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奥妮, 曾庆平, 田丰, 等. 1997—2020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分析[J]. 作物研究, 2024, 38(4):329-333.
|
[2] |
李岩佳, 马丽杰, 郭帅领, 等. 内蒙古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J].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33(6):1183-1194.
|
[3] |
郭春桥. 浅谈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对策分析[J]. 农村实用技术, 2022(9):92-93,96.
|
[4] |
马丽娅, 谢飞, 程琳, 等. 河北廊坊市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1):31-35.
|
[5] |
王金苹. 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J]. 农机市场, 2024(4):90-92.
|
[6] |
王晋瑜, 赵书文. 玉米大斑病发生趋势预测技术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2):39-40.
|
[7] |
李娜雾. 澜沧县糯福乡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6):39.
|
[8] |
陈子宾. 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 2015(20):94.
|
[9] |
赵海军, 张静峰, 张连奎, 等. 内蒙古突泉县玉米大斑病发生与温、湿度灰色关联分析[J]. 现代农业研究, 2021, 27(3):50-53.
|
[10] |
李茂盛.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 吉林农业, 2019(5):69.
|
[11] |
王宇福. 浅谈泸水县鲁掌镇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106-107.
|
[12] |
陈树鸿, 刘晓涵. 四川凉山植烟区不同质地土壤肥力评价[J]. 南方农机, 2024, 55(18):49-52,65.
|
[13] |
杨玉辉. 兴安盟半干旱地区适宜种植绿豆品种的筛选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1):32-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30097
|
[14] |
杨玉辉. 不同播种时期对绿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2):34-3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30099
|
[15] |
鲜天真, 陈红亮, 鲜红英. 玉米大斑病发生的气象因素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3):17-18.
|
[16] |
林淑红, 王忠杰. 2012年镇赉县玉米大斑病发生概况及防控对策[J]. 吉林农业, 2013(3):69.
|
[17] |
李文强, 贺达汉, 杨子强, 等. 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学院学, 2001(1):8-14.
|
[18] |
杨子强, 韩吉军, 王占云, 等. 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0(3):85-88.
|
[19] |
殷世才, 吴安国, 昊毅歆, 等. 农业措施对玉米大斑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初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3):280.
|
[20] |
邱磊, 蒋佰福, 牛忠林, 等.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20):78-79,83.
|
[21] |
陈虹, 陈旭涛. 福建南平地区气象要素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 2024, 14(6):127-129.
|
[22] |
段松启.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玉米大斑病分级评估与预警[D]. 太原: 山西农业大学, 2024.
|
[23] |
冯立超, 耿凯, 张少庆, 等. 农田昆虫类群组成与玉米大斑病发生联系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20, 57(5):1181-1189.
|
[24] |
戴继红. 玉米小斑病与大斑病的鉴别与防治方法[J]. 园艺与种苗, 2023, 43(6):81-82.
|
[25] |
常鹏, 赵书文, 郭东东. 忻定盆地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与发生趋势预测[J]. 植物医生, 2015, 28(2):9-10.
|
[26] |
王艳霞.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24(5):64,100.
|
[27] |
李峰. 河南周口市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13):57-58.
|
[28] |
马晓明. 六种药剂对广河县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 南方农业, 2022, 16(11):9-11.
|
[29] |
温砚. 玉米大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施药技术探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
|