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7): 144-15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96
王雨菡1,2(), 陈莲1(
), 张培珍2, 李高聪2, 王振江1,3, 唐翠明1,3, 林森1, 罗国庆1,3, 钟建武1, 李智毅1, 王圆1
收稿日期:
2023-04-20
修回日期:
2023-10-12
出版日期:
2024-02-27
发布日期:
2024-02-2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王雨菡,女,1999年出生,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壤生态修复。通信地址: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E-mail:wangyuhan9908@163.com。
基金资助:
WANG Yuhan1,2(), CHEN Lian1(
), ZHANG Peizhen2, LI Gaocong2, WANG Zhenjiang1,3, TANG Cuiming1,3, LIN Sen1, LUO Guoqing1,3, ZHONG Jianwu1, LI Zhiyi1, WANG Yuan1
Received:
2023-04-20
Revised:
2023-10-12
Published-:
2024-02-27
Online:
2024-02-27
摘要:
为深入了解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2—2022年根系分泌物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年发文量、高产发文国家间合作关系、发文机构、期刊分布、文献共被引和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对不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根系分泌物研究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国际范围内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美国合作关系密切且合作发文最多,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罗拉州立大学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并做出突出贡献,《Plant and Soil》和《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为主要载体。生态系统、根际微生物、有机酸、基因、胁迫和植物适应性为根系分泌物研究的核心主题;不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由早及近表现为信号传导—养分获取—化感作用—植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及分子机制等更为细化的研究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兴研究热点。
王雨菡, 陈莲, 张培珍, 李高聪, 王振江, 唐翠明, 林森, 罗国庆, 钟建武, 李智毅, 王圆.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44-154.
WANG Yuhan, CHEN Lian, ZHANG Peizhen, LI Gaocong, WANG Zhenjiang, TANG Cuiming, LIN Sen, LUO Guoqing, ZHONG Jianwu, LI Zhiyi, WANG Yuan. Research Progress of Root Exudates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7): 144-154.
机构英文名 | 机构中文名 | 所在国家 | 发文量 | 被引次数 |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 | 243 | 7853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 | 91 | 3856 |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 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 | 西班牙 | 70 | 2063 |
Zhejiang University | 浙江大学 | 中国 | 64 | 2784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 | 58 | 1244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中国 | 57 | 1456 |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西澳大学 | 澳大利亚 | 55 | 4164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 | 51 | 1934 |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美国 | 50 | 7261 |
University of Hohenheim | 霍恩海姆大学 | 德国 | 41 | 2802 |
机构英文名 | 机构中文名 | 所在国家 | 发文量 | 被引次数 |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 | 243 | 7853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 | 91 | 3856 |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 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 | 西班牙 | 70 | 2063 |
Zhejiang University | 浙江大学 | 中国 | 64 | 2784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 | 58 | 1244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中国 | 57 | 1456 |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西澳大学 | 澳大利亚 | 55 | 4164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 | 51 | 1934 |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美国 | 50 | 7261 |
University of Hohenheim | 霍恩海姆大学 | 德国 | 41 | 2802 |
植物名称 | 根系分泌物 | 生态系统类型 | 文献 |
---|---|---|---|
油松、虎榛子 | 油松纯林、虎榛子纯林有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63.82%和71.05%,酯类分别占8.38%和12.65%,酚酸类占27.80%和16.30% | 森林 | [ |
油菜、肥田萝卜 | 油菜的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成分为柠檬酸和苹果酸;肥田萝卜中主要为酒石酸、丁二酸和苹果酸 | 农田 | [ |
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 | 无芒隐子草根分泌物含棕榈酸、油酸和邻苯二甲酸3种有机酸;银灰旋花根分泌物含棕榈酸、油酸、邻苯二甲酸和琥珀酸4种有机酸 | 草原 | [ |
风车草、芦苇 | 风车草和芦苇中均检出蔗糖、葡萄糖和草酸;丙二酸、苹果酸仅在风车草中检出,乙酸、琥珀酸则在芦苇中检出 | 湿地 | [ |
植物名称 | 根系分泌物 | 生态系统类型 | 文献 |
---|---|---|---|
油松、虎榛子 | 油松纯林、虎榛子纯林有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63.82%和71.05%,酯类分别占8.38%和12.65%,酚酸类占27.80%和16.30% | 森林 | [ |
油菜、肥田萝卜 | 油菜的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成分为柠檬酸和苹果酸;肥田萝卜中主要为酒石酸、丁二酸和苹果酸 | 农田 | [ |
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 | 无芒隐子草根分泌物含棕榈酸、油酸和邻苯二甲酸3种有机酸;银灰旋花根分泌物含棕榈酸、油酸、邻苯二甲酸和琥珀酸4种有机酸 | 草原 | [ |
风车草、芦苇 | 风车草和芦苇中均检出蔗糖、葡萄糖和草酸;丙二酸、苹果酸仅在风车草中检出,乙酸、琥珀酸则在芦苇中检出 | 湿地 | [ |
聚类编号 | 聚类成员数量 | 平均轮廓值 | 聚类标签(LLR) | 聚类标签(LSI) | 平均年份 |
---|---|---|---|---|---|
0 | 56 | 0.984 | ecosystem | root exudate | 2018 |
1 | 55 | 0.969 | bacterial community | root exudate | 2018 |
2 | 53 | 0.964 | iron acquisition | root exudate | 2011 |
3 | 47 | 0.935 | soil microbiome | root exudate | 2011 |
4 | 35 | 0.926 | invasive plant | invasive plant | 2002 |
5 | 35 | 1.000 | plant fitness | rhizosphere microbiome | 2017 |
6 | 33 | 0.981 | common vetch | soyasapogenol B | 2011 |
7 | 32 | 0.943 | root parasite |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 2006 |
8 | 30 | 0.974 | protein secretion | microbial communities | 2006 |
9 | 30 | 0.949 | fusarium wilt | root exudate | 2012 |
聚类编号 | 聚类成员数量 | 平均轮廓值 | 聚类标签(LLR) | 聚类标签(LSI) | 平均年份 |
---|---|---|---|---|---|
0 | 56 | 0.984 | ecosystem | root exudate | 2018 |
1 | 55 | 0.969 | bacterial community | root exudate | 2018 |
2 | 53 | 0.964 | iron acquisition | root exudate | 2011 |
3 | 47 | 0.935 | soil microbiome | root exudate | 2011 |
4 | 35 | 0.926 | invasive plant | invasive plant | 2002 |
5 | 35 | 1.000 | plant fitness | rhizosphere microbiome | 2017 |
6 | 33 | 0.981 | common vetch | soyasapogenol B | 2011 |
7 | 32 | 0.943 | root parasite |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 2006 |
8 | 30 | 0.974 | protein secretion | microbial communities | 2006 |
9 | 30 | 0.949 | fusarium wilt | root exudate | 2012 |
聚类编号 | 被引频次 | 突现值 | 作者 | 年份 | 论文标题 |
---|---|---|---|---|---|
0 | 75 | 21 | Canarini A | 2019 | 《Root exudation of primary metabolites: Mechanisms and their roles in pla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
1 | 41 | 10.31 | Gargallo-Garriga A | 2018 | 《Root exudate metabolomes change under drought and show limited capacity for recovery》 |
2 | 33 | 15.66 | Berendsen R L | 2012 |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and plant health》 |
3 | 44 | 21.24 | Baetz U | 2014 | 《Root exudates: The hidden part of plant defense》 |
聚类编号 | 被引频次 | 突现值 | 作者 | 年份 | 论文标题 |
---|---|---|---|---|---|
0 | 75 | 21 | Canarini A | 2019 | 《Root exudation of primary metabolites: Mechanisms and their roles in pla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
1 | 41 | 10.31 | Gargallo-Garriga A | 2018 | 《Root exudate metabolomes change under drought and show limited capacity for recovery》 |
2 | 33 | 15.66 | Berendsen R L | 2012 |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and plant health》 |
3 | 44 | 21.24 | Baetz U | 2014 | 《Root exudates: The hidden part of plant defense》 |
关键词 | 突现强度 | 开始年份 | 结束年份 | 2002—2022 |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 8.06 | 2002 | 2008 | ▃▃▃▃▃▃▃▂▂▂▂▂▂▂▂▂▂▂▂▂▂ |
phosphate | 7.71 | 2002 | 2007 | ▃▃▃▃▃▃▂▂▂▂▂▂▂▂▂▂▂▂▂▂▂ |
mobilization | 7.85 | 2004 | 2012 | ▂▂▃▃▃▃▃▃▃▃▃▂▂▂▂▂▂▂▂▂▂ |
arbuscular mycorrhiza | 8.58 | 2006 | 2012 | ▂▂▂▂▃▃▃▃▃▃▃▂▂▂▂▂▂▂▂▂▂ |
strigolactone | 6.9 | 2007 | 2014 | ▂▂▂▂▂▃▃▃▃▃▃▃▃▂▂▂▂▂▂▂▂ |
inhibition | 7.08 | 2009 | 2015 | ▂▂▂▂▂▂▂▃▃▃▃▃▃▃▂▂▂▂▂▂▂ |
protein | 7.67 | 2010 | 2012 | ▂▂▂▂▂▂▂▂▃▃▃▂▂▂▂▂▂▂▂▂▂ |
signal | 7.54 | 2010 | 2012 | ▂▂▂▂▂▂▂▂▃▃▃▂▂▂▂▂▂▂▂▂▂ |
allelopathy | 10.4 | 2011 | 2016 | ▂▂▂▂▂▂▂▂▂▃▃▃▃▃▃▂▂▂▂▂▂ |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 7.11 | 2012 | 2015 | ▂▂▂▂▂▂▂▂▂▂▃▃▃▃▂▂▂▂▂▂▂ |
phenolic acid | 7.39 | 2013 | 2016 | ▂▂▂▂▂▂▂▂▂▂▂▃▃▃▃▂▂▂▂▂▂ |
temperature | 6.69 | 2013 | 2016 | ▂▂▂▂▂▂▂▂▂▂▂▃▃▃▃▂▂▂▂▂▂ |
rice | 11.47 | 2015 | 2018 | ▂▂▂▂▂▂▂▂▂▂▂▂▂▃▃▃▃▂▂▂▂ |
oxidative stress | 8.81 | 2015 | 2019 | ▂▂▂▂▂▂▂▂▂▂▂▂▂▃▃▃▃▃▂▂▂ |
impact | 7.3 | 2015 | 2016 | ▂▂▂▂▂▂▂▂▂▂▂▂▂▃▃▂▂▂▂▂▂ |
organic acid | 8.93 | 2016 | 2018 | ▂▂▂▂▂▂▂▂▂▂▂▂▂▂▃▃▃▂▂▂▂ |
arabidopsis thaliana | 8.91 | 2016 | 2019 | ▂▂▂▂▂▂▂▂▂▂▂▂▂▂▃▃▃▃▂▂▂ |
phytoremediation | 7.74 | 2016 | 2017 | ▂▂▂▂▂▂▂▂▂▂▂▂▂▂▃▃▂▂▂▂▂ |
climate change | 7.5 | 2017 | 2022 | ▂▂▂▂▂▂▂▂▂▂▂▂▂▂▂▃▃▃▃▃▃ |
arabidopsis | 11.93 | 2018 | 2020 | ▂▂▂▂▂▂▂▂▂▂▂▂▂▂▂▂▃▃▃▂▂ |
availability | 10.02 | 2018 | 2020 | ▂▂▂▂▂▂▂▂▂▂▂▂▂▂▂▂▃▃▃▂▂ |
chemotaxi | 7.75 | 2018 | 2022 | ▂▂▂▂▂▂▂▂▂▂▂▂▂▂▂▂▃▃▃▃▃ |
rhizosphere microbiome | 14.47 | 2019 | 2022 | ▂▂▂▂▂▂▂▂▂▂▂▂▂▂▂▂▂▃▃▃▃ |
forest | 9.98 | 2019 | 2022 | ▂▂▂▂▂▂▂▂▂▂▂▂▂▂▂▂▂▃▃▃▃ |
enzyme activity | 9.59 | 2019 | 2022 | ▂▂▂▂▂▂▂▂▂▂▂▂▂▂▂▂▂▃▃▃▃ |
stress | 11.17 | 2020 | 2022 | ▂▂▂▂▂▂▂▂▂▂▂▂▂▂▂▂▂▂▃▃▃ |
sequence | 10.05 | 2020 | 2022 | ▂▂▂▂▂▂▂▂▂▂▂▂▂▂▂▂▂▂▃▃▃ |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 9.15 | 2020 | 2022 | ▂▂▂▂▂▂▂▂▂▂▂▂▂▂▂▂▂▂▃▃▃ |
bacteria | 7.84 | 2020 | 2022 | ▂▂▂▂▂▂▂▂▂▂▂▂▂▂▂▂▂▂▃▃▃ |
salicylic acid | 7.5 | 2020 | 2022 | ▂▂▂▂▂▂▂▂▂▂▂▂▂▂▂▂▂▂▃▃▃ |
关键词 | 突现强度 | 开始年份 | 结束年份 | 2002—2022 |
---|---|---|---|---|
bacillus thuringiensis | 8.06 | 2002 | 2008 | ▃▃▃▃▃▃▃▂▂▂▂▂▂▂▂▂▂▂▂▂▂ |
phosphate | 7.71 | 2002 | 2007 | ▃▃▃▃▃▃▂▂▂▂▂▂▂▂▂▂▂▂▂▂▂ |
mobilization | 7.85 | 2004 | 2012 | ▂▂▃▃▃▃▃▃▃▃▃▂▂▂▂▂▂▂▂▂▂ |
arbuscular mycorrhiza | 8.58 | 2006 | 2012 | ▂▂▂▂▃▃▃▃▃▃▃▂▂▂▂▂▂▂▂▂▂ |
strigolactone | 6.9 | 2007 | 2014 | ▂▂▂▂▂▃▃▃▃▃▃▃▃▂▂▂▂▂▂▂▂ |
inhibition | 7.08 | 2009 | 2015 | ▂▂▂▂▂▂▂▃▃▃▃▃▃▃▂▂▂▂▂▂▂ |
protein | 7.67 | 2010 | 2012 | ▂▂▂▂▂▂▂▂▃▃▃▂▂▂▂▂▂▂▂▂▂ |
signal | 7.54 | 2010 | 2012 | ▂▂▂▂▂▂▂▂▃▃▃▂▂▂▂▂▂▂▂▂▂ |
allelopathy | 10.4 | 2011 | 2016 | ▂▂▂▂▂▂▂▂▂▃▃▃▃▃▃▂▂▂▂▂▂ |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 7.11 | 2012 | 2015 | ▂▂▂▂▂▂▂▂▂▂▃▃▃▃▂▂▂▂▂▂▂ |
phenolic acid | 7.39 | 2013 | 2016 | ▂▂▂▂▂▂▂▂▂▂▂▃▃▃▃▂▂▂▂▂▂ |
temperature | 6.69 | 2013 | 2016 | ▂▂▂▂▂▂▂▂▂▂▂▃▃▃▃▂▂▂▂▂▂ |
rice | 11.47 | 2015 | 2018 | ▂▂▂▂▂▂▂▂▂▂▂▂▂▃▃▃▃▂▂▂▂ |
oxidative stress | 8.81 | 2015 | 2019 | ▂▂▂▂▂▂▂▂▂▂▂▂▂▃▃▃▃▃▂▂▂ |
impact | 7.3 | 2015 | 2016 | ▂▂▂▂▂▂▂▂▂▂▂▂▂▃▃▂▂▂▂▂▂ |
organic acid | 8.93 | 2016 | 2018 | ▂▂▂▂▂▂▂▂▂▂▂▂▂▂▃▃▃▂▂▂▂ |
arabidopsis thaliana | 8.91 | 2016 | 2019 | ▂▂▂▂▂▂▂▂▂▂▂▂▂▂▃▃▃▃▂▂▂ |
phytoremediation | 7.74 | 2016 | 2017 | ▂▂▂▂▂▂▂▂▂▂▂▂▂▂▃▃▂▂▂▂▂ |
climate change | 7.5 | 2017 | 2022 | ▂▂▂▂▂▂▂▂▂▂▂▂▂▂▂▃▃▃▃▃▃ |
arabidopsis | 11.93 | 2018 | 2020 | ▂▂▂▂▂▂▂▂▂▂▂▂▂▂▂▂▃▃▃▂▂ |
availability | 10.02 | 2018 | 2020 | ▂▂▂▂▂▂▂▂▂▂▂▂▂▂▂▂▃▃▃▂▂ |
chemotaxi | 7.75 | 2018 | 2022 | ▂▂▂▂▂▂▂▂▂▂▂▂▂▂▂▂▃▃▃▃▃ |
rhizosphere microbiome | 14.47 | 2019 | 2022 | ▂▂▂▂▂▂▂▂▂▂▂▂▂▂▂▂▂▃▃▃▃ |
forest | 9.98 | 2019 | 2022 | ▂▂▂▂▂▂▂▂▂▂▂▂▂▂▂▂▂▃▃▃▃ |
enzyme activity | 9.59 | 2019 | 2022 | ▂▂▂▂▂▂▂▂▂▂▂▂▂▂▂▂▂▃▃▃▃ |
stress | 11.17 | 2020 | 2022 | ▂▂▂▂▂▂▂▂▂▂▂▂▂▂▂▂▂▂▃▃▃ |
sequence | 10.05 | 2020 | 2022 | ▂▂▂▂▂▂▂▂▂▂▂▂▂▂▂▂▂▂▃▃▃ |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 9.15 | 2020 | 2022 | ▂▂▂▂▂▂▂▂▂▂▂▂▂▂▂▂▂▂▃▃▃ |
bacteria | 7.84 | 2020 | 2022 | ▂▂▂▂▂▂▂▂▂▂▂▂▂▂▂▂▂▂▃▃▃ |
salicylic acid | 7.5 | 2020 | 2022 | ▂▂▂▂▂▂▂▂▂▂▂▂▂▂▂▂▂▂▃▃▃ |
[1] |
doi: 10.1038/s41467-018-05122-7 pmid: 30013066 |
[2] |
王亚, 冯发运, 葛静, 等.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作用及影响机理[J]. 生态学报, 2022, 42(3):829-842.
|
[3] |
吴林坤, 林向民, 林文雄.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3):298-310.
doi: 10.3724/SP.J.1258.2014.00027 |
[4] |
徐卫红, 黄河, 王爱华, 等.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重金属活化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 2006(1):184-189.
|
[5] |
任改弟, 王光飞, 马艳.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研究进展[J]. 土壤, 2021, 53(2):229-235
|
[6] |
兰忠明, 林新坚, 张伟光, 等. 缺磷对紫云英根系分泌物产生及难溶性磷活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8):1521-1531.
|
[7] |
刘艳霞, 李想, 蔡刘体, 等. 烟草根系分泌物酚酸类物质的鉴定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2):418-428.
|
[8] |
doi: 10.1007/s11192-007-1798-5 URL |
[9] |
翟纡润, 陈振江, 李春杰. 基于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的野大麦文献计量分析[J]. 草业科学, 2022, 39(4):819-828.
|
[10] |
王立伟, 郑军卫, 赵纪东, 等. 基于文献计量的铝矿科技发展态势分析[J]. 资源科学, 2014, 36(3):653-659.
|
[11] |
|
[12] |
田欣, 张蕾春, 李小燕, 等. 国际页岩气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11):1804-1810.
|
[13] |
pmid: 20585380 |
[14] |
宋秀芳, 迟培娟. VOSviewer与Citespace应用比较研究[J]. 情报科学, 2016, 34(7):108-112,146.
|
[15] |
doi: 10.1002/asi.v57:3 URL |
[16] |
王娟, 苏德纯. 基于文献计量的小麦玉米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治理技术及效果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0(3):493-500.
|
[17] |
刘波, 李学斌, 陈林, 等.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固碳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21, 52(1):211-220.
|
[18] |
肖春艳, 胡情情, 陈晓舒, 等.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3(3):1-15.
|
[19] |
吴俣, 杜剑卿, 刘强, 等. 基于文献计量的青藏高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3(7):1-10.
|
[20] |
张宁, 张盛, 杨海超, 等. 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污染问题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 40(12):5581-5592.
|
[21] |
邵东华, 任琴, 宁心哲, 等. 油松和虎榛子不同林型根系分泌物组分及化感效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333-338.
|
[22] |
王姣龙, 谌小勇, 闫文德, 等. 4种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成分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10):107-113.
|
[23] |
高雪峰, 贾渊. 荒漠草原植物根分泌物中有机酸组分分析及其生态效应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10):1927-1934.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10.001 |
[24]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7.04.150 URL |
[25] |
陆羽中, 田增瑞, 常焙筌. 国际创业投资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科研管理, 2020, 41(4):250-262.
|
[26] |
陈静飞, 王怀璋, 梁婷. 基于CiteSpace的全球炭疽研究演化及其热点可视化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20, 60(10):2161-2171.
|
[27] |
秦晓楠, 卢小丽, 武春友.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13):3693-3703.
|
[28] |
李彬彬, 许明祥, 巩晨, 等. 国际土壤质量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大数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1):1983-1998.
doi: 10.11849/zrzyxb.20160968 |
[29] |
doi: 10.3389/fpls.2019.00157 pmid: 30881364 |
[30] |
doi: 10.1038/s41598-018-30150-0 |
[31] |
doi: 10.1016/j.tplants.2012.04.001 pmid: 22564542 |
[32] |
doi: 10.1016/j.tplants.2013.11.006 pmid: 24332225 |
[33] |
周咪, 肖海兵, 聂小东, 等. 近30年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程解析与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3):391-400.
|
[34] |
doi: 10.1016/j.plantsci.2018.11.011 URL |
[35] |
doi: 10.1111/nph.2008.179.issue-2 URL |
[36] |
doi: 10.1146/phyto.2010.48.issue-1 URL |
[37] |
谢伟, 郝志鹏, 张莘, 等. 丛枝菌根网络介导的植物间信号交流研究进展及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493-515.
doi: 10.17521/cjpe.2021.0143 |
[38] |
苏维娜, 臧家富. 独脚金内酯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54(5):159-164.
|
[39] |
doi: 10.1007/s00425-011-1568-8 pmid: 22183123 |
[40] |
doi: 10.1626/pps.8.145 URL |
[41] |
doi: 10.1007/s00425-014-2096-0 pmid: 24888863 |
[42] |
杨田甜, 杜海荣, 陈刚, 等.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24(2):343-348.
|
[43] |
李雪利, 李正, 李彦涛, 等.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3):142-146.
|
[44] |
doi: 10.1007/BF00984876 pmid: 24249162 |
[45] |
王娜, 马绍英, 马蕾, 等. 肉桂酸和棕榈酸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J]. 植物生理学报, 2021, 57(8):1657-1667.
|
[46] |
doi: 10.1007/s00344-018-9798-7 |
[47] |
王安可, 毕毓芳, 温星, 等. 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现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17):5829-5835.
|
[48] |
doi: 10.1016/j.jplph.2017.02.011 URL |
[49] |
doi: 10.1094/Phyto-86-267 URL |
[50] |
doi: 10.1111/wbm.2010.10.issue-4 URL |
[51] |
doi: 10.1016/j.jhazmat.2009.11.124 URL |
[52] |
白洁, 孙学凯, 王道涵.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综述[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3):49-51.
|
[53] |
doi: 10.1080/17429145.2017.1339837 URL |
[54] |
doi: 10.1016/j.jhazmat.2011.06.086 URL |
[55] |
何玉君, 孙梦荷, 沈亚婷, 等. 超富集植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岩矿测试, 2020, 39(5):639-657.
|
[56] |
doi: 10.3389/fenvs.2022.1086753 URL |
[57]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3.137860 URL |
[58] |
doi: 10.1111/nph.2007.173.issue-3 URL |
[59] |
doi: 10.1016/S1002-0160(17)60309-6 URL |
[60] |
doi: 10.1016/j.micres.2013.09.009 pmid: 24095256 |
[61] |
丁娜, 林华, 张学洪, 等.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22, 53(5):1212-1219.
|
[62] |
杨露, 辛建攀, 田如男.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重金属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38(3):213-225.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1-0811 |
[63] |
崔中利, 叶现丰, 张宇, 等. 根际微生物组组装与植物健康[J]. 微生物学杂志, 2022, 42(6):1-9.
|
[64] |
doi: 10.1016/j.rhisph.2022.100540 URL |
[1] | 吴少博, 邢力元, 王进朝, 贾梦珂, 刘春晖, 周琼琼, 王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48-156. |
[2] | 张喆, 雷雪双, 刘志, 李兆华, 张劲.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的福寿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55-164. |
[3] | 刘迪, 施秋萍, 蒋琴杰, 唐鑫, 李黄开媚, 安丰轩, 陈恩海. 基于CiteSpace的杀虫剂对昆虫亚致死效应研究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35-143. |
[4] | 张述伟, 宗营杰, 黄琳丽, 何婷, 刘成洪, 徐红卫, 郭慧敏. 近十年国内外藜麦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45-152. |
[5] | 刘迪, 汤胡欣, 蒋琴杰, 周亚男, 唐鑫, 安丰轩, 马婷婷, 李黄开媚. 基于Citespace的农业害虫斜纹夜蛾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10-121. |
[6] | 李博文, 毛雪, 姜威, 孔祥辉, 夏海华. 黑木耳降血糖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143-151. |
[7] | 李全胜, 曹姗姗, 孙伟, 张志勇. 基于CiteSpace的林木腐烂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91-101. |
[8] | 朱懿, 徐志宇, 孙仁华, 袁毅, 冯浩杰, 薛颖昊. 基于文献计量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102-111. |
[9] | 梁展图, 全林发, 梁盛曦, 陈炳旭, 马群, 姚琼. 基于CiteSpace的鳞翅目昆虫转录组学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142-148. |
[10] | 陆姣云, 田宏, 张鹤山, 熊军波, 刘洋. 基于中国知网的氮循环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58-164. |
[11] | 杨海峰, 李梦荷, 王雅丽, 董彦琪, 顾国兵, 王泽, 孙玉镯, 申思洋, 张栩.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2000—2021年CRISPR技术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41-51. |
[12] | 杨耀权, 李飞腾, 李延鹏, 佘容, 杨晓燕. 基于CiteSpace的线虫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39-148. |
[13] | 王世鑫, 唐朝臣, 罗梅, 陈景益, 邹宏达, 董章勇, 黄立飞. 甘薯病虫害的研究特征与趋势述评[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 134-143. |
[14] | 边熇, 朱冰冰, 黎珩, 王蓉. 基于CiteSpace的景观连通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157-164. |
[15] | 马珮瑶, 邓志华, 向萍, 李碧青. 2000—2021年废弃物生物炭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61-7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