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香杏, 林开平, 赵江洁 . 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1,22(1):21-24.
|
[2] |
李菁, 祁丽燕, 黄治逢 . 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概念模型[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31(4):8-11.
|
[3] |
刘国忠, 丁治英, 贾显锋 , 等.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及致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J]. 气象, 2007,33(1):45-50.
|
[4] |
刘蕾, 李宜爽, 张凌云 , 等. 广西汛期2次暖区暴雨成因的对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5):136-143.
|
[5] |
章开美, 陈胜东, 李丽平 , 等. 1969—2013年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际异常及影响因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25):116-126.
|
[6] |
欧徽宁, 黄远盼, 周渭 . 2017年6月一次连续暴雨不同阶段对比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38(3):49-52.
|
[7] |
张端禹, 崔春光, 赵玉春 . 2010年前汛期末华南西部和东部暴雨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30(6):08-15.
|
[8] |
王坚红, 徐碧裕, 刘刚 , 等. 华南前汛期广东暴雨分区动力特征及特大暴雨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30(6):43-51.
|
[9] |
罗建英, 廖胜石, 黄归兰 , 等. 广西前汛期锋前暖区暴雨过程的模拟与分析[J]. 气象, 2009,32(10):50-57.
|
[10] |
廖铭燕, 黄远盼, 梁珊珊 . “5.8”桂东北暖区暴雨成因及漏报难点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33(1):27-29,55.
|
[11] |
莫丽霞, 高宪权 . 广西2016年前汛期一次暴雨落区预报失误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38(A01):3-5.
|
[12] |
王艳兰, 王娟 . 2013年5月26日广西暴雨空报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34(A02):92-93.
|
[13] |
陆忠艳, 吴晓锋, 李萍 , 等. 辽宁一次暴雨过程及暴雨落区预报失误原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30(6):31-36.
|
[14] |
吕志红, 全美兰, 贺金娜 , 等. 2013年多模式对抚顺降水预报的检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1):227-232.
|
[15] |
张凌云, 刘蕾, 陈剑兵 , 等. 柳州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3):182-188.
|
[16] |
黄荣, 刘日胜, 翟丽萍 , 等. 广西2013年一次强冰雹天气诊断和预警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1(21):127-135.
|
[17] |
郭达烽, 陈翔翔, 段明铿 . 预报-观测概率匹配订正法在降水预报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32):100-107.
|
[18] |
赵玉春, 王叶红 . 近30年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概述[J]. 暴雨灾害, 2009,28(3):3-38.
|
[19] |
覃艳秋, 刘蕾 . 华南锋前暖区暴雨研究概述[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38(1):26-29.
|
[20] |
章开美, 李丽平, 陈胜东 .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干旱气象, 2016,34(1):64-74.
|
[21] |
陈伟斌, 农孟松, 赵金彪 , 等. 广西2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异同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15):231-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