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喀什地区杏树开花始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预报方法研究
    克日木·阿巴司,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 孟凡雪, 帕提曼·阿布都艾尼, 张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 (1): 121-13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200099  
    摘要 + 19173 )   HTML 4722 )    PDF ( 1314KB )( 25402 )   

    利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叶城县、莎车县、巴楚县、麦盖提县1984—2019年杏树物候期观测资料,与同期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杏树开花始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拟为开花期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气象因子中,最低气温对开花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气温和日照,降水及其他气象因子影响较小。研究区气温与杏树开花期正相关,1984—2019年间,喀什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下旬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增加幅度为0.2~1.7℃/10 a,杏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开花始期分别提前5.3~8.7、3.1~5.6、2.2~3.6 d/10 a。杏树开花期预报服务中,喀什地区偏北、偏南、偏东区域逐日平均气温分别稳定通过≥0℃的初日~第34天、第39~41天、第37~39天,或开花始期前稳定通过≥0℃的积温分别达到250、270~280、250~270℃,或杏树开花始期前5日滑动平均气温均稳定通过≥12℃拟作为杏树进入开花始期的依据。

    新疆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胡素琴,麦合布热提.买买提依明,努尔比亚.吐尼牙孜,帕提曼.阿不都艾尼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 (27): 34-4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10061  
    摘要 + 18279 )      PDF ( 1022KB )( 24196 )   
    为研究喀什冬小麦区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利用1981—2014 年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研究了喀什市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降水量除了越冬后前2 个月(3—4 月)呈线性减少趋势外,其余时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近34 年冬小麦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尤其是起身期、拔节期的提前趋势较明显,但是越冬开始期呈延迟趋势。气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负相关。总之,气温升高、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增加是喀什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喀什地区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较为显著。
    新疆喀什红枣种植气象条件分析与气候品质认证
    克日木.阿巴司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 (31): 119-12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70145  
    摘要 + 17434 )     
    基于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日照、相对湿度、风速资料和佰什克热木乡自动气象站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资料,分析喀什2015 年气象条件、气象因子对栽植红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喀什地区栽植红枣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红枣栽植的气候条件,旨在对红枣气候品质等级进行评估并确定影响品质的主要气候条件及关键因素,以期为喀什地区红枣种植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条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5 年喀什气象条件中,日照条件最有利于红枣生长发育和果实的着色;2015 年高温和降水对红枣生长发育期造成影响,管理上采用对应的农业措施保证了其质量和产量。通过对红枣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当年红枣生长气候条件、红枣企业生产管理条件评分值,认为认证区域内红枣气候品质等级为优。
    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及评价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 谢叶, 阿力木·艾尔肯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78-8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2  
    摘要 + 4890 )   HTML 2130 )    PDF ( 1224KB )( 14050 )   

    利用1991—2022年岳普湖国家一般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提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无花果气候品质认证的方法,初步分析总结气象条件对其物候期的影响和气象因素、灾害气象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2022年样点果园中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岳普湖乡无花果园无花果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为特优。研究结论可为岳普湖无花果实品质的提高和未来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依据。

    新疆泽普县苹果花期冻害农业气象因素分析
    克日木·阿巴司, 孟凡雪, 热汗古力·库得热提, 汪俊, 李慧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97-10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0  
    摘要 + 4891 )   HTML 2303 )    PDF ( 1210KB )( 13896 )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泽普国家一般气象站199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近年来苹果花期冻害灾情调查资料,分析了苹果花期冻害成因。结果表明:1991—2022年间,苹果花芽膨大期、花芽开放期、开花始期提前2.0~5.1 d/10 a;苹果花期气温骤降,日最低气温达-2.0℃,低于0℃的持续时间达0.5 h,苹果花期冻害显著;主要致灾气象因子为冻害过程的最大日较差(≥22℃)、极端最低气温(≤-2℃)、倒春寒天气、降温剧烈、持续时间长、降水天气伴有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以及大风等。受冻后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苹果花期低温冻害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对泽普苹果产区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特征及政策选择——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视角下的比较分析
    何君 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9): 439-4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489  
    摘要 + 5265 )      PDF ( 583730KB )( 11589 )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农业战略性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世界范围内,普遍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变革”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农业的投入期、农业资源的流出期、农业与宏观经济的整合期、对农业的反哺期。这一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即农业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过渡的过程。那么这种划分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同样经历相同或类似的过程还是另有不同表现?本文尝试用“四阶段论”比较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进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战略意图以及为未来“以农业促进发展”的长期目标。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研究
    于士凯 姚艳敏 王德营 司海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23): 146-1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2-3343  
    摘要 + 5418 )      PDF ( 921750KB )( 10708 )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高光谱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利用美国ASD FieldSpec FR地物光谱仪,在室内条件下对经过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土壤样品光谱反射率不同变换形式与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土壤光谱变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元回归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波长492 nm、663 nm、1221 nm、1317 nm、1835 nm和2130 nm处,采用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好,决定系数R2为0.909。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为精准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新的途径。
    SUSIR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连肖华,陈 坚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6): 128-13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4110097  
    摘要 + 6117 )      PDF ( 1114KB )( 10688 )   
    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调控因子,一般含有DNA结构域、转录调控域、寡聚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WRKY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水稻的基因组中预测到的WRKY基因多达103个,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加以注释具有重要的意义。SUSIRI基因是前人从粳稻日本晴中克隆的一个WRKY家族的转录因子。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55 bp,可编码584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双WRKY结构域。为了进一步研究SSUSIRI基因,阐明它在水稻中的生物调控功能。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基因的预测蛋白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利用EBI的interpro数据库分析SUSIRI基因序列的基序(motif),并结合NCBI的CDD(conserved domains)数据库分析该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用DNAMAN软件和CBS的TMHMM软件分析蛋白氨基酸残基的亲(疏)水性特点和跨膜结构域,用CBS的Protcomp version9.0软件和Protfun软件分别分析了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预测;通过实验设计把SUSIRI基因与GFP基因相融合,构建了由actin启动子驱动的SUSIRI基因的荧光表达载体pNSUGFP。通过采用基因枪法把该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鉴定。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预测值显示:SUSIRI基因具有转录、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类功能的可能性最高,预测值分别为0.973、1.598和0.602;同时,其参与翻译功能、中间代谢功能和脂肪酸代谢功能的可能性也较大,预测值分别为4.800、1.490和1.265;由于SUSIRI蛋白中含有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较多,该蛋白不具有跨膜性,是一种非跨膜类蛋白。对其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在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较强的核定位信号,所以定位于细胞核内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用荧光显微镜对基因枪轰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发现:对照的GFP蛋白主要沿细胞壁表达,而SUSIRI-GFP融合蛋白在细胞核中有很强的表达。通过试验研究得出:SUSIRI基因可能是一个参与中间代谢调控功能的基因,主要在基因转录环节发挥作用,是一种核定位蛋白。
    武都山区油橄榄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适宜性气候区划研究
    肖志强,田茂琳,王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 (31): 161-16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20080  
    摘要 + 4860 )      PDF ( 859KB )( 10281 )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盆地、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扩展青霉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
    刘杨1,张海予2,韩涛2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5): 8-1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9-2249  
    摘要 + 8453 )      PDF ( 4247140KB )( 8655 )   

    从水果表面及土壤中分离到几十株细菌,通过平板筛选到6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拮抗菌,其中2株拮抗菌T3和T8的发酵液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表现出显著的拮抗效果。本实验对该两种菌的发酵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两株拮抗菌T3和T8的发酵液稳定性表现出不同,分别用100℃高温或两种蛋白酶处理后,T3菌株的发酵液抑菌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而T8菌株的发酵液在100℃高温处理后,抑菌活性下降但仍保持部分活性,但用蛋白酶处理,其抗菌活性几乎丧失。T3与T8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培养2天后几乎达到最大,T3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BPA,T8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PDA。两株菌的发酵液处理扩展青霉菌的菌丝后,引起菌丝畸形,原生质凝缩,出现空泡。根据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及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T3和 T8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两株菌之间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3.45%。

    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综述
    张豆豆,梁新华,王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35): 314-32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1453  
    摘要 + 727 )      PDF ( 603KB )( 8444 )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体通过地下部分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有关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成分种类鉴定、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是植物营养、植物次生代谢、环境修复等研究的核心内容。文章针对上述内容结合近些年的研究报道,归纳了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综述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分离、纯化以及种类成分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根系分泌物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丁国华 孟雪娇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5): 207-2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0170  
    摘要 + 5782 )      PDF ( 634899KB )( 6109 )   

    水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信号分子之一,已被确认为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在植物的抗病、抗低温、抗旱、抗盐和抗紫外线等抗逆性方面和果实成熟、园艺产品保鲜等方面。本文就近年来水杨酸对植物表现出的各类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基于GIS的万泉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
    佘济云 周丹华 刘照程 沈金明 毛旭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10): 69-7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1-3252  
    摘要 + 1923 )      PDF ( 656986KB )( 5550 )   

    为了了解万泉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土壤类型、水域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5个单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IS的支持下,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轻度敏感区(38.69%)>不敏感区(26.7%)>中度敏感区(22.84%)>高度敏感区(8.38%)>极度敏感区(3.39%);(2)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游,高度敏感区则零散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流域中上游,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则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中下游。表明万泉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生态敏感度较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微生物胞外多糖在环境中的应用
    杨义, 赵守祺, 葛菁萍, 宋刚, 杜仁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9): 66-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362  
    摘要 + 127 )   HTML 4 )    PDF ( 1239KB )( 5543 )   

    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吸附性强、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重要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多种用途。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有关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胞外多糖在环境保护上的报道较少。为了阐明微生物胞外多糖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范围,综述了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官能团、糖苷键、表面形态对其功能的影响,并归纳了微生物胞外多糖在污水处理、土壤修复、抗生素消除等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应用。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和生物活性较低,限制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结构修饰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手段有望提高微生物胞外多糖的产量,促进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和应用。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南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解开治 徐培智 严超 张发宝 陈建生 唐拴虎 黄旭 顾文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0): 160-16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9-1086  
    摘要 + 1744 )      PDF ( 616615KB )( 5481 )   

    针对南方土壤酸性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选用了8种土壤改良剂并以此作为改土措施,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高粱生长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影响,根据高粱、土壤和改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酸性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P2、脱硫灰改良剂和有机肥对高粱生长有较好的作用。酸性土壤施用腐植酸、腐植酸+石灰、XP2、有机肥和脱硫灰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石灰、XP1、市售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Duncan多重比较,除石灰处理外,其余施用改良剂的处理与不施改良剂(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XP1处理和含有石灰的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个单位左右,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施用改良剂还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危害,红壤、赤红壤石灰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0%、18.7%,XP1处理降低了16.4%、16.0%。

    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丹妮, 盛建东, 张坤, 毛洁菲, 常松, 王耀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 42-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62  
    摘要 + 182 )   HTML 2 )    PDF ( 1204KB )( 5395 )   

    为了解决单施有机肥在用量、肥效以及养分淋失方面并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以“生物炭”、“堆肥”“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土壤性质”、“农作物养分”等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网站搜索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炭能够改善堆肥的腐熟程度,增加微生物群落的丰度,降低有机肥中养分流失的风险,从而有效减少传统的堆肥对环境的影响;(2)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后,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并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还能为土壤中的生物和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质及环境;(3)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其氮、磷、钾含量,但不同农作物对其响应不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提升土壤肥力和植物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效果随施用比例、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异。本研究可对畜禽粪便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花期促果措施对冬枣内源激素和坐果率的影响
    马庆华1,2,续九如2,王贵禧1,姚立新2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9): 234-2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9-2759  
    摘要 + 3306 )      PDF ( 662264KB )( 5317 )   

    本研究以冬枣为试材,在盛花期对枣头进行环剥、绞缢和喷施赤霉素处理,研究坐果后冬枣叶片、初花、初果、黄蕾和落花中内源激素(IAA、ABA、GA、ZR)的含量变化,结合不同处理后冬枣坐果率的调查,探讨花期不同促果措施对提高冬枣坐果率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环剥和喷施10-20ppm的赤霉素能够改善冬枣树体内源激素的平衡状态,两者结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冬枣坐果率;绞缢提高冬枣坐果率的效果低于环剥,不能改善冬枣树体内源激素的含量,同时存在技术缺陷,因此不宜应用。

    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廖玉芳 宋忠华 赵福华 杜东升 陆魁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24): 276-28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506  
    摘要 + 5331 )      PDF ( 11595038KB )( 5257 )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序列资料;基于双季稻、油菜、棉花、柑桔、油茶、烟草等主要农作物生长条件及相关区划研究成果,确立相应农作物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适宜性动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对双季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熟性搭配区的变化,对油菜、油茶、柑桔的影响主要是最适宜种植面积增大,对棉花、烟草的影响主要最适宜种植面积减少。针对气候变化对湖南主要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及相应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气候区划结果,提出应对建议为:充分利用滨湖平原、河谷平原和盆地气候资源,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做大做强湖南油茶产业;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打造湖南柑桔品牌;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发展湘西、湘南特色烟叶。

    玉米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李得孝,郭月霞,员海燕,张 敏,龚小艳,穆 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6): 153-15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6153  
    摘要 + 6255 )      PDF ( 1197488KB )( 5232 )   
    以玉米幼苗绿叶为试材,研究了6种叶绿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和提取效率及低温冷冻对叶绿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叶绿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基本相似,可以沿用Arnon法的计算公式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室温下,浸提法要优于研磨法,混合液浸提叶绿素比单独用丙酮或乙醇浸提要快,其中丙酮乙醇(水)配伍提取速度较快而稳定,是最佳的叶绿素提取方法。叶片冷冻后快速浸提确实能加速叶绿素提取速度,但叶绿素易受光热破坏,故应注意遮光。
    抗烟草黑胫病菌的菌株ZY-19-2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邓宾玲 韦建玉 奚家勤 尹启生 宋纪真 周汉平 魏春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7): 257-26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1874  
    摘要 + 5008 )      PDF ( 1161994KB )( 5166 )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重要毁灭性病害之一,生产上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病害发生期的药剂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和植物诱导抗性的利用等,后两者已成为当前综合防治的研究重点。生物防治是烟草黑胫病防治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从烟草根际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ZY-19-2,为了评价该菌株利用价值,对菌株ZY-19-2进行了鉴定及不同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活力。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以1.2%胶体几丁质为碳源,发酵液初始pH值为6.0,以1%蛋白胨为氮源,0.1%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发酵时间为60 h,接种量为1%,摇床转速为120 r/min,最高酶活达到0.216 U/mL。通过对菌株ZY-19-2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应用该菌株规模化生产高效廉价的几丁质酶、几丁质寡糖及对烟草黑胫病防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