
(
1358
)
PDF
( 1167902KB )(
592
)
可视化
玉米作物系数是计算玉米耗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准确客观地估算玉米群体的蒸散量,本文利用1980~2002年20个代表站点的日常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确定了辽宁5个农业气候区的玉米作物系数,分析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并分区建立了玉米作物系数与时间(旬)关系6次多项式函数。结果表明,辽宁各农业气候区的玉米作物系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变化规律一致。
跳至
页
第1页
共71页
共1405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