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8): 125-13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73
黄勋1(), 丰加文2, 何文睿2, 徐亚锦1, 邓琳梅1, 周昆燕1, 张潇方1, 杨艳丽1, 刘霞1(
)
收稿日期:
2023-08-10
修回日期:
2023-11-16
出版日期:
2024-06-25
发布日期:
2024-06-1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黄勋,男,1992年出生,云南玉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铃薯土传病害。通信地址: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黑龙潭金黑公路95号 植物保护学院,E-mail:1214278318@qq.com。
基金资助:
HUANG Xun1(), FENG Jiawen2, HE Wenrui2, XU Yajin1, DENG Linmei1, ZHOU Kunyan1, ZHANG Xiaofang1, YANG Yanli1, LIU Xia1(
)
Received:
2023-08-10
Revised:
2023-11-16
Published:
2024-06-25
Online:
2024-06-18
摘要:
本研究旨在鉴定微型薯连作基质中疮痂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有机酸以利于控制疮痂病发生。研究从病薯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用薯片法、萝卜片法及温室盆栽接种法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种类,对其耐盐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纸碟法测定甲酸等有机酸对疮痂链霉菌生长的影响。链霉菌19311具有致病性,其致病岛毒力相关基因型为txtAB+/tomA+/necI+,根据19311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酸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可显著抑制S. acidiscabies的生长,甲酸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45.43 mm,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可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抑制S. acidiscabies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微型薯生产基质中疮痂链霉菌19311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未来可考虑使用1%甲酸进行疮痂病的控制试验,并评估其对原原种生产的潜在影响。
黄勋, 丰加文, 何文睿, 徐亚锦, 邓琳梅, 周昆燕, 张潇方, 杨艳丽, 刘霞. 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鉴定及抑菌有机酸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125-134.
HUANG Xun, FENG Jiawen, HE Wenrui, XU Yajin, DENG Linmei, ZHOU Kunyan, ZHANG Xiaofang, YANG Yanli, LIU Xia. 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Antibacterial Organic Acid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18): 125-134.
试验类型 | 项目名称 | 试验现象 | Streptomyces strain 19311 | S. acidiscabies strain 44#[ | S. acidiscabies strain CPS-3[ |
---|---|---|---|---|---|
糖酵解 | 葡萄糖 | 培养基变为黄色,无气泡 | + | / | / |
乳糖 | 培养基仍为紫色,无气泡 | - | / | / | |
大分子物质的 水解 | 淀粉水解 | 培养基平板颜色为紫色 | + | + | / |
明胶液化 | 培养基为液态 | + | + | / | |
牛奶石蕊 | 凝固胨化 | + | / | / | |
脲酶试验 | 试管颜色为红色 | + | / | / | |
H2S产生 | 培养基中无黑色物质产生 | - | - | - | |
IMViC试验 | 甲基红试验 | 试管颜色为红色 | + | / | / |
VP试验 | 试管颜色为橘黄色 | - | / | / | |
柠檬酸盐利用 | 培养基颜色仍为黄绿色 | - | / | / | |
吲哚试验 | 加入吲哚试剂为黄色 | - | / | / |
试验类型 | 项目名称 | 试验现象 | Streptomyces strain 19311 | S. acidiscabies strain 44#[ | S. acidiscabies strain CPS-3[ |
---|---|---|---|---|---|
糖酵解 | 葡萄糖 | 培养基变为黄色,无气泡 | + | / | / |
乳糖 | 培养基仍为紫色,无气泡 | - | / | / | |
大分子物质的 水解 | 淀粉水解 | 培养基平板颜色为紫色 | + | + | / |
明胶液化 | 培养基为液态 | + | + | / | |
牛奶石蕊 | 凝固胨化 | + | / | / | |
脲酶试验 | 试管颜色为红色 | + | / | / | |
H2S产生 | 培养基中无黑色物质产生 | - | - | - | |
IMViC试验 | 甲基红试验 | 试管颜色为红色 | + | / | / |
VP试验 | 试管颜色为橘黄色 | - | / | / | |
柠檬酸盐利用 | 培养基颜色仍为黄绿色 | - | / | / | |
吲哚试验 | 加入吲哚试剂为黄色 | - | / | / |
项目 | 0 mm | 18 mm | 50 mm | 78 mm |
---|---|---|---|---|
菌落生长面积/mm2 | 6062.15±155.42 a | 5971.94±241.38 a | 6004.53±96.66 a | 6172.56±212.28 a |
菌悬液浓度/OD600 | 0.248±0.015 d | 0.377±0.012 c | 0.638±0.016 b | 0.850±0.010 a |
项目 | 0 mm | 18 mm | 50 mm | 78 mm |
---|---|---|---|---|
菌落生长面积/mm2 | 6062.15±155.42 a | 5971.94±241.38 a | 6004.53±96.66 a | 6172.56±212.28 a |
菌悬液浓度/OD600 | 0.248±0.015 d | 0.377±0.012 c | 0.638±0.016 b | 0.850±0.010 a |
处理 | 抑菌圈直径/mm | 处理 | 抑菌圈直径/mm |
---|---|---|---|
空白对照 | 0.00±0.00 d | 丙酸 | 38.34±3.42 b |
纸片对照 | 0.00±0.00 d | 乳酸 | 30.19±1.34 c |
甲酸 | 45.43±0.66 a | 柠檬酸 | 39.93±0.88 b |
乙酸 | 40.50±0.74 b | 酒石酸 | 40.30±1.64 b |
处理 | 抑菌圈直径/mm | 处理 | 抑菌圈直径/mm |
---|---|---|---|
空白对照 | 0.00±0.00 d | 丙酸 | 38.34±3.42 b |
纸片对照 | 0.00±0.00 d | 乳酸 | 30.19±1.34 c |
甲酸 | 45.43±0.66 a | 柠檬酸 | 39.93±0.88 b |
乙酸 | 40.50±0.74 b | 酒石酸 | 40.30±1.64 b |
有机酸种类 | 抑菌圈直径/mm | |||||
---|---|---|---|---|---|---|
0% | 1% | 2.5% | 5% | 10% | 20% | |
甲酸 | 0.00±0.00 f | 29.22±0.30 e | 34.92±0.64 d | 45.43±0.66 c | 60.42±1.34 b | 71.44±0.78 a |
乙酸 | 0.00±0.00 f | 23.21±0.38 e | 31.09±0.73 d | 43.22±0.79 c | 52.43±1.12 b | 62.04±0.79 a |
有机酸种类 | 抑菌圈直径/mm | |||||
---|---|---|---|---|---|---|
0% | 1% | 2.5% | 5% | 10% | 20% | |
甲酸 | 0.00±0.00 f | 29.22±0.30 e | 34.92±0.64 d | 45.43±0.66 c | 60.42±1.34 b | 71.44±0.78 a |
乙酸 | 0.00±0.00 f | 23.21±0.38 e | 31.09±0.73 d | 43.22±0.79 c | 52.43±1.12 b | 62.04±0.79 a |
处理 | 电导率/(ms/cm) | |||
---|---|---|---|---|
0 h | 12 h | 24 h | 48 h | |
水 | 0.296±0.006 a | 0.289±0.003 a | 0.287±0.002 a | 0.286±0.004 a |
CK | 3.609±0.025 a | 3.621±0.037 a | 3.591±0.034 a | 3.625±0.031 a |
5%甲酸 | 5.068±0.470 b | 6.506±0.732 a | 7.102±0.341 a | 7.423±0.176 a |
水 | 0.286±0.003 a | 0.284±0.004 a | 0.283±0.003 a | 0.286±0.001 a |
CK | 3.693±0.020 a | 3.696±0.064 a | 3.675±0.008 a | 3.669±0.082 a |
5%乙酸 | 3.906±0.074 b | 4.099±0.027 a | 4.075±0.039 a | 4.065±0.034 a |
处理 | 电导率/(ms/cm) | |||
---|---|---|---|---|
0 h | 12 h | 24 h | 48 h | |
水 | 0.296±0.006 a | 0.289±0.003 a | 0.287±0.002 a | 0.286±0.004 a |
CK | 3.609±0.025 a | 3.621±0.037 a | 3.591±0.034 a | 3.625±0.031 a |
5%甲酸 | 5.068±0.470 b | 6.506±0.732 a | 7.102±0.341 a | 7.423±0.176 a |
水 | 0.286±0.003 a | 0.284±0.004 a | 0.283±0.003 a | 0.286±0.001 a |
CK | 3.693±0.020 a | 3.696±0.064 a | 3.675±0.008 a | 3.669±0.082 a |
5%乙酸 | 3.906±0.074 b | 4.099±0.027 a | 4.075±0.039 a | 4.065±0.034 a |
[1] |
杨艳丽, 刘霞. 马铃薯病害[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9:54-59.
|
[2] |
邱雪迎, 马丹丹, 赵伟全, 等. 微型薯蛭石基质中疮痂病原鉴定及菌药协同防治探索[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3):83-89.
|
[3] |
贾云, 何江, 张静, 等. 不同药剂温室消毒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效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 25(17):73-75.
|
[4] |
张建平, 尹玉和, 闫任沛, 等.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途径[J]. 中国马铃薯, 2013, 27(1):56-59.
|
[5] |
张军, 田子罡, 王建华, 等. 有机酸抑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3):323-328.
|
[6] |
田家顺, 温弟如, 刘倩, 等. 苯甲酸对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1, 32(5):26-31.
|
[7] |
郭培钧, 何衍彪, 詹儒林, 等. 肉桂活性成分对芒果炭疽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0(4):36-39.
|
[8] |
王勇, 孙扬, 周明霞, 等. 14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活性筛选[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1(4):22-28.
doi: 10.13320/j. Cnki. Jauh. 2018.0073 |
[9] |
孟秀梅, 吴杰, 李明华. 苯乳酸对黄曲霉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J]. 食品科技, 2022, 47(5):317-322.
|
[10] |
王志新, 韩烁培, 王雨, 等. 植物乳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物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9):133-139,146.
|
[11] |
张晓旭, 刘欢, 肖苗, 等. 益生菌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49(8):297-30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32474 |
[12] |
张丹丹, 姜修婷. 乌梅有机酸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J]. 生物加工过程, 2018, 16(3):47-52.
|
[13] |
隆林芳, 张富龙, 唐冉, 等. 五味子有机酸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J]. 农药, 2023, 62(5):369-373.
|
[14] |
张海颖, 郭凤柳, 许华民, 等. 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10):131-134.
|
[15] |
康蓉, 王生荣. 甘肃马铃薯疮痂病病原初步鉴定[J]. 植物保护, 2013, 39(3):78-82.
|
[16] |
邢莹莹, 吕典秋, 魏琪, 等.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及致病性鉴定[J]. 植物保护, 2016, 42(1):26-32,50.
|
[17] |
关统伟, 张小平. 放线菌系统分类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
[18] |
单文荣, 李俊霞, 刘花粉. 滤纸片法筛选不同活性物对棉花黄萎病菌抑制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9):285-289.
|
[19] |
赵伟靖.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8.
|
[20] |
赵伟全, 杨文香, 李亚宁, 等.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2):313-318.
|
[21] |
|
[22] |
张萌, 刘伯, 于秀梅, 等.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2):2603-261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12.028 |
[23] |
张铉哲, 赵雪, 陈苏慧, 等. 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群结构及PAI致病基因分析[J]. 中国蔬菜, 2022(5):53-59.
|
[24] |
杨梦平, 王瑞仙, 杜魏甫, 等. 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致病链霉菌种类组成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48(4):445-454.
|
[25] |
杜娟, 任娟, 赵思峰, 等. 新疆马铃薯疮痂病病原的鉴定[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4):414-417.
|
[26] |
黄勋, 杨艳丽, 刘霞, 等. 一种用于链霉菌扩繁试验的培养皿[P]. 中国专利,202120523410.X.2021-11-16.
|
[27] |
李成良, 周安国, 王之盛. 有机酸的抗菌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 2006, 27(11):35-41.
|
[1] | 薛彤彤, 谢萌蒙, 孙辉, 李冲伟. 外源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72-77. |
[2] | 姚泽, 姜生秀, 严子柱, 王祺, 马新兵.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中华钙果品种的生理及营养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44-48. |
[3] | 张新新, 黄雍, 陈景益, 邹宏达, 罗忠霞, 王章英, 黄立飞. 甘薯疮痂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孢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112-119. |
[4] | 罗燕春, 赵鑫鑫, 盘欢, 廖琦, 俞奔驰, 劳赏业, 范锡恩, 刘翠娟, 李荣云, 曾新华, 付海天. 9个不同使用类型木薯品系在合浦县的适应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31-37. |
[5] | 施贵芝, 丰加文, 徐亚锦, 林知许, 刘霞. 云南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抗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5): 137-142. |
[6] | 梁静, 伍兴隆, 杨晓东, 孙雨, 赵宇, 杨清川, 任洁, 肖海兵, 杨明禄. 槐豆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4): 112-118. |
[7] | 王梦园, 杜延全, 闫加力, 汪丹, 张阳阳, 朱建强. 一株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3): 113-120. |
[8] | 孙妍, 赵红盈, 石春玲, 李玉泉, 梁新宇, 黄颖, 韩爽. 农药增效剂对5种杀虫剂物理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1): 121-126. |
[9] | 郑童童, 王宁, 李进, 荣华, 雷斌, 郭庆元. 小麦镰刀菌叶枯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90-98. |
[10] | 吕怡颖, 蔡永占, 白涛, 韩小女, 刘冬梅, 李祝安, 王瑞宝, 陈小龙, 王启宇, 林登智, 余磊, 黄飞燕. 曲靖市烟草黑胫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02-110. |
[11] | 尹明华, 江玲, 姚慧婷, 宋粤涛, 王梦晴, 王沛棋, 张艺欣. 江西铅山红芽芋芋病毒种类lncRNA测序鉴定及其序列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 114-122. |
[12] | 吕伯龙, 李国柱. 基于HPLC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产地覆盆子药材中有机酸的差异[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129-136. |
[13] | 邝瑞彬, 杨敏, 周陈平, 吴夏明, 魏岳荣. 番荔枝根腐病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药剂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8): 99-106. |
[14] | 陈文乐. 福建省三明地区非洲菊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与杀菌剂田间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8): 107-111. |
[15] | 伍晓露, 王帆帆, 唐涛, 段媛媛, 郭晓亮, 游景茂. 半夏菌核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4): 114-11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