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齐尚红, 何桂花, 孙志勇, 等. 几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18-21 | 
																													
																						| [2] | 阎翠萍, 张虎, 王建军, 等. 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J]. 玉米科学, 2002(1):67-71. | 
																													
																						| [3] | 黄智鸿, 王思远, 包岩, 等. 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J]. 玉米科学, 2007, 15(3):95-98. | 
																													
																						| [4] | 白杰, 廖树华. 高产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5(5):6. | 
																													
																						| [5] | 陈国平. 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综述)[J]. 玉米科学, 1994(1):48-53. | 
																													
																						| [6] | 陈国平, 杨国航, 赵明. 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 2008, 16(4):1-4. | 
																													
																						| [7] | 田立双, 李国红, 杨恒山, 等. 不同栽培模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1):89-93. | 
																													
																						| [8] | 钱春荣, 王荣焕, 赵久然, 等. 不同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2177-2183. | 
																													
																						| [9] | 宋凤斌, 童淑媛. 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J].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26(4):700-705. | 
																													
																						| [10] | 梁曦彤, 陆至远, 李文莹, 等. 种植行距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分配规律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5, 23(4):110-116 | 
																													
																						| [11] | 戴明宏, 陶洪斌, 王利纳, 等. 不同氮肥管理对春玉米干物质生产分配及转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1):154-157.  doi: 10.7668/hbnxb.2008.01.034
 | 
																													
																						| [12] | 任丽雯, 马兴祥, 丁文魁. 干旱区不同灌溉模式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5):147-153. | 
																													
																						| [13] | 于志青, 于卫卫, 谭秀山, 等. 水分胁迫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149-154.  doi: 10.7668/hbnxb.2009.S2.033
 | 
																													
																						| [14] | 程倩, 任丽雯, 丁文魁, 等. 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9):19-2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10092
 | 
																													
																						| [15] | 纪瑞鹏, 车宇胜, 朱永宁, 等. 干旱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11):3021-3026. | 
																													
																						| [16] | 马旭凤, 于涛, 汪李宏, 等. 苗期水分亏缺对玉米根系发育及解剖结构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7):1731-1736. | 
																													
																						| [17] | 白向历, 孙世贤, 杨国航, 等.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9, 17(2):60-63. | 
																													
																						| [18] | 谭国波, 赵立群, 张丽华, 等. 玉米拔节期水分胁迫对植株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0, 18(1):96-98. | 
																													
																						| [19] | 宋贺, 蒋延玲, 许振柱, 等. 玉米光合生理参数对全生育期干旱与拔节后干旱过程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19, 39(7):2405-2415. | 
																													
																						| [20] | 曹丹, 陈道钳, 吴茜, 等. 复水对旱后不同玉米品种植株生长恢复能力及其生理响应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6):1222-1228. | 
																													
																						| [21] | REYNOLDS M, TUBEROSA R, GREENLAND A, et al.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mpacting on crop productivity in drought- prone environments[J]. Curr. opin. plant biol., 2008, 11(2):171.  doi: 10.1016/j.pbi.2008.02.005    
																																					URL
 | 
																													
																						| [22] | 山仑. 植物抗旱生理研究与发展半旱地农业[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1):1-5. | 
																													
																						| [23] | 何静丹, 文仁来, 田树云, 等. 抽雄期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3):408-415. | 
																													
																						| [24] | 关义新, 戴俊英, 徐世昌, 等. 玉米花期干旱及复水对植株补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1997, 23(6):740-745. | 
																													
																						| [25] | 中国气象局编订.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7-153. | 
																													
																						| [26] | XU Z Z, ZHOU G S, SHIMIZU H. Plant responses to drought and rewatering[J]. 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 2010, 5(6):649-654. | 
																													
																						| [27] | 张维强, 沈秀瑛.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玉米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4, 9(3):44-47.  doi: 10.3321/j.issn:1000-7091.1994.03.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