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戴素贤,谢振伦,谢赤军,等.不同地域黄枝香乌龙茶的香气化学组	成[J].生态科学,1998,17(2):43-48. 
[2]	钟萝.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9:295-296. 
[3]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5-148,352. 
[4]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等.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茶叶科学,2012,32(1):9-16. 
[5]	袁勇,黄建安,李银花,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J].茶叶科学,2010,30(6):435-439. 
[6]	赵和涛.茶园生态环境对红茶芳香化学物质及品质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2,11(5):59-61. 
[7]	陆景冈,唐根年,毛东明,等.土壤地质环境与茶叶的内在品质[J].茶叶,2009,35(1):19-21. 
[8]	曹顺爱,吕军.土壤母质及其物理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J].茶叶,2003,29(1):13-16. 
[9]	王协书.竹溪龙峰茶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关系[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0]	李倩.地质背景及土壤养分与崂山绿茶品质研究[D].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10.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5-257. 
[12]	方洪生,周迎春,苏有健.海拔高度对茶园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573-6575. 
[13]	王桔红,庄东红,马瑞君,等.广东凤凰单枞茶树品种(系)叶片主要性状的种间差异和地域变异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5):525-530. 
[14]	吴云影,庄东红,李张伟.新鲜凤凰单枞茶叶与成品凤凰单枞茶叶微量元素含量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359-361. 
[15]	陈丹生,马瑞君,庄哲煌,等.潮州凤凰单枞茶叶的形态解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6-88. 
[16]	陈于陇.凤凰单枞乌龙茶(Camellia sinensis)的品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17]	蔡烈伟,周炎花,蔡晓玲.闽台不同海拔乌龙茶品质差异研究[J].农学学报,2014,4(9):65-67. 
[18]	蒋洵.湖南武陵山区优质绿茶生态条件评价和茶树品种适应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19]	吴道良.红河州不同海拔高度茶树主要品质成分与生理学特性的变化[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20]	肖润林,王久荣,单武雄,等.不同遮荫水平对茶树光合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6-11. 
[21]	张家春,张清海,林绍霞,等.不同生态区域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茶叶品质相关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8):60-63. 
[22]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等.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485-2491. 
[23]	王丽娟,朱兴正,毛加梅,等.不同遮荫树种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8):66-72. 
[24]	吴满霞.茶园间作增进生物多样性和提升茶叶品质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25]	Zhu Haiyan, Liu Zhongde, Wang Changrong, et al.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with persimmon on the rhizosphere environment of tea[J].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2006,1(4):407-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