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俞航, 程起, 唐海韵, 陈国奇. 扑草净对10种小麦田恶性杂草的防除活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110-115. |
[2] |
李津璇, 郭敏, 王加峰, 杨瑰丽. AT-hook基因及其在植物开花调控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77-81. |
[3] |
兰冬雪,收件人:戚晓利,汤丽影,李佳,谢鹏远,吕玉光,戚晓利. 禾本科植物NBS-LRR类抗病基因结构、功能和进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5): 124-127. |
[4] |
吕晶森,谭成方,刘春林,阮 颖. CRISPR/Cas9技术在获取双突变体材料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8): 27-36. |
[5] |
曹瑛. 农业措施对小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出苗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3): 7-11. |
[6] |
周媛媛,董晓静,吕娅,唐怀君,杜冰,苏文瑾. 拟南芥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0): 56-62. |
[7] |
李晓屿,周 慧,Ralf Müller-Xing,宋兴舜,邢倩. 拟南芥ERECTA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5): 93-99. |
[8] |
邓 君,周铁安,胡家金,陈宗星,谢 杰. 拟南芥与烟草细胞低温胁迫下的粘弹性变化规律与耐冷性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7): 19-23. |
[9] |
裴 娟,欧秀玲,李 凤,孔德真,王 琨,易小龙,祝建波,王爱英. 新疆小拟南芥NPR1基因对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4): 44-49. |
[10] |
彭小群,唐 然,解新明. 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 252-257. |
[11] |
申鹏 毛娟 刘爱平 陈佰鸿. 拟南芥转录因子CBF2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4): 90-95. |
[12] |
甘晓燕. 转梭梭HaPrxQ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与检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6): 302-305. |
[13] |
张伟 尹峰 何雯 魏然 刘春林 阮颖. 甘蓝型油菜iMyAP9、iMyAP12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拟南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8): 174-178. |
[14] |
张瑞琦 赵丽 覃永华 徐鑫 余光辉. γ-氨基丁酸促进拟南芥开花的机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5): 142-147. |
[15] |
张萍 王斐 孙辉 李鸿彬. 过量表达棉花GhACO2基因增强拟南芥抗逆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2): 255-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